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中心 > 励志小故事 > 励志的历史故事

励志的历史故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7W 次

励志的历史故事1

1、姜尚

励志的历史故事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当然自己的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姜尚在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为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市临淄北)。

2、吴承恩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就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

3、重耳(晋文公)

为了避难,43岁的晋文公开始过着流亡的生活,可以说是颠簸流离,尝尽了苦难。这位在外辗转19年才得以回国,随即称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开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62岁)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先后投奔了齐、曹、楚、秦等国,有的国君对他礼遇有嘉,有的却是冷言冷语。在曹国的时候,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一个国君也居然喜欢看稀奇)。前633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前632(65岁)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部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了楚军。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前628年(69岁)冬天,晋文公逝世。

4、黄忠

黄忠在三国里亮相的时间比较晚,成名得也很晚,但年轻时可能有点小名气,但确实老了之后跟着刘备后才出名的,特别是定军山一战,斩掉名将夏侯渊威震天下,后来能被刘备封为后将军也可能和这一战有很大的关系。

黄忠年轻时一直为荆州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今湖南株州攸县,即虎纹老家)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临时任命他为裨将军,任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公元209年,刘备攻打荆州各郡,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等地,黄忠投降刘备。公元211年(64岁)黄忠跟随刘备入川,征战益州,表现突出,勇冠三军。平定益州后刘备封其为讨虏将军。公元219年(72岁),刘备进击汉中定军山,黄忠一战斩杀魏国身经百战的守将夏侯渊,曹军惨败,黄忠自此声名大震。后黄忠升为征西将军。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重用黄忠为后将军,公元220年,黄忠病逝,享年73岁追谥为刚侯。

5、慕容垂

慕容垂重小就勇冠三军,深受父亲慕容皝的喜爱。后来却被太傅慕容评逼走,在在付坚麾下忍辱负重几十载,直到须发皆白才重新收拾了燕家的天下,也可以算是大器晚成。

慕容垂为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暐之叔。甚得慕容皝宠爱,后来得到慕容恪赏识,曾为前锋都督,前燕吴王。369年晋将桓温率军攻前燕,在枋头撤退,慕容垂以三万骑追到襄邑(今河南睢县),大败晋军。后被太傅慕容评逼走,携妻子投降前秦。淝水之战中进攻被委派进攻襄阳,暗中保存实力,在前秦败后叛变,慕容垂纠合鲜卑、乌桓,建立后燕,率军二十万攻邺,一年后夺据邺城。

386(60岁)年称帝,定都中山(河北定州市)。393(67岁)年消灭慕容泓的西燕政权。因扣留北魏王拓跋圭弟弟,与本是藩属的北魏关系恶化。395(69岁)年太子慕容宝征北魏,于参合陂之役大败,隔年慕容垂反击,但病死于亲征途中。

励志的历史故事2

信仰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人生哲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

励志的历史故事3

公元前207年,章邯等率兵攻打巨鹿,楚上将军项羽率领军队援救巨鹿。

这年冬天,宦官赵高杀死了李斯,当上了丞相。后来,章邯等作战多次失利,二世派人责备章邯,章邯非常恐慌,就让长史司马欣前去请示。赵高既没有召见他,也没有给他传过任何话。司马欣心里极度恐惧,就逃走了,赵高派人前去捉拿他,但没有捉到。

司马欣去见章邯,对章邯说:“赵高现在权倾朝野,将军您不立功会被杀,立了功也会被杀。”这时项羽正加紧进攻秦军,将秦将王离俘虏了,章邯等人也率兵投降了。

没有多久,赵高图谋作乱,但又担心大臣们不听他的命令,便先作了一次试验。他派人把一只鹿牵到秦二世身边,告诉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秦二世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这怎么是马呢?明明是鹿嘛。”随后二世转过头去问身边的近臣,这些近臣都知道这是赵高在搞鬼把戏,因此有的附和赵高说是马,有的沉默不敢说话,但也有些耿直的大臣说是鹿,结果这些说鹿的大臣都被他暗中派人杀了。

