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美丽的庆阳散文

美丽的庆阳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5W 次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片宛若芭蕉叶状的地形铺展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这里就是甘肃省东部的庆阳地区,习称陇东,其地理位置在黄河中上游,西北与宁夏接壤,东南和陕西省北部及关中地区毗邻。横穿两省的莽莽子午岭上耸立的桥山山脉与西部峥嵘突兀的六盘山脉东西对峙,形成了独特的“庆阳盆湖”地理地貌。一个以山、川、塬、梁、峁、岭错落相间的复杂环境,构成一幅典型美妙的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画卷。

美丽的庆阳散文

在庆阳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曾出现过许多中国乃至世界之最:1978年在环县出土有1.4亿年历史的“环江翼龙”,成为世界年代最久远的古生物化石;1973年在合水县出土的300万年前的“黄河古象”,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个头最大的古象化石。在海拔1200~1500米的庆阳,这里就是被称为“陇东粮仓”的蕫志塬,黄土层厚度达200多米,是全世界黄土层最深厚、面积最大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块黄土残塬。呈南北走向的子午岭,面积约4187平方公里,这里生长着400万亩的次生林,属于全国黄土面积最大、植被环境最好的水源涵养林之一,所有这里的一切,使这块黄土地显得古老、神奇、厚重。

庆阳地区四季分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年2500~2600小时的日照和500~600多毫米的降雨量,质地松软肥沃的黄土地,沟壑山梁上的原始生态植被,是远古时代各类动植物繁衍和原始农业的发源地,最终从这里孕育了华夏民族的农耕文化,使这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地。

历史积淀深厚,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便是庆阳地域的又一特色之一。如果要作以扼要表达的话,有几个“第一”可以涵盖几千年人文科学以及围绕它们而蕴藉的文化内涵,中国第一枚旧石器就是从这里发现,1920年,在今天庆阳市华池县一个叫洞洞沟的地方出土了一枚旧石器标本,险些被国外人盗出国门,现在被保留在中国自然博物馆里,这至少印证了在20万年前,这块黄土地上就有人类在活动,更重要的是它像一个灿烂的信号,划破了中国考古史上的漫漫长夜,拉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人文研究的帷幕,从此否定了西方考古权威人士的“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的断言。

随着旧石器时代人文历史研究的深入和遗址的不断发掘,在庆阳市区同时期的还有姜家湾、刘家岔等十几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史料,相继被被发现,并载入了中国考古历史,使庆阳踏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为华夏民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蓝本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出生于庆阳的医学鼻祖岐伯被誊为“天师圣医”,虽然他的许多著作现在已经失传,但民间流传着他鉴别草药性能和为民众治病的许多传说,《黄帝内经》是黄帝活动于庆阳时与岐伯探讨济世通途的对话记录,它的意义在于炎黄民族在远古的时代就揭开了人体生命科学这一页,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篇章,将“天人合一”的科学自然观运用在民生的范畴内,为中医、中药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出生于庆阳的周先祖公刘开创中国农耕文化先河时设立的第一座大本营,就在董志塬的庆阳市西峰区温泉乡境内的刘家店村,公刘经过祖、父三代人的不断艰苦创业,在这片黄土地上扎下了根,终于结束了原来半农半牧和粗放的原始生产方式,慢慢适应了董志原上的`农业生产,公刘继承祖辈创业的风格,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相其阴阳,把握节令,勘察水源,播种五谷,种桑养蚕,设立集市,掘地而据,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为中国古老的农业生产活动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使这里成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周部落从这里不断壮大,为后来建立强大的周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庆阳,特别是《黄帝内经》的诞生和农耕文化的开创,是对华夏民族认识自然,适应环境,围绕最生活化的思想观念创造和总结出的文化结晶,对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道德观念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当你从古城咸阳出发向西北行进,在国道312线的凤翔路口进入与秦直道平行的凤甜公路,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后,你就会进入泾河谷地。这时,你放眼向北望去,千万年风雨剥蚀而形成的道道山脊和条条沟壑告诉人们,前面依然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然而,沿盘山公路缓缓而上,登上“山顶”之后,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出现在你面前的,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植被稀疏、黄沙弥漫的群山,而是一片葱茏而开阔的平原。这就是被人们称为“天下黄土第一原”的董志原。

“深谷峻坡山无峰,万顷平畴出横空;娲皇补天欲取土,始将峰巅移苍穹。”这是清末诗人李良栋眼里描绘出来的的董志原,诗人大胆的想象,使董志原的形成罩上了神奇的色彩。董志原的形成是极其漫长和艰难的,据地质学家考证,大约在距今二亿二千万年的二迭纪,这里尚是鄂尔多斯内陆盆地的一部分,从距今约一千二百万年开时,这里慢慢开始出现了土状堆积物,这种土状堆积物就是现在呈现在黄土高原底层的红色黏土,即三趾马红土,在距今二三百万年以后,由于世界性冰期、间冰期的交替出现,鄂尔多斯盆地的气候已开始逐渐演变成像今天撒哈拉大沙漠以南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在凹凸起伏的原野上,可以看到相互交错的湖河沼泽,高大粗壮的栎树,成群结伴的剑齿象和羚羊、骆驼、野马、犀牛在林草间觅食、嬉戏……后来,随着喜马拉雅板块的慢慢升高,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的形成,热带草原在西伯利亚的狂飚中逐渐消失了,席卷着沙尘的大风日复一日地向这里运送来了层层黄土,经过上百万年的漫长岁月,黄土高原终于在今天的黄河中游地区形成。在黄土高原之中,就出现了一个以泾河上游以北、固原以东,以今天董志原为中心、土层深厚的大原。

据史载,今天的董志原就是西周时所称“大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唐代,“大原”更名为彭原,今天,彭原、董志是庆阳市西峰区所辖的两个重要乡镇,扼守着庆阳市区北、南大门,今天这条“大原”人们不再叫彭原而已经习惯称为董志原了,“大原”的名称在改变,风蚀残破也在不断继续着,季风在经过不遗余力的运土堆造之后,又不遗余力地剥蚀肢解着这块古老的黄土地,雨水在不惜血本滋润这片黄土地之后,又与河流一起不惜血本地在冲刷、切割,将本来完整的陇东黄土高原慢慢分割成一个个残缺不全的小原面。如今,在庆阳市境内形成的屯字、孟坝、临泾、平泉、新集、西华池、早胜、春荣、盘克、宫河、永和等11个小高原,就是伟大大自然无情肢解陇东黄土高原的“杰出作品”,它们与董志原犹如一母同胞的兄弟,手牵长兄,分立四周,所幸的是,大自然倒还有所偏爱,虽将董志原变成了一个极不规则的叶片似的模样,却将它仍然雕塑得平坦而宽广,它不仅在庆阳的黄土残原中排行第一,且在全国所有的黄土高原残原中,也是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黄土层最深厚的地方,从而赢得了“天下黄土第一原”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