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实词负字的用法 文言实词负用法文言翻译fù(1)<动词>背;用木板驮大东西。《愚公移山》:“命夸娥氏二子~二山。”《齐桓晋文之事》:“颁白者不~戴于道路矣。”(2)<动词>负担;承担。《淮南子-主术》:“而智日困,而自~其责也。”[又]<动使动>使......

  • 古代文言常识三与四 1、三坟古书名。伏羲、神农、黄帝的书称为“三坟”。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三代夏、商、周。5、三王伏羲、燧人、神农。6、三山相传是神仙所......

  • 文言实词安的用法 文言翻译ān(1)<形>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2)<形>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

  •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解析 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

  •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 【因】(一)介词。1.依照,根据。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②变法者因时而化。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依靠,凭借。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③又因厚币用事......

  •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出师表》 (十二)出师表(节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 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字词 一、字词释义:属,通“嘱”,劝酒缪,通“缭”,盘绕凭,乘“籍”,通“藉”,狼藉美人古义:思慕的人,美好的理想,古代指君主今义:美貌的人凌古义:越过今义:欺辱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儿子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西望夏口:眺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高一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人非生而知之......

  • 文言实词达字的用法 文言翻译dá(1)<形>通畅。《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引]<形使动>使……通畅。《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气。”(2)<动词>到;到达。《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促织》:“自昏达曙,目不交睫。”(3......

  • 文言实词微的用法 文言实词微的用法文言翻译wēi(1)<形>隐蔽;不显露。《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行入古寺。”(2)<形>深奥;微妙。《屈原列传》:“其辞~,其志洁。”(3)<形>小;微小;少。《石钟山记》:“~风鼓浪,水石相搏。”(4)<形>轻微。《庖......

  •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 (一)以形析义法。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

  • 文言实词相的用法 文言翻译xiàng(1)<动词>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马。”(2)<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幸复得此妇。”(3)<动词>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之,亦不能至也。”(4)<名>帮助别人的`人......

  • 文言实词数的用法 文言翻译shù(1)<名>数目;数量。《赤壁之战》:“众~虽多,甚未足量。”(2)<数>几;几个。《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口之家可以无饥矣。”(3)<名>算术。《周礼-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4)<名......

  • 文言小忆范例 初中小事,虽不值大提,然细品方知有味于其中。。只是,如今中考在即,四载同窗,不知何时再聚?话至此处已感心生彷徨。班中有一泼皮,整日不思进取,单喜漫画,终日喃喃自语,余未知其所言若何。一日,蒙班主任讲书,此泼皮藏漫画于书堆之前......

  • 文言实词名用法的解释 文言翻译míng(1)<名>名字;名称。《屈原列传》:“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2)<动词>取名;命名。《离骚》:“~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3)<动词>说出。《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4)<名>名义;名分。《赤壁......

  • 文言实词尽用法归纳 jìn(1)<动词>完;完尽;完了。《赤壁赋》:“肴核既~,杯盘狼藉。”(2)<动词>全部用出。《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心焉耳矣。”[又]〈动使动〉使……完尽;竭尽;用尽。《黔之驴》:“断其喉,~其肉。”《谏太宗十思疏》:“智者~其谋,勇......

  • 容易产生误解的文言实词整理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 文言实词方的用法 文言翻译fāng(1)<名>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诗经-谷风》:“就其深矣,~之舟之。”(2)<名>方形,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首,长颈。”(3)<形>正直。《屈原列传》:“~正之不容也。”(4)<名>方向......

  • 文言实词发的用法 文言翻译fā(1)<动词>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矢十中八九。”(2)<动词>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3)<动词>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人众,多载资粮。”(4)<动词>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

  • 100句经典的古人文言励志名言大纲 1、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5、本是同根生,相......

  • 高一语文文言实词词义知识点:以形析义法 高一语文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知识点的内容是以形析义法。文言指的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经过文体加工的书面语。高一语文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知识点:以形析义法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

  •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分享 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

  • 文言实词故的用法 文言翻译gù(1)<名>事故;变故。《孟子-滕文公》:“今也不幸至于大~。”《报刘一丈书》:“乡园多~,不能不动客子之愁。”(2)<名>缘故;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岂以一璧之~欺秦邪?”(3)<形>旧;旧的`;原来的。《墨池记......

  • 文言虚词和实词区别 与文言实词相比较,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是语法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

  • 文言实词行的用法 文言翻译xíng(1)<动词>行走。《论语》:“三人~,必有我师焉。”(2)<动词>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也。”(3)<动词>运行。《刻舟求剑》:“舟已~矣,而剑不~。”(4)<动词>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难已......

 38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