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拨愣槌子往事散文

拨愣槌子往事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66K 次

曾经很痴迷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文笔和情节自不必说,而作为一个偏爱东北民风民俗研究的我来说,里面倒是有许多民俗文化值得研究。

拨愣槌子往事散文

拨愣槌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宝琴出的谜语当中有这样一条: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常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谜底就是拨愣槌子。在民间也有类似的谜语或者歇后语,谜语如手提一根线,8字横着转,冬天它最忙,夏天得消闲。歇后语如春天忙种田,夏天忙铲蹚,秋天收粮紧,捎带沤线麻,冬天忙打场,扒麻纳鞋邦。不仅仅说出了拨愣槌子,还道出农家一年有序的生活。

说起拨愣槌子其实常常与母亲有关,那是东北妇女常用的女红重要物件之一,在漫长的冬季里,许多妇女常用它来打麻绳。

拨愣槌子多为骨质,原取自于牛的小腿骨,把肉剔干净置阴凉处晾干,再磨光,一般直径一寸左右,二十来公分长,两头略粗,中间略细,有些像哑铃,使用久了浸润汗渍就会发红和异常光滑。而有些地方也有木头制作的,找硬质木头,把中间削细,做一个8字,中间钻一个小眼儿,修理一个小木钩儿插上(一般都用竹子做钩)就成形。

过去东北的田间地头都喜欢在地头种植线麻,线麻不仅仅专门生产麻匹,而且味道很浓,因此牲畜也不会进地糟蹋庄稼,可谓一举两得。

要说线麻在东北用处很大,农业生产中可以做绳子、麻袋等,生活中也可以作为纳鞋底用,用途很是广泛。

单说做线麻绳子,首先得打麻经,也就是给麻坯上劲,从沤好的麻杆上抽出来麻纤维,窄窄的一条一条,每一条一端都要捻细捻匀,凑成一束。打麻经时候要给一段麻坯上好劲,缠到拨愣槌上,再用一只手举着麻坯,并拨动拨愣槌一边转一边一条条续麻,全部捻成麻经。

而在此之前要把拨愣锤从炕沿上方的幔帐杆上吊下来,高度没有统一标准,应该以人坐在炕上为准,然后就可以操作了。

同拨愣槌打麻绳实际上是一个很耗费耐心和力气的活计,所以人们一般都选择在冬季来做,而这看似简单机械的活计其实也有很多技巧。在入头时,手艺差的弄不好就断了,打出的线绳粗的粗细的细,人们形象地说是长虫(蛇)吃鸡蛋,“鼓肚马蛇”。

把麻批挂在拨愣锤中间的小钩儿上,手提到齐眉高,麻批搭在肩头,有人愿搭在头顶,右手扭动拨愣锤,然后用双手捻着慢慢往下放,转慢了再拨一下。觉得打得长短合适了,把打好的那段缠在拨愣锤上,再往钩上挽一个劲儿续上麻批再扭拨愣锤,如此再三。

打满一拨愣锤桄上桄,打够数再往一起合,叫“轧”麻绳。轧麻绳也很讲究,把绳桄缠成球子放在一个柳条或者纸糊的`笸箩里,然后坐在炕沿边往一块合。

在漫长的冬季里,烧的很烫的火炕,家庭主妇坐在炕头上,先拿出烟袋锅点上旱烟,然后喝一口热茶,便开始用拨愣锤打麻经,昼夜不停。人们都喜欢拆开做,先捻出来很多麻坯一缕一缕堆放在炕梢,场面很是壮观。

在很小的时候面对母亲扭动拨愣锤打麻经,我是没有耐心看下去的,因为这个活很单调、磨叽,搞不懂为什么不怕腰酸背痛做这些粗活,其实到镇子上花很少钱完全可以购买到。父亲也是和我一样的想法,只是母亲总是摇头并继续专注做活。

母亲一个冬季可以完成全家所用的麻经,织麻袋,做扇单,多余的甚至可以送给乡亲们一些,母亲也因此落下腰疼的毛病,直到今日我才明白,母亲是一个好强的人,她把过日子的心劲放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上,勤恳如黄牛般任劳任怨。

如今母亲老了,再也做不动一些田间地头活计,从她的眼神中透露着一些不屈和落寞,抬眼望去,拨愣槌子和许多民俗用具一样,成为历史,并被逐渐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