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六年级作文 > 【精品】六年级数学作文锦集5篇

【精品】六年级数学作文锦集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5W 次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六年级数学作文锦集5篇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1

在实验小学,有很多的老师教过我,在这么多老师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老师,同学们没有一个人不爱听他讲的数学课。今天,我就与大家一起分享王老师幽默教学的故事。

在上六年级之前,我就听同学们说学校有个善于出卷和容易占课的王老师,同学们称其为“出卷王”和“王占课”,以后有可能会带我们班。于是冷汗流过后我又对充满挑战性的未来多了几丝期待。

开学了,当我看到同学们指着一位看起来五十多岁的爷爷,说他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时,心中不免大失所望,心想,他讲的课一定十分枯燥。然而第一节课,就让我吃惊不小。

课间操后我们回到教室,看到王老师边翻书边端起茶喝一口。他穿着蓝色的衬衫,白色的纽扣一颗不落的全都系上了,看起来分外严谨,给人很大的压力。

开始上课了,王老师并没有做自我介绍。有的同学忍不住提醒,王老师便放下手中的书,一本正经地问:“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王占海老师!”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王老师便说:“知道了还做啥自我介绍,上课吧。”说完这句话,他转身便飞快地写下了几行数字,只留下同学们呆呆地望着彼此。开课就幽默了一把,后面更是精彩不断。

因为是男老师,所以男同学们显得特别活跃。太吵闹时,王老师就说:“要不是苏老师不在,爷才不教你们呢”。略带调侃味道的话语让同学们哄堂大笑。在提问时,王老师有时会不论辈分地说:“袁哥你说这道题该咋解?”因此,同学们有时也会亲切地称他为“海哥”。讲课时,他总是面带微笑、激情四射,用幽默的话语使同学们高度关注,认真听讲,让整堂课妙趣横生。那天我们学习圆柱和圆锥,王老师在讲台上拿出一个圆柱体,发现同学们无精打采。这时,王老师突然把圆柱体掰成了两半,同学们发出一阵惊呼。老师缓缓张开了手,手中有八片锯齿的硬木板。老师又把手一合,竟然变成了一个长方体!好奇的我们就这样被王老师带入了知识的海洋。我的心中充满了惊讶,原来数学课也可以如此生动,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就这样,在一堂堂有趣幽默的数学课中,我感受到了学数学的乐趣。王老师不仅上课有趣,连作业本上的姓名一栏也让我们难以忘怀。班里经常会有几个忘记在作业本或试卷上写名字的“无名大王”,这个即使华佗在世也未必能治好的“忘名病”,居然被王老师奇迹般的治好了。原来,每当有同学不写姓名时,王老师便会在姓名一栏画个丑得要命的“猪头”,让同学们望而生畏,改掉了忘写名字的坏习惯。在这之后,王老师的这一做法居然广为流传,被其他老师纷纷效仿。

王老师的幽默教学,让师生之间少了距离,多了亲切;让课堂上少了压抑,多了互动;让数学课少了枯燥,多了快乐。我喜欢上数学课,更喜欢幽默的'王老师。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2

我喜欢数学,尤其喜欢在数学题中那种寻宝探秘的感觉。每当我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攻克一道难题时,我都会有种攻克难关的胜利感,那种感觉别提多带劲了!

这不,最近我又碰到一道让我印象深刻的题目。题目是这样的:“一辆小汽车从A城开向B城,每小时行110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A、B两城的中点35千米,问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哦,这么简单呀!我很快地列出了算式,110×2.5=275(千米),275+35=310(千米),310×2=620(千米)。三分钟不到的时间,我就顺利地写上了答案。没想到妈妈给我批改时,画了一个大大的“×”,我疑惑地又在心里过了一遍刚才的解题思路,应该没错呀!看着这个红红的“×”,自感有点委屈,在确信自己没有错之后,我毫不犹豫地拿着书去找妈妈评理。妈妈看着我理直气壮的样子,啥也没说,只是让我再仔细读题目,并要求“一字一句”慢慢读。我心不甘情不愿地按照妈妈要求读题,在读到“这时刚好离A、B城的中点35千米”这句时,突然感到有点不对劲,仔细推敲一下,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题目中所说的“离”字,并没有说明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

我顿时恍然大悟,如果汽车还没有行驶到中点,在距离中点还有35千米停下的话,那我的答案就没有错。但如果是行驶超过中点35公里,那就应该把275+35=310(千米)改成275—35=240(千米),答案就是240×2=480(千米)才对。因为这两个算式都是对“距离中点35千米”的正确理解,也就是说,这道题有两个正确答案,但是计算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这时的我茅塞顿开,想起了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没考到满分的遗憾。那是一道非常类似的填空题:一个长方形,一条边长4厘米,与另一条边的边长相差2厘米,求它的周长多少?