从此以后,群臣都很惧怕赵高。

【感悟】

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应该靠自己的贤德和智慧,如果靠严厉的'刑法来约束人的话,很可能会弄的众叛亲离。

励志的历史故事4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介入编撰了我国主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因为贪玩,在宾客们眼前丢了体面,从而受到了宾客们的批驳。万斯同愤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赌气、讨厌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示,开端专心读书。转瞬一年多从前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良多书,父亲谅解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确了父亲的良苦居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精通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加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跟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干。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天然更加刻苦勤恳,控制绘画技能很快,深受沈周的称颂。不料,因为沈周的夸奖,这次使一贯谦逊的唐伯虎也匆匆地发生了骄傲的情感,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明本人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十分愧疚,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有名的民族好汉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明,两次机遇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白了林则徐的弘远抱负。林则徐不仅敢于破志,而且读书耐劳,长大后成绩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代的'敬佩。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豪杰文天祥少年时生涯困苦,在善意人的辅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窗误解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蹂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实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建立了文天祥金榜落款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超,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一筹莫展,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清楚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情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毕生留下了很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快、自在、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示出过人的文学禀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侮,他不情愿受辱。一个人分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外,杨禄禅的执着精力终于激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办了恶霸,也首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可能下笔成章,顺口吟出多少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比拟,越发显得机灵聪敏,而且还特别爱好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生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然而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树立明朝的开国天子。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驰名。他也因而有些自豪。不过,有一天他碰到了一个不手的白叟,居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代,有一个特殊有学识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景清贫,为了读书,他凿通了街坊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打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赞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伤感文章,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举,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岩穴里偷读《诗经》。经由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接收了丰盛的养分,终于成为一位巨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伶俐过人,文思迅速,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信心,必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导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理,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励志的历史故事5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励志的历史故事6

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四十一岁的大诗人陶潜在彭泽县(今江西湖口县东)当知县,一个月领五斗米的官俸,腊月将尽的一天下午,陶潜办完公事,换上便衣,回到内衙翻看过去的诗作。突然,一名小吏从外面闯进来禀报: "九江李太守派督邮张大人来县巡察,请老爷赶快更衣迎接。"

"哪个张大人?为什么非要穿官服不可呢?"刚来彭泽县不到三个月的陶县令不解地问道。小吏解释说:"那督邮张大人是我县富豪,一向讲究排场,眼下又是李太守的`亲信,在礼仪上要是稍有不周,恐怕对老爷的前程不利。"

生性耿介的陶潜本来已十分痛恨官场黑暗,想离开这个肮脏之地。现在听说这个督邮就是本县的富豪,靠精于吹牛拍马得到太守宠爱,竟然也成了自己的上司,还要叫自己去隆重迎接他。想到这些,陶潜不禁长叹一声,愤然说道: "我不能为五斗米的薪俸,去向一个低能无知的小儿弯腰行礼!"说罢,便取出知县的印信交给小吏,说; "你把它交给督邮转呈太守,就说我陶潜告病还乡,不当这个知县了。"然后收拾行装,昂然归隐而去。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格言,

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励志的历史故事7

柳公权是唐代一位楷书集大成者,他的书法清劲挺拔、俊秀深厚、自创一格,人称“柳体”。在他学书路上,曾有一位“无手”师傅对他的启发很大。

柳公权小时候聪明过人,酷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他经常在别人面前炫耀,总以为自己写得已经很好了。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城里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城里。一进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失去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来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励志的历史故事8

活着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车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活着2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人生哲理: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励志的历史故事9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说:“梅毅的写作立场非常严肃,他的写作语言风格又特别具有现代感、新鲜感、趣味感。梅毅的历史写作文体大气磅礴,可以说是小说家杂文家相糅合的一种特殊文体。”

