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5篇)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2W 次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5篇)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

——《老师的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教师扮演的角色很多,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是学生未来的设计者,教师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师是学生的人生榜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由此看出,一个教师,直接影响着他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道德的修养程度,影响着他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然教师扮演者如此多的角色,有着那么大的重要性,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怎样做好一名老师呢?答案就在《老师的力量》里。

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中的主人公瓦里瓦拉的形象一直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追求像她那样做一名桃李满天下的好教师。“做一名好教师”,简单的话语,却蕴涵着丰富的义理。一名好老师应该是优秀的,好老师应该是事业型的,好老师应该具有优秀的人格魅力,好老师一定具有独特教育思想、对教育事业有着独特的贡献,好老师是值得学生热爱的。

要做一名好老师,可以在这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应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

教师只有热爱了自己的职业,才会把自己的心血洒在三尺讲台上。教师应该明白只有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才是对所学知识的最大发挥。对于教师而言,最大的回报就是自己所教的学生茁壮成长,成为社会栋梁。

二、呵护童心,倾注师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种呵护就是无微不至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发现并宽容他们新、奇、趣、怪的想法,可以激发他们具有个性的思想火花,培养其创造精神。怎样才能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想做的事呢?那就把自己当做孩子吧!只有把自己当做孩子,你才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

三、创新进取,提高师艺。

呵护童心,倾注师爱,师生之间便有了水乳交融的情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弗罗姆就曾今说过:“师爱不是一个偶然幸运地体现并陶醉一种纯粹快感,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这种艺术需要老师拥有创新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简单而言就是,在踏实中求“不踏实”,变常规为“不常规”,反思、学习,再反思、再学习。要想更新自己,那就要多读书,读好书,在教学中不断实践磨练自己。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就是这么个道理。

四、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第一要务。

好习惯出能力,好习惯出效率,反之,好脑子也出不了好成绩,有能力也往往事半功倍。遵纪、守时、专注、认真,做事善始善终,这些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成才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素质。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就是一种良心的职业。是的,只有我们真正做教师的人才能体会到,教师的工作不能用简单的时间来衡量,学生占据你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你的思想和灵魂。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当我每次面对孩子们时,我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绿叶的事业,我是人民教师!

也许我成不了一代名师,但我一定要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好老师。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会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果实。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2

“读书不为别的,是让书里的那些精神光线或美学营养照亮我们,提升我们的心灵视力,滋养和愉悦我们的人生。 ”

我读了4页给我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读书需要规划,但范围不要太窄。给孩子们照单规划,他们是否会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或者作业,如此这些是否是他们喜欢的读本,是否会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呢?以自己为例,我小时候不由自主的会看一些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名人传记之类的书籍,而且一看就会钻进去出不来,这就是所谓的兴趣吧。但后来大点觉得自己读的文学作品比较少,就刻意的拿本文学作品来读,比如高尔基的《母亲》,这可以算是规划阅读吧。结果却是坚持不了多久就不看了,一本书常常半途而终。并不是说文学作品不好,而是自己确实不感兴趣。孩子们读书非要给他规划哪种类的读物也并不是没有好处,毕竟孩子们读书还是很盲目的,但范围不要太窄,给孩子们在同一种类型读物中选择的余地。

二、就读书种类来说,孩们并不需要样样精通的。我们当然希望孩子们博览群书: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传记、美学、哲学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升入初中的小孩子而言,他们毕竟对书籍的偏好是明显的,你让他讲个故事背首诗歌可以,你让他发表哲学观点或者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他不一定能说上来。这个年龄的孩子我们完全没必要让他们样样精通。正如王开岭老师说的:“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咬着铅笔,对世界报以纯真的好奇和汹涌的爱意……”孩子们读书的目的就这么简单纯粹。

三、注重孩子美学意识的开发。我对以下这句话印象和思索比较多:“对童年而言,美学意识的苏醒和启蒙,或许是最重要的,包括人格、情感、自然审美等。”小学的孩子或者幼儿园的孩子或许不能用语言去形象的表现他们的想法,但他们却可以用画笔去勾勒这个美丽的世界。他们的勾勒是天马行空的不受约束的,他们富有的创造力是最遥远的、最奔放的。这种美学意识应该在现代课堂充分的发挥,比如数学课上孩子们自己制作不同种类的教学模型并用彩笔勾勒。物理课上阿基米德定律可以开展一个小的比赛:“叠纸船,放砝码,测浮力”,看看哪位学生叠的纸船浮力最大,沉的最慢。从而提高兴趣,加深学习印象。也充分体现现代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的感受有以上几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3

