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三年级作文 > 关于麻雀三年级作文4篇

关于麻雀三年级作文4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8W 次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麻雀三年级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麻雀三年级作文4篇

麻雀三年级作文 篇1

星期天的早上,我被“叽叽喳喳”的声音吵醒了,一肚子的恼火,大声说道:“干嘛呀,一大清早的叫什么叫!”我拉开窗帘,就看见一只麻雀在窗前飞来飞去。

我打开窗户想把它赶走,结果往前一看,妈呀,电线上停了许多只麻雀在不停的跳动。我站在窗前注视着这些麻雀,麻雀的身子虽然很小,但是很灵活。尾巴总是向上翘着,上下不停地摆动。它们褐色的头上像是盖着一块方巾,黑色的眼睛不是很大,骨碌碌的转个不停显得非常灵,好像对什么事情都很感兴趣。麻雀的嘴巴最调皮,又尖又长,嘴角边上的一点白,就像吃饭沾了一粒米饭。麻雀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好伙伴,庄稼有害虫的时候,它们会帮忙除害。

可调皮起来,农民伯伯也很头疼,于是聪明的人们,扎了一个稻草人,它们就变得老实多了。生活给它们带来了挫折与磨难,不仅没有吓倒它们,它们还能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在蓝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

麻雀三年级作文 篇2

每天早上,我都会听到“叽叽喳喳”的声音,原来是几只活泼可爱的小麻雀在防盗网上一边蹦蹦跳跳,一边在欢快的叫着。

这几只小麻雀长得小巧玲珑,非常很可爱,它的.羽毛是麻色的,小爪子像铁钩子一样非常锋利。一张尖尖的小嘴不停的叽叽喳喳的叫着。

当它们找到食物后,不会立刻去吃,而是在天空飞了几圈,然后落到树枝上东看看,西瞧瞧,在确定没有危险了,才落到地面上,在吃东西时还不放心,边吃边看周围有没有危险,怕有人会伤害它。吃饱后,它们会一起飞到屋顶上或树枝上,用尖尖的嘴巴整理身上的羽毛,看样子它们吃得很满意。要是这个时候你扔一个石头或大声叫一声,它们就会像箭一样迅速地飞走,逃得无影无踪,看也看不见。麻雀还是一筑巢高手,它把它的家安在高高的树叉上,不让人抓到它。

妈妈说:“过去,麻雀大多数都生活在农村,可是这几年,随着城市的环境不断美化,都市里的树木花草多了,城市里也能经常见到麻雀”。我想将来一定会有更多鸟儿到城里安家,我们的城市到处都是鸟语花香。

麻雀三年级作文 篇3

坐车回家,我在路上看到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还不时歪着脑袋找食。

天气炎热,所有行人都撑着大伞,扇着扇子,急匆匆地走着,根本没有注意到路上正在找食的几只小麻雀。我走过去,仔细地看着它们,它们竟然不怕我,继续埋着头。我打量了一下领头的麻雀,只见它有着尖尖的嘴,小巧灵活的脚一蹦一跳,尖锐的眼睛四处找着食,脸上两边各有一块白色斑点,看起来像一位绅士。

看着它们东奔西跑,我有点不明白,在这么火热的天气里,麻雀们为什么能如此久地找食呢?于是,我继续蹦跶着跟着它们。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一个细节:麻雀们每隔会儿就啄一点灰尘,激励自己继续找食!我惊讶了,就连小小的麻雀也懂得激励自己,我不知道为什么,麻雀为什么也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我想,可能麻雀在长时间的饥饿中,渐渐悟出了道理,这也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想到,作为我们认为微不足道的生物,竟然如此聪明!有人说,麻雀很笨,那他可就大错特错了。虽然它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的大脑跟我们一样发达,只不过是,我们比它聪明点罢了。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麻雀虽然小,但它很聪明,能达到4—5岁孩子的智力,有思想,有生命。所以,作为人,就更应该保护它、尊重它……

麻雀三年级作文 篇4

从前有一个画家去郊外写生,不小心把一个颜料瓶掉到了小溪边。颜料瓶在小溪边等待了一年又一年,经历了风吹日晒,被困在小溪边哪儿也去不了,它苦闷极了。

有一天,一只麻雀在小溪边喝水,瓶子向它哀求道:“麻雀小姐,我在这里太无聊了。请你把我挂在远处的树上吧,我要站在高处看风景。”麻雀摇摇头:“站的太高,你容易摔碎的!”“不会的,不会的!你就快带我去吧!”在它的苦苦哀求下,麻雀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麻雀把它挂在高高的树杈上,怕掉下来,还把它用枝条紧紧地捆住。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到瓶子身上,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树下的大象赞美道:“这亮晶晶的是宝石吗?太美了!”树丛间跳来跳去的小猴看见了,高声喊道:“哇,它发出的光比森林里最漂亮的孔雀公主还要美丽一万倍!”颜料瓶得意洋洋地晃来晃去,麻雀冷冷地提示它:“你只是一个玻璃瓶,很容易碎的!你暂时的美丽,只不过是有颜料而已!”

晚上,森林里刮起了一阵狂风,颜料瓶想:这回我要借着风飞得更高,明天森林里的动物准会羡慕我的!它左拧右拧,只听“叭”的一声,颜料瓶摔成了碎片。

第二天早晨,麻雀看到了满地的碎片,叹了口气,说:“不听别人的劝告,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会有这样可悲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