这是一个被网络神化了的人物。新浪网曾经这样描述评价他:写历史的时间比易中天要早;出版历史书的数量比易中天、阎崇年二人之和要多;在网络上的粉丝比易中天、阎崇年、于丹三人之和要多。“赫连勃勃大王”,这个昔日匈奴暴君的名字在普通人读起来有些拗口,但在网络上,却是一个受到众多网友追捧的名人。生活中,他的真名叫梅毅。

从20xx年起,赫连勃勃大王在网上发飙,开始了有关中国历史的创作。他陆续在内地和香港出版了《隐蔽的历史》、《历史的人性》、《华丽血时代》、《帝国的正午》、《刀锋上的文明》、《小怜玉体横陈夜》、《帝国如风》、《历史长河的悲喜英雄》、《帝王将相的博弈真相》等十几部历史图书。逾500万字的历史作品,不仅在国内诸多大型网站受到成千上万读者的热捧,著名作家李国文、雷达、蒋子龙、梁晓声、肖复兴、舒婷、叶延滨、林希等人对其作品亦大加推崇,可称得上是国内极少数同时受主流文学界承认而又被大众读者认可的网络历史作家。

作家起了个暴君的网名

梅毅是天津人,长得文质彬彬,讲话写文章走的却是野性率直派的路子,他的笔名干脆很张扬地叫做“赫连勃勃大王”。这个人怎么看都是矛盾的—英文专业出身从事金融行业,做的是金融工作却专心写小说,爱好小说但以历史书成名,已经因历史写作成名了却改写金融自传了……

梅毅从小就是个有点怪的孩子,上小学就读了不少古书,功课看起来不错,但偏科严重。考大学时,数学成绩特别差,喜欢中文写作,却最终选择了英文专业,虽然不肯好好学功课,但也一路从大学上到研究生,拿了硕士学位。

毕业后,梅毅选择到一家商业银行国际部工作,正式成为物质城市深圳的一名金融白领,而此时的他却因为想到了文学理想而不安心。“当时的条件确实艰苦,我和一个年轻同事范岳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9楼房屋里面,夏日酷热如蒸,冬天冷风彻骨,晚上连电灯都没有。唯一的消遣就是两个人共嚼一包咸干花生穷聊天,观看南方肥大的蟑螂在半明半暗的墙壁上倏然飞走。但是,彼时的心情是那么恬淡、安逸。”

选择写作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用他的话说是“生活在文化沙漠里的自我挣扎”。自此,梅毅开始在工作之余创作文学作品,并陆续在《中篇小说选刊》等知名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一些中篇小说。梅毅最早是创作现实主义作品的,发表过《生命的伤口》、《赫尔辛基的逃亡》等多部中篇小说,出版过系列长篇小说“伪青春三部曲”—《南方的日光机场》、《失重岁月》、《城市碎片》。梅毅甚至还翻译出版过社会学教材《人类行为》。20xx年,广东省首次作家体制改革中,梅毅以业余作家身份战胜许多专业作家,成为全省23名首批签约作家中的一员。

“如果学了中文,从事了与中文相关的职业,那么也许我现在会是一个顶级金融发烧友。没办法,我就是一个见异思迁的人。别人是干一行爱一行,我是干一行不爱一行。干一行想进入新的一行。”

小说出了两三本后,梅毅跑到天涯论坛的“煮酒论史”版去侃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是非。两晋南北朝属于最混乱难写的历史阶段之一,梅毅做金融年薪几十万,也完全不必依靠写历史作品谋生。这件事不过是他这个专业“见异思迁”人的一次新迁而已。

20xx年末,梅毅学会了上网,开始“泡论坛”—天涯论坛、新浪的大话春秋论坛、还有猫扑的文史论坛。看得多了,梅毅一时技痒,也试着发了些历史散文的帖子,并且给自己取了一个网名“赫连勃勃大王”。“我开始写历史是在20xx年底、20xx年初。那时候在网上写历史的,一个是我,一个是潇水,还有一个是火焰塔,我们三个是中国互联网上进行趣味历史写作的鼻祖。我最早是写两晋南北朝,火焰塔侧重五胡十六国,潇水写的是春秋时代,我们当时的历史写作,完全与功利二字无关。”