最近,在我们学校教师圈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全校开展了同读一本《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的活动。全书分为6辑,精选了其中67篇文章汇集成册,由于我刚刚生完小孩,迫于时间的压力,只是细细品读了其中几篇,但足以让我对教师这项职业改变了看法。我始终觉得,我选取教师这项职业是因为喜欢和热爱。我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我所教学的课程。但也许诗意的生活,是源于灵魂,更是源于我对生活的热爱,懂得怎样样享受人生,享受职业带给我的存在感与幸福感。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期盼所有学生都到达自我梦想的高度,也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读完其中一篇《这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后,突然不明白我之前都是怎样做的。是啊,我要如何做一名教师,并且是一名欢乐的教师

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人生的全部好处就在于付出自我的爱”。成功学中有一句话是:“爱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秘密”。那么就是说对学生就应包含满满的爱,学生就会欢乐,反正我也会欢乐,这样,做起教师来不是更加简单。我们身边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眼睛缺少发现。我们能够拿这样的话来劝慰我们的学生,但我们自我有没有做到呢我们要对学生的过错多一份宽容,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对我们的学生只要犯了错误,对有些惯犯那更是深恶痛绝,只要一犯错,我们立刻就把他们的老底给抖落出来,批评后,学生表面温顺了,但心里也是鼓鼓的。那么我们欢乐了吗,动了肝火还不是要老几岁想想我们班四十几个学生,每一天都有人犯错,那做教师的不是要累死。想想吧,我们把眼睛看往何处,我们的心态就会是什么样的,看到鲜花我们会心旷神怡,看到垃圾我们会恶心呕吐。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多看看学生的优点会让我们更公正的看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也同样会使我们更乐。

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天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在未来的每一天发生巨大的变化——只要你愿意。如果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你能够去尝试的话,你会拥有健康、欢乐的人生,诗意的生活着,会获得健康、财富、幸福和欢乐。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4

阅读篇目:《我的阅读"行为教育"》

感悟:曾几何时,我是一个无书不欢,爱书如命的"书虫",中外名著,报纸杂志,凡是能看的我都爱看,遇到一本好书,看到半夜时常有的事情。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困扰,我猛然发现,我已经很久没有读书了,我和文中的作者都有同感:已届不惑的我没了年轻人潇洒伶俐的举止,没了年轻人青春无敌的风貌。那么,拿什么拯救我的中年,拿什么浇灌我的事业和心灵?对,读书!希望我能坚持下去,重进书里这个黄金屋。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5

终于读完了《做最好的小学教师》,读得很艰难,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对国外的课堂组织形式一无所知,课堂模式不了解,有些名词和活动不知道什么意思,叙述习惯也和平时的不一样,有时比较绕口,有时读完了一段,回顾一下,一片空白,不知所云,不得不有回头再读一遍。二是文中所叙述的观念有时代背景和文化限制,有些并不适合中国的文化,所以要不停的判断所读的观点如果放在中国会怎样?影响了阅读速度,不过总算是读完了。

通过本书,发现有些教育理念还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但是也感觉本书在有些方面,观点很对,提出了问题,但是缺少问题解决的阐述和实例支撑,例如,在学生独立作业方面(类似于我们说的课堂练习时间)书中提出了要应对层次不齐的结尾,也发现了有些学生很快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无所事事,有些学生则跟不上进度,书中也列出了一、二、三……条建议,但是不具体,框架式的,缺少具体的指导,没法用,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探讨。在本书的绪论中指出,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师范生,怀着一颗关爱之心,一腔热情,走向学生,却在现实面前铩羽而归,他们发现,仅仅有爱是不够的,正如书中所说:“关爱不只是意味着慈爱与尊重,他还意味着监控学生的行为,教授和贯彻行为规范,提供必要的组织和管理。”于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各种训斥,没有了温情脉脉,没有了和风细雨,一顿狂轰乱炸,最后一地鸡毛,两败俱伤。

非常同意书中的一个观点:课堂管理要求,你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环境,使学生出于责任感而规范自身的行为,而不是出于害怕惩罚或渴望得到奖赏。这点很重要,在书中多次提到这一观点,例如在强化学生学习动机这一章中,有一项措施是提供外在奖励,外在奖励有三种形式:社会奖励,活动奖励和有形奖励,在这三种奖励中,社会奖励是成本最低而且随时可用,但要讲究技巧,具体而真诚,但是对于外部奖励,特别是物质奖励方面,负面效应很大,需要谨慎,这也是我一直纠结的问题,书中有一个观点“用给与学生物质奖励来取得良好的行为等于行贿。”如果我们希望青少年成为自律性、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就必须放弃对其进行外部控制的企图,并且应该在充满关爱的教室里给学生提供发展的能力、联系、自治的机会。是的,我一直很纠结,我们用物质来刺激行为是否明智,当外部刺激消失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消失了,而且,按特定的方式行动而奖给学生,实际上会破坏他们那些行为的内部动机。

