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夏日穿新衣散文

夏日穿新衣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6W 次

“小燕子,穿新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小时候,每近年关,我们就唱起了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天天想,日日盼,燕子来了,春天来了,年也就来了。年来了,也就有新衣穿了。在我的家乡,穿新衣和大年三十的丰盛年饭意味着来年会丰衣足食。

夏日穿新衣散文

“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过年。”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候,无论大人、小孩,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孩子们往往是“新老大,旧老二,破老三,补老四。”那时候,几乎家家都有三四个孩子,老大得天独厚,穿新衣的机会多,老二老三的衣服,屁股、膝盖处大都破了,有的还在裤脚接了一截布。那时候,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很正常,谁也不会笑话谁。

俗话说,有钱没钱穿上新衣过年,新衣新衣,辞旧迎新,万象更新。因此,不管经济条件如何艰难,都会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每年秋收过后,人们开始去镇上扯布做新衣了。那时候的布匹,不像现在这样种类繁多,大都是红红绿绿蓝蓝清一色的“的确良”,比起当时粗棉布来说,它们做出来的衣服又轻便又舒适。记得有一年,母亲买了一块当时非常珍贵的布——“哔叽卡”,这种布料表面光洁平整,纹路清晰,质地较厚而软,紧密适中,做出来的衣服比起的确良来笔挺又有垂感。那年春节,穿着哔叽卡衣服,吸引了村人的眼光,心里真是像喝了蜂蜜一样甜,真过瘾。记得这件衣服穿了从我穿起一直穿到小妹,穿了10年还没有烂。

布扯好了,母亲就带着我们去裁缝家量体裁衣。按正常时间,新衣要五六天时间才能做出来。那些年,裁缝家是最忙的,连饭也顾不上吃,一直要忙到年三十深夜,忙的自己也没有新衣穿。那几天,我们一趟趟地去裁缝铺探头探脑,看见自己的布已经摆在案板上了,心里乐开了花。再过一会,看见新衣服已经在徒弟的缝纫机上了,第二天,新衣就挂起来了,可是还没锁边钉扣子,真是着急。终于等到钉好扣子了,师傅接着要用烫衣服了,那时候用的是铁熨斗,用炭火。看着铁熨斗在新衣服上滋滋地冒着热气划过来划过去,心里乐滋滋的,终于一件新衣完成了,回家迫不及待地试了试,叠好放在衣柜里。盼过年的心情更加急切了,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就会打开衣柜,爱惜地抚摸着新衣,甚至偷偷地一遍遍地试穿,在镜子前走来走去。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新衣准备得早的总是忍不住告知对方新衣的颜色和款式,没有新衣的孩子立即回到家里缠着父母去买,到年底,村里的孩子几乎都准备好新衣了。

大年三十终于盼来了。晚上,母亲把新衣和套在棉衣棉裤上, 然后盖在我们被窝上,除夕夜,也就有了一个个温暖而美丽的梦了。

大年初一,大清早的,家家户户被爆竹声唤醒了,孩子们早早起来,穿着新衣兴奋地望着外面,看到坪里有人玩了,就立即跑过去。一个个都是崭新的人儿,平时泥猴一般的男孩,现在变得规规矩矩了,而女孩儿,一个个花蝴蝶似的,像公主,像淑女。邻居的大人们常常会开几句玩笑“真标致”、“像新娘子”、“比新娘子还漂亮”,害羞地笑着,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记得有一年,母亲为我做的是一件当时最流行的'灯芯绒衣服,表面的一条条纹路非常好看,淡黄色的颜色衬托得我的皮肤格外白。在村里走来走去,惹得大家都羡慕地看着我,大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但是也有一年不开心,在和伙伴们玩跳皮筋的时候,腿跨出去,裤裆裂开了,吓得大哭,结果被父母骂了一顿。

穿着新衣去外婆家拜年,去姑姑家拜年,脏了也舍不得脱。后来在母亲的催促下,才恋恋不舍地脱下,穿上过年前的旧衣。可惜的是,新衣洗过几道水后就褪色了,渐渐成了旧衣,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盼着过年,盼着穿新衣。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很少穿新衣,尤其是父亲。但他说,年是给孩子们过的,大人是不讲究这些的,其实是因为穷。现在生活好了,过年过节买衣服给他们,他们总推辞说“衣柜里衣服多的放不下了,不要浪费了”。为了阻止我们买衣服,他们干脆不穿,也许是穷惯了吧。父母时时刻刻为了孩子们着想,而做子女的又拿什么来报答他们呢?

如今,每到过年,还会去买套新衣,在买和穿的过程中体味儿时那种浓浓的年味。过年穿新衣不再是因为缺衣少穿,而是因为过年穿新衣的传统已融入我们的生活理念中,已成为春节的一种文化,成为我们过春节的一种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