为什么取这样一个笔名?梅毅的回答也简单:“纯粹好玩,一般武夫假装好文,文士则喜欢佩剑。”也有好事的网民请专家从“潜意识”的角度给梅毅来了个心理分析,得出的结果是,梅毅最早对历史的兴趣,可能正是从西晋崩溃后那个“华丽的血腥时代”各个蛮族的争斗仇杀中开始的。这导致他日后对另类历史写作一发而不可收。

梅毅的同事里有不少国外名牌大学金融专业的“海龟”,他们看了这些历史文章后叫好,但同时下定论,说梅毅最多不过写几篇就罢了,肯定坚持不下去的。梅毅不服,当即和朋友们打赌,誓要完成历史系列。后来,北京的一个出版商找梅毅出历史书,梅毅觉得写这个还会有稿费,何乐而不为呢?

三年多过去了,“赫连勃勃大王”已经完成了11本历史书,获得“历史写作狂人”的雅号。

成为当下如日中天的“赫连勃勃大王”,梅毅自己也没有想到,在网络论坛上写写历史,纯粹属于兴趣爱好,根本没有预计到现在的名利双收。当然,随着历史写作的深入,梅毅本人的世界观也在发生变化。“我对国家也会变得忧心忡忡起来。”20xx年“五一”期间,梅毅去了在一个小村子里的文天祥墓地。那天下着大雨,但站在文天祥的墓前,他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被历史打动了”。

还原一个欲望膨胀的时代

因为自己从事金融工作,梅毅这些年来只是周末写作。但也正是梅毅一直游离在文学和历史这两个学科之外,他的历史写作反而不受束缚和羁绊,眼光也与职业学者和教授截然不同。“我笔下的历史之所以好看,主要是我把历史人物当人,无论凶残还是软弱,英雄还是狗熊,人性的复杂多变被呈现出来后,历史也就变得好看起来。”

“赫连勃勃大王”的名字打响了,他的文字成为出版商的抢手货。每次梅毅写一个朝代,刚刚在网上贴出一章,许多出版商就争先去“抢购”,价码也不断提升,仅《大明朝的另类史》就获得预付稿酬60万元。

有媒体评论这本书是为了赶这波“明史热”仓促而成的“急就章”。对此,梅毅予以澄清:“我的这本书可不是冲着这股热而出的,是早列入写作计划的,之前出了《元朝的另类历史》,现在赶巧出了这本书。”

做完澄清,梅毅才安下心来谈书。《大明朝的另类史》描述了大明王朝近30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梅毅一扫传统历史图书的沉闷和枯燥,力图给读者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该书出版后,文史兼精的老作家李国文发表了很高的评价,说梅毅的'写作不同凡响,“有书卷味,无方巾气;有清新感,无腐儒气;有认真的学问,无肤浅的戏说;有深沉的思考,无庸俗的功利”。

梅毅说,他写明朝,主要想写的是一个“欲望膨胀的时代”。在他心目中,明朝的灭亡,是过度纵欲的结果。梅毅喜欢写李自成和张献忠,正是因为他对这些人物有了新的认识。李自成的兵败,他觉得主要还是人性在欲望困扰下的结果。当他做这些分析时,感觉特别酣畅淋漓。

友人曾这样评价过梅毅:“梅毅的存在,是传统中国士大夫的一个异类,一个‘当代自欺者中的聪明人’,一个商品时代不合时宜的舞文弄墨者,一个一面享受当代纸醉金迷生活又一面沉浸于历史幽暗时光中的无害的‘好人’。所以,‘偶像的黄昏’,这一不无笑谑意味的名称,就是我以及周围的好友送给他最恰当不过的称呼。但是,从梅毅的嘴里、笔下,我们都从来没有听说、看见任何一种‘充满怀疑、充满忧伤、充满对生命厌倦的声调和态度’。”

