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周记 > 有关语文周记汇编7篇

有关语文周记汇编7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76K 次

有关语文周记汇编7篇

有关语文周记汇编7篇

转眼间,岁月匆匆,眨眼间,一个星期已经过去,一周的时间,一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写一篇周记了。一起来参考周记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周记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周记 篇1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

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

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两者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

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刷子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1、刷子李的绝活是什么?

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刷子李的绝活?

3、找一找徒弟曹小三的态度变化?

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的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二、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

三、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语文周记 篇2

寒假终于到了,又可以去东钱湖、普陀山等地方玩了,我高兴极乐,认为这还会是一个有趣的寒假。

寒假的第二天中午,我想出去玩,可是一只鞋子还没穿上,就被妈妈拉进了房间。“先写完作业再去玩。”妈妈对我说到。“为什么!”我喊了出来,“寒假的第二天你就不让我出去玩。”妈妈不听我说,关上门出去了。“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我边默写古诗边念。“如果世上没有古诗的话那该多好啊,我也就不用默了。唉!就知道做作业真无聊。”

终于,经过十几天的努力,作业做完了。在作业做完的一瞬间我再次冲向了鞋柜,拿出些穿上,打开了门。可是妈妈又叫住了我说:“别光顾着玩,走,我跟你去打羽毛球。”“唉!还不能玩,真无聊。”

春节到了,我们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看着看着我渐渐觉得无聊了,于是我说了一句我去打电脑了。就走进了书房可是,插头还没插上,妈妈又把我拉到电视前说:“你看春节联欢晚会多好看啊,打什么电脑啊。”“唉,只能看电视,真无聊。”

寒假的最后一天——元宵节到了。吃完了晚饭,我坐在椅子上等待游行的开始。六点半终于到了,我穿上鞋子准备出去。可妈妈又说:“人家游行,关你什么事,明天就要上课了,还不赶紧去预习新课。”我只好乖乖的去预习新课了。“唉,寒假的最后一天也不让我玩何况还是元宵节呢,真无聊。”

这次是我过的最无聊的寒假。

语文周记 篇3

教师专业是动态发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必须在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由此通过对教师专业观发展历程的回顾,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时代内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论证和阐述,探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创新的机制,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的发展性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超越的创造发展历程。因此,努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 过去的我 与 现在的我 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 已成的我 ,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 变革 。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 过去的我 ,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 好学生 。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 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 天性 。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如此种种,我在做 好学生 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 好学生 是磨练我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终极目标。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文周记 篇4

这个星期,我经历了我人生中坐公交车时第一次让座,我是那么快乐,那么高兴。

我今天去长安游玩,我们做上公交车,便出发了。由于今天是星期天,公交车上的人的人非常多,人多了,就会一些尊老爱幼的人让位,每当我看到别人让位时心里总是想: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人民的美德,是应该的!但是,我经历了一次让位之后,差点将我的这个看法改变,我挤上了公交车,“天哪!”我不由得说出这句话,因为公交车里的人比我想象中的多多了,我忍不住打了个冷颤。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挤”到了一个位置,我立刻做下来,生怕有人抢我的位置,正当我坐下来的时候,突然,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小女孩上了车。我仔细一看,这位老爷爷因以年过花甲,而那个小女孩大约才4岁,因该是老爷爷的孙女,我看着他们,很想让座,我不由得被一阵心理活动改变了看法,“让位吧,他们一个那么年迈,一个有这么小,这么可怜!”“千万不能让,这可是我辛辛苦苦挤出来的位置,这是我的劳动成果,我不能就这样给了人家!”“让吧!你不是常说,尊老爱幼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难道你就忍心这样吗?”“千万不能让,就当作没看见就行了!”我被“不让位”着一系列的心里打败了,正当我“让位”的心理动摇的时候,突然,我看见了老爷爷,那两鬓边的白发,看见了那为老爷爷满脸的皱纹,我看见了那位小妹妹满脸的笑容,和那位满脸的惆怅,我还看见了……我再也看不下去了,二话没说,站了起来,边跟老爷爷说“您坐”边将他们请到位置上,车上的人看见了,脸上露出了愉快、羡慕、羞愧的表情。老爷爷看我这么听话,问:“你是哪个学校的,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听老爷爷的语气,好像很高兴,我听罢,便说:“我是红领巾,不用谢我,要谢就谢谢国家吧!”老爷爷立刻笑了,我看他笑得是那么快乐,那么和蔼。我的心中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快乐。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让座,没想到让座那么快乐!