有一个故事很多人都听过,一群打闹的少年和一个被打扰的老人,机智的老人用逐渐减少的奖励,使得这群孩子再也不来玩耍了。对人们从事本身富有乐趣的活动予以奖赏,会使人们继续该活动的兴趣降低,而且如果在课堂中过分强调物质的刺激,包括奖章,积分等,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如何获得奖励上,而不是关注知识本身,读过一篇文章叫作《老师有奖励吗》。

说的是有一个志愿者去支教,“老师,有没有奖励?”这句话从我开始上课的时候一直到放学,时不时都会被学生问一次,所以我已经记不清那天上课的时候我听了这个问题多少次了。除了精神上的奖励之外,我并不想通过物质对他们进行表扬。但是为了课堂的纪律,我只能告诉他们,在我最后一次来上课的时候,会奖励表现最好的小组。但他们却不屑一顾。

放学后,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同学甚至当着我的面说:“切,都没有奖励的!”我愣住了。后来,同行的伙伴从书包里拿出了一颗糖果,偷偷给了他。

我们都知道,调皮、活泼是小孩子的天性,这些是属于小孩子应该有的童真。但是一些老师上课的时候为了管住整个班的纪律,往往是用物质性的奖励让孩子在课堂上端端正正地坐着……

由于所有的志愿者上课时都会带一些物质奖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孩子们把奖励当成是一种习惯。或许一个志愿者走后孩子们记住的可能就剩下奖励了。也印证了这一理论。所以,在使用物质奖励时一定要注意副作用,把奖励用于结果而不是过程,而且是意外的有形奖励,不会产生有害的物质,不如在运动会时,班级在带队往回走时,路上有一个纸团,有一个同学弯腰捡起来,恰巧被你看到,回到教室,奖励给他再好习惯银行系统奖励卫生卡,就是奖励她的行为,而不是因为奖励而有这个行为。有点绕。所以,奖励的使用,语言奖励及表扬,可以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但要具体、真诚、附随在你要强化的行为之后,很喜欢文中的一个词,叫“温柔要求性”,不要发火,但必须遵守规则,不然就要受到惩罚,在有效的管理课堂时间和独立作业专题都提出了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我的课堂有效学习时间是多少?怎样保证了课堂的有效衔接,使得课堂的有效学习时间加大?学生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是不是找学习用品用了太多的时间?

书中还有一些观点对我的触动很大,需要在中国的学情下进一步研究,如:作业真的有必要吗?还是我们的作业只是为了让学生忙起来,学生排队等待老师帮助的时间是不是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捆绑评价问题,对孩子们公平吗?原谅孩子的不当行为,或许他们只是忍不住那样做了。公平不一定平等。当学生不能完成作业时,作业是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怎么办?在惩戒使学生是不能侵犯学生的宪法权利,避免轻微的问题升级为严重问题,及时沟通,理解,支持。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6

——《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

我读了《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我刚看了这本书的介绍,就被它深深吸引了,这本书是由新西兰的克里斯蒂·沃德和简·达利两人合作编写的。主要作者克里斯蒂·沃德是个教育家、科学学士、教育学硕士,是大学教育学院主讲教学方法的教师。她是个务实的教育家。她提出“友善用脑“的概念,把脑科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接受知识的潜能,和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教师和家长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让他用最有效的方法轻松快速地学习。我对这本书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后,颇有启发和收获。我认真地归纳:这本书由三部分组成,是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不同角度研究怎样学会友善用脑,按各自所需,结合实际找出加速学习的新方法。书中的理念“以学生为本”,语言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论述问题。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它不仅提出与大脑生理机能相关的问题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而且更有意义的是详尽地论述了解决学习问题的好方法,值得老师和家长去学习去实践。我初读了全书,重点研读了本书的第一部分,下面就本部分内容谈些感触。“老师,我喜欢您这样教我”设置了六十一个问题分别进行了论述。仅选两个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谈一下:

一、改变学习状态的方法。

1、在课堂上给学生“补氧”。缺氧必定会导致脑功能的下降,不正确的姿势和不完全的呼吸,通风的问题,温度太高或太低,压力的影响,缺少活动等等都能造成缺氧。友善用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大量吸入新鲜空气,吐出废气;站立、伸展、散步、聊天、唱歌、听音乐等等。