似乎为了应验这种“梅毅印象”,就在“赫连勃勃大王”如日中天的时候,梅毅却回头写起了文学自传。他以自己10多年的亲身经历为原型创作了一部披露金融界内幕的长篇小说《南方·爱》,将矛头直接对准金融界的喧嚣与躁动。而该书首印10万册的成绩,也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

写历史要为读者负责

写完明朝,梅毅下一个目标是写汉朝,之后还会写秦汉史。梅毅本来还打算再接着写春秋史,写东周列国,但这个计划现在看来恐怕会暂时搁置一下。因为最近梅毅发觉网上有两个写战国史特别厉害的人,他觉得自己写恐怕不能超过他们。梅毅觉得,这是对读者的一种负责。

“我出生成长于天津,这种中国北方‘官话语系’的环境和市井气息对我的写作有很大帮助。另外我对诗词尤其是咏史诗格外熟悉,使用起来信手拈来,这也许也使得我文字的张力与众不同吧。”

能写出那么精彩的历史书,梅毅认为基础就是自己有出色的古汉语阅读能力,他读“古书”的速度和阅读现代文一样。这种能力不是源于“训练”,而是源于“兴趣”。“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句话在梅毅身上得以体现。从周一到周五,只要有空余时间,梅毅就会读读古书。“别人晚上看电视的时间,我用来读史书;还有出差坐飞机,3个小时,看看书,一抬头就到了。”工作日读的资料,梅毅利用周末来转化成文字。梅毅一个周末就能写2万字。

梅毅写什么朝代的历史,就要先读这个朝代的正史。“写历史还是要下苦工夫,比如宋史,500万字的资料不敢说细看,大概翻一遍。我写李自成1。83米的个子,瞎了一只眼,别人说你怎么知道他长这样?这个东西就得至少看五本当时明史的笔记,你才能得出这个结论。”

梅毅引用了诗人北岛的话来诠释自己的历史创作:历史就像废旧汽车堆积如山的场地,写历史的人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你可以弄出劳斯莱斯,也可能装出一辆自行车。

学了7年的英语专业,又有10年时间到世界各地做西方市场研究,到头来,梅毅却成了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因为专业原因,我本来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对西方国家也有好感。最初出国的时候是很有新鲜感的,但出去多了以后就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其他国家,回过头也能更了解自己的国家。而且,写历史作品时间越久,我的民族忧患意识就越深。”

梅毅是个“见异思迁”者,“见异思迁”的低境界是狗熊掰棒子,而高境界则是随兴而舞,乘兴而往,尽兴而归。当把“见异思迁”做出专业水准时,梅毅的“大王”头衔就名副其实了。他总在以业余身份打败专业对手—文学上如此,历史作品出版上也是如此—更令人叹服的是,他总是兴致勃勃,乐在其中。

励志的历史故事10

任何时期都有巨富,可是钱如过眼烟云,今天在你的口袋里,明天可能就会到别人的口袋里,所以很少有富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或另类,在意大利曾经有一个富豪不但把名字留在了史册上,而且是永远令人尊敬地留在了史册上,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巨富美第奇。

美第奇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这个家族从14世纪到17世纪,与佛罗伦萨这座城市纠缠了差不多3个世纪。在复杂的政治与宗教势力的角逐中,它从一个富可敌国的富豪家族,渐渐成为城市的统治者。有时是权倾一时的僭越者,有时是大公,有时是教皇;有时被敌对势力驱逐出城,有时回到城中大权一统。中间几起几落,但它为这座城市所做的贡献无人能比,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对文化和艺术家的支持。尤其美第奇家族的黄金时代正值文艺复兴的鼎盛期,很多杰出的巨匠大师都集中在佛罗伦萨,甚至一些大师就是在托斯卡纳这一带出生的,这个贡献则无与伦比了。