语文周记 篇5

衣服上的油渍,是儿时的顽皮留下的痕迹;盒子里的布偶,是纯真的童心留下的痕迹;日记中的一笔一划,是一缕缕心绪留下的痕迹;回忆中的每一个片段,身上的每一个疤痕,都是时间留下的痕迹。

若细看,就能发现我的左手食指上有条小小的疤痕。这小小的疤痕,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是成长留给我的痕迹。

小时候,看见父母拿着刀削果皮,切蔬菜,在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眼里这似乎是变魔术,充满好奇。但也因刀芒的锋利和父母的告诫,对“刀”产生了深深的敬畏。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六岁时,好奇或者敬畏也一点点消退,只是因还没有自己切过水果而遗憾。于是某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找来一个橙子,想用水果刀切开。

我拿着黄橙橙的橘子,找来切水果的切盘。小心翼翼地把橘子放在切盘上,又找来一把小巧的水果刀。我攥着刀的手莫名的紧,心跳竟有些加速。不知是紧张、害怕还是激动。我左手按住橘子,右手拿着刀对着橘子直直切下去。然,橘子皮上有水,刀一滑,刀锋便亲密地接触了我的左手食指。我吓得急忙拿开左手,右手丢了刀。妈妈听到动静,则急忙给我找来创口贴。庆幸的是刀口不深。处理完伤口,妈妈又告诉我,切橙子应当现将刀整个插入橙子,再下压,不然就会滑。我怔怔地听着。

第一次的尝试实在算不上成功,但第一次的尝试却带给我勇气。我不因失败而败退,却是越挫越勇,于是有了第二次的成功,以及后来的独立。我也就此理解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懂得了越挫越勇的勇气。

每一件事都会有都一次,每一次尝试都有可能失败,但永不应该放弃,更不能一开始就退缩。只有尝试过,努力过,才不会有遗憾,才能够成长。

同样,在成长中,我们不应被磨掉好奇,被抹去尝试和冒险的精神,拥有好奇的人,才可在人生路上不觉得乏味,不感到迷茫和胆怯。

食指上的疤痕,成长的痕迹。它提醒我勇敢、尝试、好奇和不言弃。成长的痕迹,在我的人生路途中,时刻为我点明一盏勇气的灯火。

语文周记 篇6

一、 课改应以赞许的目光、语言,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本性之一是渴望受到夸奖和赞美。赞许具有伟大而神奇的力量,不容忽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斯雷耳指出:“赞许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开花生长。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吝啬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所以,教师首先要经常善于发现并肯定每个孩子身上不断闪耀着的亮光,即使它很微弱,相信在你的感召下,也会逐渐变得更加强烈而炽热。

新型的课堂应关注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这两种关系的处理,走出条条框框,让师生的情感、态度、认识走进课堂.课堂不应以教师的“教”为主,也不应以好学生的“说”为重,而是全班每个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画龙点睛的教学相长

1.“严肃”并不是老师的代名词。教师课前送学生一个微笑,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讲台”也不是老师的主阵地。走进学生中,穿梭于课桌间,才是课堂最美的布局。首先,教师要摆脱教参的“枷锁”束缚,不再做教参的奴隶,“把书上的话和作者的话向学生宣读”,也要转为引导学生通过学教材内容而获得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同时,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与学生共同探讨,平等交流,一起争鸣,使语文课堂不再有

权威,不再有条条框框,让师生的情感、态度、认识真正地走进课堂。如此一来,定会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2.如何在课堂中既要体现全员参与,又要把握好时间问题,小组合作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之前,小组应选好中心发言人(可每次调换),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中心发言人应认真听取组员意见,然后归纳总结,反馈给老师和同学,使课堂“形散而神不散”,形成热烈的学习氛围。

