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聪明的老杨散文

聪明的老杨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38K 次

老杨今年六十多岁,皮肤黝黑,身材精瘦,扔到哪里都不会被人注目。

聪明的老杨散文

知道老杨的,都会或多或少的佩服老杨。

老杨很聪明,手很巧。

老杨十二三岁的时候,患了大约是风湿性关节炎毛病。那年头缺医少药,有许多穷人家的孩子会因无钱医治瘫痪。老杨刚开始得病的时候,家里也请过两三个行走江湖的游医医治几回,后来不见效,大人就说治不好了,于是放弃治疗了。

那时才十几岁的老杨一是嫌病痛难忍,二是怕因此瘫痪,于是自己买了几根银针,往自己身上扎,也就是针灸。不懂针灸的老杨怎么会针灸呢?他开始是照着前几位给他治病的游医扎过的.穴位去扎,后来就是扎哪里可以减少疼痛就往哪里扎。

那年月,农村里有钱人家的电器是有个手电筒,没钱人家的电器就是国家给免费装置的有线广播匣子。一次无意的触摸,老杨觉得广播匣子里的电流触到他,可以减轻疼痛,于是老杨就每天当广播开播时,用个细铜丝导引电流往自己的穴位上触。

就是这样,针灸加上“电疗”,老杨不但没有瘫痪,后来连疼痛也没有了。

我常想,如果上帝引着老杨往医学的道路上走下去,没准会是一个不错的民间医师;可惜没有,老杨自己的毛病好了以后,就去学瓦匠,首先养活自己,然后攒钱说媳妇,这是老杨当时的务实计划。

以老杨的头脑和巧手,拿个瓦刀那不是小菜一碟。跟着师傅屁股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完成由小杨到杨师傅的角色转变。当上杨师傅的老杨也可以吃香喝辣了,不久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小日子过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

生活过得不算富裕但还滋润的老杨,越发尽显乐观的本色来。

做过瓦工的人都知道,会砌墙的是师傅;只能拌灰土提小桶的是小工。那时跟老杨后面提小桶的人都喜欢老杨,因为他不摆师傅的架子,说话还特逗。

一次老杨忘了带线砣,要一个小工去他家拿线砣。小工问线砣放在那里,老杨随口说“在八斗橱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家里有个叫做五斗橱的家具就是了不起的了,八斗厨那真是闻所未闻,说的那小工心里疑疑惑惑的。等线砣拿回来那小工走一路自己笑一路,回来说给大家听,大家都笑了:原来那八斗厨是用砖头砌的带有八个格子挡板的简易橱柜。

老杨就是这样一个乐观的人。

老杨瓦工师傅也没有做到底,后来土地征用招工,他进了工厂当上工人。

前几年老杨退休了,退休后的老杨家里也没有自留地,他就每天戴个安全帽,跨着一辆破自行车,背着一把二胡,哼着小曲,早晨去广场打拳,然后或者去老年大学学二胡,或者就往人多的地方摇头晃脑的拉起他那不算动听的乐曲。

一次我见了老杨,问他去老年大学还要戴个安全帽?

他说:“我笨,戴个安全帽就不怕老师用戒尺敲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