美第奇家族的第一代乔万尼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他是很多画家包括马萨乔的支持者,就是他邀请伟大的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建造了极其宏伟又壮丽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如今这座教堂已成为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以看一眼为荣的建筑。乔万尼的儿子科西莫比他的父亲更有权势,他使美第奇家族成为这座城市真正强有力的统治者。但重要的是,他更热心文化、崇尚柏拉图、酷爱艺术、性情慷慨。他为佛罗伦萨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及赞助艺术家和购买图书献出了大量的个人钱财,单是从1434年至1471年,他個人就为此付出了40万枚金币。在文艺复兴初期,一些杰出的画家如利皮、多纳泰罗、吉贝尔蒂等,还有一些学者与建筑师,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不可思议的是,美第奇整个家族都有这种酷爱艺术的基因,他们每一代人都忘情于艺术,热衷哲学和科学,敬畏文化,珍视历史文物、艺术作品和图书典籍。这种对社会公益的担当是真正的贵族的特征吗?是贵族与“土豪”的区别吗?是,当然是。

在贵族的眼里,财富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社会道义和文化;而在“土豪”眼里,钱的外边则是更多的钱。

美第奇家族对文化贡献最大的应该是科西莫的孙子洛伦佐。一方面由于洛伦佐的时代正逢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巨匠大师如满天星斗;另一方面则因为洛伦佐本人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一位性情中人。所以,他的身边总围着许多画家、哲学家、科学家和学者,他们一起谈文论画、评才研艺。每每此时,他更像一个沙龙主人。达·芬奇、波提切利、委罗基奥都与他结交甚深。米开朗琪罗的才华最初就是他发现的,现在皮蒂宫还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一个小小少年正在挥锤造像。这个少年就是在洛伦佐开办的'美术学院学习雕塑的米开朗琪罗。洛伦佐热衷于建立学校和图书馆,还向大画家们大量订制画作,不断丰富与提升家族的艺术收藏。

作为佛罗伦萨的最高统治者,洛伦佐引领着城市的时尚。对艺术的敬重与收藏之风成了贵族们竞相追求的东西,这使得艺术家的社会地位愈来愈高。然而,这些贵族并不只是盲从时尚,他们都有很好的教养与品位,他们的爱好促使佛罗伦萨城市的文化品质高雅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与环境中,文艺复兴的艺术创作顺风顺水地进入争奇斗艳的黄金时代。

洛伦佐之后,美第奇家族的全盛期过去了。然而,这个家族的文化血脉没有中断,不仅每一代人都把艺术视为珍宝,还始终以自己的祖先为荣,称颂他们“伟大的洛伦佐”是“艺术家和学者的赞助人”“阿波罗和缪斯的热心客人”“以对艺术慷慨的支持而成就不朽荣耀的王朝的奠基者”。显然,他们十分清楚自己家族的文化作为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在这种家族传统的自觉继承中,弗朗西斯科一世继位。他迈出更伟大的一步,就是把乌菲齐宫的顶层改为画廊,将家族的宝藏陈列出来,并非自赏,而是向公众开放。在与公众分享这一批无比珍贵的遗产的同时,获得知识与教养。这是欧洲最早出现的博物馆。把家族收藏转化为一种公益文化事业,这是多么美好的创举!

是啊,博物馆是公共文化事业。一个贵族从哪里来的这样的社会文明情怀和担当精神?