考试时,咋一看这题很简单,又是填空题,没有考虑到这个“相差”包含了两种可能性,直接填了其中一个答案,却因为自己的失误,而遗憾地与“100分”失之交臂。没想到我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真的非常惭愧呀!其实,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在练习或考试中经常被我们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而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现在的我,越发地喜欢数学,不仅仅是因为能在学习中获得攻克难关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能让我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让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一直勇往直前。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3

丁铃铃,上课铃响了,数学课开始了!小猴子最不喜欢上数学课了,每次上课都无精打采的,不一会儿功夫,他开始打瞌睡,很快就睡着了,进入了梦乡!

在梦里,小猴子来到了数学王国,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有很多数字宝宝在那里成群结队的学习,他们都很喜欢学数学,玩数学游戏,交朋友,但小猴子觉得很没意思,因为他一点也不喜欢数学,就独自走开了,准备回去。他来到一个数字城堡,外形像数字“9”,是国王的宫殿,宫殿上面还有一个钻石做的皇冠,小猴子蹦蹦跳跳准备进去,突然,有个侍卫拦住了他,说:“你必须得回答我两道数学题,要又快又准,我才能让你走,否则,我就把你关进数字大牢,让你做100道口算题,错一罚百!”小猴子心里没底,急得抓耳挠腮,只好硬着头皮做出了决定,说:“那我就做两道题吧!”于是,侍卫开始考他了。

第一道题目是:有7串香蕉,每串8根,一共有多少根?小猴子,想了想,又挠了挠脑袋,拿出笔和纸,逐个逐个的算,过了很久,急得满头大汗,才算出来!结果,原来答案是56!

侍卫接着又说第二题:如果把这么多香蕉,平均分给4个大象,每个大象能分多少个?小猴子又是一番折腾,在纸上画了无数个香蕉后终于算出答案,结果是:14!他兴冲冲的告诉侍卫,可是侍卫说:“你已经超时了,而且用的是最笨的办法,按规定,你必须被关进数字大牢!”小猴子立刻被吓得哇哇大哭,害怕极了。

丁铃铃~~~,小猴子被下课铃声吵醒了,他揉了揉眼睛,看了看四周,说:“原来是场梦啊!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数学,数学太重要了!”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4

伴随着春风的舞动,我便来到了老师家学写作文。

只见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教室,班上顿时鸦雀无声,老师便清了清嗓子,和颜悦色得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呀?”顿时,我们欢呼了起来,风似乎也在因为我们的欢呼而“欢呼”呢!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前一个说1,第二个人说2,但是到了第3个人不能说3了,只能击掌,以此类推,如果说了3的倍数,要上来表演一个节目才行。

游戏在我们欢声笑语中拉开了序幕。“1!”“2!”呀!轮到我了:“3!”,顿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就连一根针落下地也听得一清二楚。糟了!我说错了!怎么办?这时,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天气阴沉沉的,仿佛在为我说错而难过。

“请邱世琛上来为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只听见一阵刺耳声,我不由自主地走上讲台。空气在这里凝固了,对了!我可以唱《铃儿响叮铛》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太好了!于是,我便入情地唱动听悦耳的歌曲,大家都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之中。

唱完了《铃儿响叮铛》,大家鼓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也长舒了一口气,这时拂过一阵风,使人神清气爽,我的心情无比快乐。后来,以有同学因为五花八门的原因说错了,有的人不是3的倍数都拍手。惹得我哄堂大笑,我不禁快乐地想:没想到数学游戏这么有趣,3的倍数却引来了这样的笑话!太好玩了!

有的同学笑得前俯后仰,有的同学笑得一直拍桌子,有的同学笑得连眼泪都出来了。就这样,我们依依不舍的结束了游戏,但是我们的欢声笑语还在久久回荡,在回家的路上,树叶沙沙作响,小鸟叽喳叫,我的心情无比舒畅呀!刚才的游戏真令我感到快乐呀!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5

今天,我们又遇到了我们的“老朋友”百分数。我们先温习一下“老朋友”百分数吧,因为“温故而知新”嘛!以前我们主要学了两种百分数的应用,第一种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解决办法: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等于百分之几;第二种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今天我们将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我们和和蔼可亲的张老师慢慢地去探索里面的奥秘,我们探索得没什么收获,张老师看到我们,教了我们一些小道理,又使出了张老师的老办法“分析题目”,我们将分析题目了起来,例如书上的“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我们按照张老师的办法,把问题中的“冰的体积”和“原来水的体积”还有“百分之几”用长方形框了起来,又在“比”和“约增加了”下面画了三角形,又在“冰的体积”下写上了50立方厘米,在题目中的“45立方厘米的水”上写了单位“1”。这样,我们慢慢地去探索了,我们知道了求这道题的方法,求这道题的方法就是:先求相差,再用相差除以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