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九年级试题 > 2016初三语文册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2016初三语文册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9K 次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2016初三语文册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旁骛(wù) 孜孜不倦(zī) 亵渎(xiè) 谀词(yú)

B.觅食(mì) 抽噎(yī) 脊梁(jǐ) 以彰其咎(jiù )

C.汲取(jí) 栈桥(zhàn) 恣睢(suī) 度已失期(duó)

D.琅琅(1áng) 滞碍(zhì) 扶掖(yè) 恪尽职守(k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拔涉 锲而不舍 天衣无缝

B、栈桥 郑重其是 梦寐以求

C、诘责 抑扬顿挫 无与论比

D、馈赠 获益匪浅 重峦叠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

B、在第49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来势汹汹,一举包揽了五项比赛的冠亚军。

C、美军在伊拉克虐待战俘的一幅幅骇人听闻的照片在网络上披露后,大家纷纷对美军的暴行予以谴责。

D、长期以来,日本一些右翼分子一直妄图抹杀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这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胸中都感到义愤填膺。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① ,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②足蒸暑土气, 。《观刈麦》

③江山如此多娇, 。《泌园春·雪》

④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破陈子》

《武陵春》中作者用比喻生动表现自己内心愁苦的句子是:

, 。

⑦《江城子》中抒发作者由打猎而激发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 , 。

(2)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

, 。

(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是: , 。

(4)《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 _ , _ 。”

(一)文化局老局长退休后,参加了市关心一下代工作委员会,到各中小学作文化方面的讲座,请你用龚自珍的诗句来赞美这位乐于奉献,爱心深厚的老同志,引用的诗句是:“ ,”

(二)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______ ____ ,______ ______”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浩然正气。(用学过的诗句填写)

4、随着手机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给“校园手机”立规矩的呼声也随之出现。不久前,我校正式下达了手机“封杀令”,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中小学生是否可以将手机带入校园使用?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8分)

5、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拓展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请结合自己在初中三年的主题活动中的表现,完成下列内容。(8分)

⑴主题活动内容 (2分)

⑵你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地方

(3分)⑶活动的收获

(3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请阅读文章完成文后11—14题(14分)

勇敢的追求真正的美 [秦牧]

①爱美是人的天性。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锢是全没道理的。劳动人民最有权力追求美。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朋友们,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吧!

②一个人堂堂正正地生活,他注意修饰仪容,有何不可?他注意衣着的材料、款式,有何不可?或者,她爱染掉白发,他希望除去雀斑,他爱在鬓上插一朵花,在胸前别一个小饰物,有何不可?这些人完全可以不顾多嘴多舌的人无聊议论,勇敢地追求这种正当的美。

③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正当地追求这一切美都是合理的。

④自然,我们也应该告诉人们,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环节美,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会黯然失色。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灵魂美,即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知道读者们有过这样的经验没有?一个外表很美的人,当你发现他的灵魂十分龌龊的时候,那人给人的美感就渐渐地消失了。相反的,一个外表丑陋的人,如果我们一旦发现他具有崇高的心灵,并且行为又很高尚可敬的话,我们就会渐渐忘记他的丑陋,甚至觉得他变得好看起来。在中国,晏婴、包拯这些人,在外国,贝多芬、托尔斯泰这些人,他们的长相谈不上漂亮,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灵美,却连带使人感到他们整个人漂亮起来。

⑤古代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于他的外表,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外表。”这些话是说得很有道理的。

⑥有些钻研学术到了忘我境界的科学家。思想家,不修边幅,头发胡须都很蓬乱,甚至对随身衣物也常常忘记了这一件,丢掉了那一件。爱美的天性在这些人身上仿佛体现不出来。其实不然,他们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为了更高度地发挥心灵美、行为美,而仪表美、修饰美在某种阶段时间里暂时搁在一边罢了。这些不修边幅的人,他们能够给人以不寻常的美感,正是他们的心灵美在熠熠闪光的缘故。

⑦饱满的智慧和丰富的学识,也能使一个人的仪表美好起来。你从一个思想家的脸孔和一个类人猿的脸孔或者从一个学者和一个流氓脸孔的比较中就可以很快发现这一点。我以为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激发起的人们的美感,总是会比前者强烈得多。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内心美来弥补,而心灵的卑污丑恶却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

⑧我以为:人应该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既追求内心美,也追求仪表美。朋友,当一个人正当地生活,追求高尚的美的时候,我想,他必定有勇气来击退一切无理的干预和非难。

11.本文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②段中作者采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意在强调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第⑥段中作者对忘我的科学家、思想家对“美”的追求的观点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2)划线句子“他们能够给人以不寻常的美感”中的“不寻常”指的是什么?(3)第⑦段中划线句子“总是会比前者强烈得多”中的“前者”指的是什么?(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了本文后,你对“真正的美”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现实和自己的实际简要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

(二)请阅读散文完成文后15—20题。(22分)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我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5、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3分)

答:

16、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4分)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答: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答:

17、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4分)

答:

18、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4分)

答:

19、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3分)

答:

20、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4题。(14 分)

秦西巴纵麑麑

孟孙猎而得麑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遂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

[注释] ①纵麑(ní):放走小鹿。 麑:小鹿。②窃:私自。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

2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 )

(2)秦西巴弗忍 ( )

(3)遂逐西巴 ( )

(4)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 )

22.翻译文中的画横线句子(4分)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23.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24.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

(四)诗歌阅读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 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答:

(2) 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答:

三、作文 (40分)

1.生活有了细节才充实;文章有了细节才感;人生有了细节才丰富。把握好一个细节可以使你成功,疏忽了一个细节可能导致失败。细节存在于每一个瞬间,细节存在于每一个地方,你是否关注过生活中的细节?你是否为某一个细节而感慨?请你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要求:1、不少于600字;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3、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