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浙江高考历年满分作文

浙江高考历年满分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2K 次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浙江高考历年满分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浙江高考历年满分作文

浙江高考历年满分作文1

有作者说,人要读“有字”“无字”“心灵”三本大书。其说法有正确的部分,但我同样认为,对人生的“三书”不应将其区分得如此之细,其阅读并无先后,而是同时悄然发生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

观其说法,“有字之书”实乃书籍资料之类;“无字之书”则指向社会经验的阅历;而“心灵之书”是指融会贯通后心灵的感悟与升华。由此已可看到,“三书”之间实则有所相交,且可以相互转化。如此看来,让其合三为一是可行且重要的。

就中国现状而言更可反映这一问题。如今的大学生被戏称为呆在了象牙塔中,其意味不言而喻。身边已然少了那些孔子所说的读书人,而多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们,更不论“高分低能、低德”新闻频频曝光。究其根源,多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将这三书相分离、剥解,而不是将其当作一个整体。人们追求的是先读“有字之书”再看“无字”“心灵”之书,详细的划分反而让人误以为其阅读有所先后,并造成危害。

当然,人生要此三书是必然且正确的,但三书阅读却是一个整体,同时进行才是真正的阅读。理由如下。

首先,阅历之深浅,取决于得之深浅耳。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对书中所汲取的知识也不尽相同。正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般,其“无字之书”的阅读应与“有字之书”同时进行,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明了书中所言。

再者,学书之时必得有心灵的感悟与提高,才能有所进取。现如今所提倡的“教人育人”便是其体现。孔子教会学生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而慧能大师所言的“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则体现了学习过程中自我体会感悟的重要性。不经自我升华提炼,那么读书便如看过往云烟,毫无意义。

更何况,现实中有很多人都不是系统受学校教育。于他们而言,“有字之书”其实幻换成了另一种存在形式,以另外一种与生命紧密相连的姿态渗透过来。这便是“三书”融会贯通、合三为一的极佳例子。正如前段时间爆红的范雨素,便是很好的印证了三书的相互转化与其并没有明显边界区分的文化属性。

人生应读“三书”,但三书并无边界,也无先后。把“三书”合三为一才是我们真正应做的。

浙江高考历年满分作文2

百年前海宁王先生有读书三境,而今日吾辈读书亦有三部,一曰读书佳文或曰腹中的“有字之书”,正如古人所语“行万里路”而“读万卷书;二曰包容人情世故、伪善交互的“无字之书”,古云“啼笑具不敢,方知做人难”;三曰省悟人何以为人的“心灵之书”,追溯本原,属“道可道,非常道”的最高境界。

读好这三部书,人生圆满而无憾,东坡精晓诗书,其文独步天下,投身官场,形迹天涯,融儒道佛三家于一体,临终“勉强想便错了”,一语似是识尽了人生;李叔同少习考据,青年看破红尘,一袭袈裟亦留下富有哲思的语录。吾辈固然不可为子瞻第二,弘一第二,然而此人物的阅历精神,可深为习究、模仿。

此三本书亦决然不同于王国维的读书三境。有字、无字、心灵,不仅循序渐进,而且环环相扣,甚至循环往复。不消说我们从《颜氏家训》《传习录》中知晓社交之礼仪、为人之谦敬,或许还领略人生之须臾与永恒之道德的之美;亦不消说从社会大浪里体悟的本原精神,更促进对有字之书的了解,如西人米兰·昆得拉所言,人照上确有字符,只不知其语法罢了。而清夜扪心,精神与理想,幻灭与虚荣里翻阅“心灵之书”的同时,理解更深。因此这三部书不仅是读书人的书,亦是芸芸众生寻求生命意义的奇书。

同时,这三者密不可分。不读有字之书,则不知礼仪,不识知论,不晓技术,是无异于市井之屠夫,山野之草民;不读无字之书,则会清高自傲,不可一世,譬如东汉祢衡,北美罗德曼之流,头脑发热,不能善终;不读心灵之书,则流于世俗,浑噩不知,吾们当中多数沉溺虚拟世间者当为共鉴。

由是观之,读此三部实为大义。而社会上出了问题,也可以判断是哪一部出了问题。前日曼彻斯特的一声爆炸,我们不能不怀疑是其人性沦丧,未识心灵之书之缘故;未来我辈踏上社会,则不免多方掣肘,难言是已阅无字之书。书与书之间的衡量、比较、共进,不乏从现实利益出发,然而此中精义仍是要吾侪以人为本,以人类共同之精神为参照,同时以史为鉴,察人可以知己,观宇宙可知人心。

该作者之三书理论实为精妙,颇具博采众长之特性。然吾人知之而不取之,则独有精妙,无得裨益。因之天下之大,以三部书为始。“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均是梦”,便是此理。

浙江高考历年满分作文3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浙江高考历年满分作文4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浙江高考历年满分作文5

每当我们迈入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时,眼前的“书山”不时让我们震惊:在这贯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们怎样阅读,阅读什么?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在我们眼中,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阅读,用心体会!用心阅读,我们能体验中华五千年的香韵,能品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清幽和旷达,能体验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能体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凛然,更能体验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与悲愤。

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读死书,有的人死读书,有的人品其文化内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浅阅读,有的人深阅读,然而不管怎样阅读,我们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阅读方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在这个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不求甚解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步调。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对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每有会意,便欣然望食”。无论怎样,我们要有用心去面对的信心。

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能体验出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绚丽的生活。许多饱学之士,英雄豪杰都受书的影响,他们有的潇洒大方,有的气宇轩昂,精神饱满,在无数人的脸上,洋溢出的更多是阅读带给他们的自信,国学大师季羡林饱读诗书,成了一代享誉文坛,兼容百家的大师,他用心体验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使他成为光耀文坛的一颗巨星。

在当今世界,有很多文坛巨匠和仁人志士,他们用阅读看遍世界,用阅读了解古今。阅读也成了一种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工具和窗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阅读方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样,但无论怎样,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

用心去阅读,博览群书,用心去阅读,潇洒走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体验阅读,我们的人生终将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