特别要提到的是,最后完成美第奇家族文化理想的,是安娜·玛丽亚·路意莎。她是科西莫三世的女儿,也是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代。她为人修养极好,口碑也好,然而她并无子嗣,无人继位。1731年她签下一份文书,宣布将家族的全部艺术遗产转交给劳雷纳新王朝,并且在文书上明确地说明:“一切留给国家,为了公众的利益和外国人的好奇心,不得将任何物品拿走或拿出大公国。”

这样,她完成了两百多年来家族世代的一种心愿、一种理想、一种精神。我很好奇,这个家族为什么知道文化比钱财重要、公共遗产比个人遗产更有价值?其实不必说太多的道理,就是因为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艺术,还有什么是艺术的价值。

励志的历史故事11

吴承恩其实小的时候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但是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因为是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传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

励志的历史故事12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孔子到太庙去祭祖。孔子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励志的历史故事13

政治人物,做什么都要有借口,或者说提出个主张什么的,没有借口蛮干的,属于什么都不懂的武夫。借口,有的时候属于权力技术,指东打西,指南打北,虚晃一枪,发现的时候,血窟窿已经在了。有的时候,其实仅仅是为自己的行为开脱,盖上一层纱布,薄薄的遮上点就得,因为旁边的人,就是看见了什么,也不敢说。2bL

历史最有名借口的故事,发生在唐朝的“名相”娄师德身上。此人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他在朝中做宰相,兄弟外放地方官,临别送行,劝弟弟千万制怒,别惹事。弟弟也知趣,回答说,人家把吐沫啐在我脸上,我也不生气,拿手抹去就是。娄师德说,不行,你拿手抹去,人家啐的人能高兴吗?正确的做法是等着吐沫自己干。就这样,我们的娄大人发明了一个成语唾面自干。让后辈马屁精们,享用不尽。

娄大人对自家兄弟高标准严要求,但处理政务,却是个可人,特别通情达理。他所处的,是一个女皇帝当政的年月,主子特难伺候。武则天一改李家王朝崇尚道教的传统,死活喜欢上了佛教,不仅大修佛寺,广印释典,最后干脆爱屋及乌,把清俊的小和尚拉进宫来,作自己的面首,大家一起快活。快活可是快活,小和尚色戒开了,杀戒却还坚持着,不仅自家坚持着,而且运动女皇帝在全国禁止屠宰。禁屠令一出,举国哗然,要中国人不杀猪宰羊,怎么吃肉?这大概跟要中国人命差不多。不过,哗然归哗然,皇帝的命令还得执行,只是执行过程中,上上下下,所行与所说,多了些许周折,娄师德下去视察工作,也免不了。

宰相出行,尽管听说娄相脾气好,但地方官也不敢怠慢,好酒好菜必须上。宾主坐好,管絃横吹,第一道菜上来了,是烤全羊。厨子出来说明,这个羊不是我们杀的,是豺给咬死的.。于是大家放心开吃。过了一会儿,第二道菜上来了,是红烧鱼。厨子又出来说明:这鱼也是豺咬死的。娄师德说,不是吧,应该是水獭咬死的。大家一片欢呼,还是领导高明,于是,鱼也下肚了。鱼也好,羊也好,当然都是地方官让厨子准备下的,肯定不会赶那么巧,豺专门赶来咬死了羊,自己不吃,留着给娄大人。又像娄大人修正那样,水獭专门咬死了鱼,献上来凑趣。

借口就是借口,官老爷做事,总是需要借口,虽然当事的人心知肚明,却一般没有人会如此不识趣,出来说破。不过,凡是借口,必须能说得通,因此豺咬杀的鱼,必须变成獭咬杀的,因为,最后大家要一起骗皇帝,应付检查,不会水的豺,突然变成了捕鱼能手,逻辑上说不通,所以,必须修正。只是现在的人们再干这种事的时候,早就由秘书和有关人员把借口编圆了,用不着劳动领导的大驾亲自出马。进化论的道理,就是好,时代毕竟在进步,当年的借口,还只是在跟法令绕弯子上做文章,现在的借口,不仅让法律法令都自己见了鬼,而且往往极其堂皇,极其正大。明明在违法,却好像是严格执法,明明在牟利,却好像是在奉献,明明是在越规,却好像是在禁欲。不明里就的人,如果不被感动得掉眼泪,多半是有些麻木。可惜,现在的借口出台得实在是过于频繁了,一个两个又三个,什么把戏演多了,观众也就有了审美疲劳,加上回去一算帐,往往感觉自己亏了,所以也就不信了。只是,跟当年的借口一样,操作者只要把上级糊弄住了就行,至于做饭烧火和看着吃的人,尽管知道内情,又能怎样呢?就像许许多多的涨价听证会似的,大家都知道听证是假的,假得甚至有点过火,但只要开过了,给上面一个交代,然后该干什么干什么,谁又能挡得住?

