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反思 > 秉笔直书教学反思范文

秉笔直书教学反思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2W 次

《秉笔直书》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话语中的一篇课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秉笔直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秉笔直书教学反思范文

  秉笔直书教学反思1

《秉笔直书》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话语中的一篇课文。本文叙述了战国时代,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他让太史们写“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坚决不从,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让太史按史实记录。

  1、搜集资料,了解背景,提高能力。

由于本篇文章涉及的古代用语较多,成为理解课文内容的绊脚石。本班学生在质疑以及查阅资料方面都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在课前布置引导学生查找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按照搜集——整理——筛选——交流——补充笔记等几个步骤进行,目的是为了在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的同时,培养学生检索能力。重点理解的内容集中在:

1、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有关情况,弄清“国王”、“庄公”、“国君”、“相国”的意思;

2、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

3、了解史官的职责,知道“竹简”是怎么回事等等,引导学生在搜集有关课文背景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来学习课文,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既自主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也提高了学生查阅、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也为课堂上的交流做好了充分准备。

充分让学生针对课文主要内容质疑,并能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等方法初步解决自己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上,同学们能够较好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进而理解全文内容,从而体会三位太史的尽职尽责、不畏强权、恪守本分的崇高品格,这是第二课时解决本课重点。

  2、抓住线索,集中分析,提高效率。

引导学生将主要线索的内容——描写太史话语的句子集中起来分析,避免了讲课过程中的重复,并引导学生感悟太史们所共有的精神——刚正不阿、坚守本分,廉洁正直。次要线索安排在主要线索之后处理,适时地衬托太史们的这种精神,也顺应了学生认知特点。

  3、抓住词句,朗读体会。

文本情感鲜明,语句简练、生动,适合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尤其是崔杼与几位史官的对话,把握好朗读,更有利于感受史官刚正不阿、恪守本分的高尚品质,因此,引导学生在感受文字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本文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本课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之后,先请同学们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内化文字的意义。教学中我注意将齐读、分角色读、比赛读与评价朗读进行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与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受到人物精神的感染。

学习本课之后,学生对太史们坚持正义,廉洁正直的精神所感染,在课后的读后感中也都纷纷表达出了自己对太史们的敬佩之情。可见,通过本课的学习,实事求是、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种子已撒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中了。

  秉笔直书教学反思2

《秉笔直书》一文的教学,感觉教师的教得心应手,学生的学轻松愉快。

之所以有如此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指导预习,事半功倍。

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知识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学生的资料查阅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来学习课文,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纲挈领,集中分析。

此篇文章的整体感比较强,共有两条线索:崔杼与太史的交往(主线),崔杼的心理变化(次线)。教师引导学生将主要线索的内容――描写太史话语的句子集中起来分析,避免了讲课过程中的重复,并突显了太史们所共有的精神――刚正不阿、坚守本分。次要线索安排在主要线索之后处理,适时地衬托太史们的这种精神,也顺应了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文本教学,以读为本。

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之后,并未立刻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内化文字的意义再进行性格分析,此种做法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