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上海的记忆是糖炒栗子的味道散文

上海的记忆是糖炒栗子的味道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4W 次

说实话,我不了解上海,上海在我的记忆中只是一片接一片的光亮。写下这篇文字有些妄谈。

上海的记忆是糖炒栗子的味道散文

记得到上海的时候恰是隆冬时节,从温暖如春的南国之都出发,轰隆隆一路北上。一下火车,我的皮肤便赤裸裸的暴露在上海寒冷湿润的空气里。暗自嘲笑,几年之前,我还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冬季的寒冷对于我来说是家常便饭,可现在,我的鼻子有些干涩,我的手脚有些冰冷,我不适应这样的寒冷了。

来上海是有自己的一些小小的情节的。譬如,一定要去城隍庙外的街道上吃糖炒栗子。你可以说我是追着张爱玲的脚步去丈量上海的繁华,但是,毕竟,这几十年的华彩,上海早已不是张爱玲眼中的那个甜而稳妥的老城了。揣着兴奋的心情,和好友一起踏上55路公车,想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那种心情不言而喻。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我想那一定是街道上沙沙的炒栗子的香气,甜而不腻,似时光里明朗的快乐,甜中又有些微苦,似被遗忘的惆怅。

外滩,来上海必须要去的地方,不过,我们来的不是时候,那时正是世博倒计时半年的时候,外滩全部封闭在赶工程进度。我们看到的只剩下一些模糊的轮廓和城市钢筋混泥土留下的创伤。去外滩的路上,尘土飞扬,把我对上海的明朗的印象硬生生的打压了下去。下了车,落寞失望的情绪还是有些止不住的涌上心头。慢慢的走在蓝色隔离墙边,看着身边高大的建筑,这些曾经在电视里经常出现的建筑,代表了上海的一个时代风貌的建筑,在轰隆隆的施工声中又见证了上海的一次蜕变。

看到和平饭店的时候,想起的竟是风雨飘摇的时代。为什么会这样,到现在我始终说不清楚。有些斑驳的'暗红色墙砖,有些发暗的金色招牌,一场尘封的历史。退去亮丽的色彩,我似乎看到了黑白影像中人影幢幢的街道,黑色的礼帽倚靠在墙边,明明灭灭的烟火在指尖闪烁,青色的旗袍闪过街角,一声小姐响彻了整个时代的天空。外滩,基于上海的是厚重的历史和婉转纠缠的情感。

据说,城隍庙外街道上的糖炒栗子曾经是张爱玲的最爱。我这个伪文艺青年自然也不能幸免的文艺了一把。兜兜转转,终于在街角看到一位朴实的中年女人在卖糖炒栗子。10元一份,热烘烘,甜丝丝的香气扑鼻而来。捏一颗在手,我们同行的几个好友互相打趣,你说张爱玲吃的栗子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味道?自然,这个事情已经不得而知,佳人已逝,所提的事情已经如过眼烟云,我们能做的只是缅怀那一份细腻的不能言说的情绪。不知道是不是心情不一样,后来也吃过许多别的地方的糖炒栗子,却始终觉得没有上海的那份味道

人们都说没有实现的事情变成了不甘心,我依然不死心外滩对于我的拒绝,终于在一个傍晚,乘坐了渡轮,度过黄浦江到了江对岸的陆家嘴。沿着江边大道一路前行,对岸外滩明晃晃的灯光侵蚀了我的双眼。有一丝冰冷的风,我站在风口的观景台上,始终不愿意下来。突然发现,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如果不是世博的原因,我可能不会走这么远来对岸的江边看外滩,看了,却真的再也不想天上仙境。那种远远的喧嚣,多了一丝寂寞,少了一丝赤裸。这个夜晚,我深深的爱上了这份心情。

我这个人不是很讲究吃,但是,既然来了上海,总要慰劳一点自己的肚子。去了豫园周边的小吃区,里面琳琅满目的小吃让我顿时没有了想吃的欲望。可能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强迫自己在摊子前转悠了几遍,终于为自己挑选了灌汤包子,一份紫米粥。我此时能接受的怕是只有这些稀松平常的食物了。坐下来,和朋友们一起吃,东西没有多么好吃,甚至有一点点失望,但是吃的氛围还是很开心的。随之发现,沪菜是绝对不能吃了,自己真的不能适应那样甜腻腻的味道,寻寻觅觅,找到一家比较地道的湘菜馆,借着朋友请客的东风,大快朵颐,好不快哉。后来,居然还被我们找到心爱的小肥羊,呼啦啦的从晚上吃到深夜,居然店铺打烊了,我们成了最后的食客,这恐怕是吃的最疯狂的一次吧。

上海的繁华是寂寞的,上海的寂寞是繁华的。淮海路璀璨的灯光,不敢恭维的店铺,倒给了我们轻松的心情。看也是一种好情绪,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被我们演绎的华丽而张扬。南京路,不知费了多少霓虹灯的街道,记得最初出现在父亲的相册里,这么多年居然没有什么巨大的变化,一如既往,不过,谁能说这是悲哀与倒退呢,我们不也很想看到曾经的记忆,那些失而复得的回忆。

上海给我的印象终究是模糊的,或者说,我对上海的感触终究是浅薄的,总像是有层轻纱,让我始终看不清它真实的面目。曾经一个好友力劝我去上海发展,但是,那样的繁华始终不是我向往的安宁之所,对于我来说,上海终究只适合过往。还记得,自己很小资的听《外滩18号》,想象着酒吧间落寞的女子轻捧着淡红色的酒,一口下去,满城芳华。那样的寂寞,我承担不起,那样的美丽,我似乎还欠雕琢。

不知道现在夏去秋来,上海是不是会有一些温暖湿润的海风拂过,让我这些冰冷冷的记忆做一个冗长的旧梦。醒来,满眼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