3.教师课间和学生做游戏、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让学生以课堂学习小组的形式经行游戏比赛,增进组员之间的团结力和协调性,为课堂发言做好铺垫。

二、课改应以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有力地应对上级考试,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掌握基础知识的讲读课的研究中。其实,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语文课改的目标所在。

阅读课尤其是课前预习,给学生创建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它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但如果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的自主阅读就会显得十分渺茫,无从下手。所以,明确要求、合理而有序的学习步骤是学生自学的前提和保障。

第一步:读准字音。

课文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汉字组成的。在阅读中,学生通常为了顾及对主要内容的了解,遇到不认识或不确定读音的字不去查字典,不研究,只是囫囵吞枣。这样,不仅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就文章内容而言,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必须让学生一字一句的读,要真正做到掷地有声、顿挫抑扬。如此一来,学生既积累了知识,又养成了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第二步:读通句子。

读通句子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核心环节,但其关键在于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在许多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对文章中心的揭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五年级的《学会看病》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其中,“艰涩”表示时间过得很慢,母亲(作者)内心承受着痛苦的煎熬;“忐忑不安”是指母亲(作者)心里十分慌乱,害怕儿子发生意外。词语解释了,句意自然就清楚了,文章所揭示和赞扬的“母爱”主题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般,理解文中词语的方法有:(1)查字典;(2)换词理解;(3)联系上下文,就语境反复品读、琢磨。

第三步:读出感悟。

在上述两遍读文中,学生已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基本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带着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去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出来,再反复朗读,最后将体会到的感受真实地写在句子的旁边。这样,便使学生做到了由被动阅读到主动体验的情感角色转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

第四步:读出有价值的问题。

读懂文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就大语文的精神而言,在教学中还必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独到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所以在学生自己学文的时候,除了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之外,还应该结合文章中心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不懂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中,学生就“母亲大声说:‘我很高兴他爱看闲书’”提出质疑:“题目中说是‘慈母’,但她为什么要大声说话,是不是生气了?”这个问题就提得很有价值,因为“大声”一词既反映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又表现出了她因儿子爱读书而内心无比自豪的情感。所以,学生在提问的同时其语文理解能力又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训练和升华。

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学课文能力的培养,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清楚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模式,养成一种习惯,也就为学习找到了钥匙,插上了翅膀。

三、课改应以巧妙、合理的教学思路设计为关键

课堂上,教师如何做到心中有“术”,并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神来之笔,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思路的设计是授课成功的关键。只有巧妙的构思,因材施教的策略,才能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例如,《自然之道》一课篇幅冗长,内容深刻,如果串讲起来既费时又不透彻,于是,我从课文的中心入手,先让学生通过读文找到令自己揪心而又痛心的片段和情景,他们很自然的勾出“一只鸟遇难和数十只鸟遇难”的语句,然后再请学生思考这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前因后果,中心思想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另外,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中,我采用了分散。铺垫。两种策略。因为是阅读课,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喜欢的知识点,然后再相机引导汇报交流,这样就提高了兴趣也分散了难点。课文的重点在于怎样二字也就是变化的原因,所以,我在恶劣的现状方面下功夫,探索原因的欲望便油然而生。

语文周记 篇7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语文老师,那就是叫我们语文的新老师-张老师!

张老师有一个不胖也不瘦的身材,一张标准的瓜子脸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经常对我们笑,好像在说:同学们,你们好呀!",那双眼睛前,有一副漂亮的眼镜,那副眼镜一定是以前辛苦劳作的标志吧!那明亮的眼睛下,有一个挺拔的鼻子,鼻子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这张嘴给我的印象很深,虽然只上了一节语文课,我便记住张老师那张能说会道的嘴了,张老师穿着一个绿色的外搭,下面穿这一条黑裤子,显得张老师美丽极了。

张老师一来,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我眼里:张老师显得很和蔼,在我看到张老师第一眼时,便认为张老师很有智慧

希望张老师可以和我们打成一片,做我们的好老师,大朋友,希望张老师能与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