励志的历史故事14

南宋大诗人陆游,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从小就受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的熏陶,立下了报仇雪耻、收复中原失地的宏大志愿。绍兴年间,才华横溢的陆游步入仕途,后又投身军旅生活。为了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他一次次地向朝廷提呈抗金复国的建议和谋略。但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只图苟且偷生,不存壮烈之想,置国家山河残破、民族危亡于不顾,根本不理睬陆游的爱国建议,不给他施展抱负的任何机会,相反,由于陆游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招来了投降派集团的忌恨,一直受到投降派集团的压制。

但是,陆游满腔的.爱国热忱,从来没有减退。不论境况多么艰难,他始终不忘雪洗国耻,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他挥舞手中的如椽大笔,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感情浓烈的爱国诗篇,用以勉励、激昂士气。不少佳作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1216年,八十五岁高龄的陆游染病不起。他自知就要谢世而去了,但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未能实现,相反国家灭亡的危机却更为严重了,这是将使他抱恨九泉的事情。想到这些,他百感交集,挥笔写下了一首遗嘱诗《示儿》。诗曰: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虽然明知人一死,万事空,仍是渴望祖国统一的夙愿能在日后成为现实,等到"王师"收复中原之日,儿辈在祭祖时一定要报告这个消息,做父亲的就会释憾于九泉。这一充沛着爱国主义激情诗篇,后人读来无不荡气回肠,深深为之感染。

励志的历史故事15

公孙仪不受赠鱼

春秋时,公孙仪曾任鲁国的相国,他喜欢吃鱼,鲁国的老百姓都争相买鱼送给他,公孙仪全都没有接受。他的兄弟对此不太理解,便问:“兄长既然喜欢吃鱼,为什么又拒绝人家的馈赠呢?”公孙子仪笑着回答:“兄弟你这就是有所不知了,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人家的赠鱼。你想,如果我失去这个位子了,谁还会送鱼给我吃呢?正因为我在这个位子,别人才会送鱼给我。如果我接受人家的鱼,吃了人家嘴软,我就必然要给人家办事。这样,就会违背原则,就不能认真执法了,久而久之,自然也就会被罢免相位。相位罢免了,虽然我还是喜欢吃鱼,但谁还会再送给我呢?现在我不接受人家的赠鱼,也就不会被罢免相位;虽然不要别人的'赠鱼,但我可以长久地吃自己的鱼。这又有什么不好呢?”他的兄弟这才真正明白,兄长这是靠己不如靠人啊!

【感悟】

公孙仪不受鱼,不因为礼物大小,而是说明他是一个公正廉洁的清官。若能受小必会受大,人心无不蛇吞象,愈贪愈不能满足。成为贪x者,早晚会身败名裂,而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故事3 张忠定体恤仆人

有一次,张忠定办公事回到家里,看见客厅里有个仆人睡着了,张忠定便叫醒他,问道:“你家里出了什么事吗?”仆人答道:“大人,我母亲久病不愈,哥哥外出又长时间未回,因此心绪烦闷。”张忠定便派人到他家里去探访,果然如此。第二天,张忠定就派一个人到他家里去,帮助照料他母亲,并且对大家说:“在我的客厅里,怎么会有白天睡觉这种事呢?这一定是他的心情极其忧郁而造成的,因此,我要原谅并同情他。”

【感悟】

仆人虽然是主人的下人,但仆人也是人,除了地位学识,其他方面没有不一样,主人能体谅他们,他们会替主人拼命效劳。同样,今天的老板若能宽以待人,也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