2、喝水也是友善用脑强调的方法之一。青少年可能会忽略必要的饮水,如汗流满面地进教室听课,平时不喜欢饮水,喜欢喝饮料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大脑的健康发展。所以适当补充水分确实是必要的。人在感到口渴之前,大脑就已经水了,它能导致接受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下降,因此要时常提醒孩子喝水。

3、必要的营养是友善用脑轻松学习的前提。许多青少年早餐不足,进食过快,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脂肪过量等,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我们提倡营养餐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粗粮蔬菜水果,保证早晨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使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学习。

4、提倡适当放松有利于健康用脑,坚持日常锻炼,做协调性的交叉运动,用放松来消除紧张,达到身体平衡和头脑清醒,是孩子学习轻松的一个重要保证。总之,了解脑的生理机能,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潜能,能让每一个孩子轻松学习健康成长!

二、“差生”不差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友善用脑的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焦点,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如果老师能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鼓励、赞美、关爱学生,这就会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探索知识的愿望,主动、愉快地去学习,学会学习方法。鼓励、赞美有着巨大的力量。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敬,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旺盛的工作热情的需要,鼓励和赞美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作为教师就应懂得育人的原则,不应总把精力集中在挑学生的毛病,专门批评学生的缺点上。毛病越挑越多。老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和赞美学生的真、善、美的闪光点上。“美的东西越赞越多,越赞越美。”

通过学习,我还认识到后进生有许多倾向,这里不再一一介绍,我认为,这些倾向或是有生俱来的,或是在小时候形成的,或是精神受到创伤后形成的,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习成效差,不爱学习的学生,如何使这些学生对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老师只有通过采用适合这些学习风格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这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样不仅差生变成了好生,而且由于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的事情少了,课堂气氛也得到了改善。虽然老师要下大力气去备课以满足这类学习风格,但是老师能够很快适应这种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在上课时不再有压力,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以上是我学习《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的一点体会、感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和举动才行。今后,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认真工作,利用“友善用脑”的方法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7

阅读篇目:《我的阅读"行为教育"》

感悟: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我愿意跟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一样,走遍天下书为侣!我愿意用阅读来丰富我的人生。

我喜欢早上,一边吃早餐,一边津津有味地享受更为丰富的早点--阅读。随手翻开一本《小学语文教学》抑或《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之友》,我会回想昨日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阅读,让我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老师。打开《孔子语录》抑或《孟子》,回想自己走过来的人生历程,顿时豁然开朗。阅读,能修身养性,生养静气、正气、骨气、才气。

我更喜欢,闲时一边听着着《星空》、《水边的阿狄丽娜》、《秋日私语》,一边在书海中徜徉。

在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学中,我最情有独钟于唐诗宋词。小时候,父亲带我们无论去到哪个地方,他会讲那里的人文历史,随口吟诵一首古诗词。刚学会几个字,听大姐读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朗朗上口,于是拿大姐的书本来看,学着来读。茶余饭后,父亲讲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王朝的风雨飘摇,诗人的喜怒哀乐,让人感慨万千。邂逅《宋词三百首》,渐渐的发现,那种唯美背后,更多的是忧愁;空灵背后,更多的是苦痛。一次又一次的诵读《唐诗三百首》,我会掩口而笑--"唐诗三百首,篇篇为情愁"。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阅读在我的人生路途上一路飘香!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8

老师们!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

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9

阅读篇目:《原来,我也是有信念的人》、《孩子给我坚持的力量》

感悟:我为什么做教师?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曾经敲问过我自己的心灵。为生活,为理想,为表现自我的所谓能力才华,为获取别人的肯定,等等都想过的理由,与我来说都不是。那我为什么而做教师呢?我在这几年想明白了,那是因为我需要孩子们,需要他们的纯洁的心灵,需要他们的微笑,只要来讲孩子们的笑脸,听讲珊珊说:"我好担心你啊,老师!"我无比的快乐!因为我活在学生的心中,我幸福,我快乐,所以我教学!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0

在经历了十七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感触很多,作者从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让我豁然开朗,有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翻开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首先吸引我的这一段话:“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如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

的确如此,在我从教十几年中,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的增长,我体验过快乐和痛苦。我想这书是适合我的,我爱学生,我爱教学,我体会过在课堂上师生精彩的配合,有着因心灵的撞击而产生的教与学双方都感受到的欣喜,一堂课下来,自己都会久久回味。那时就是觉得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莫过于教师。曾经,为着心灵的自由,带着美好的愿望,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堂。但是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

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眼前的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无法扭转,我痛苦;面对学科教学,个人魅力与死板的课堂完全背道而驰,是身心分离的痛苦;面对外部的“教学要求”常常使得我们心灵失落,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失去了教学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是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了我们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

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世上并不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情,而且看上去数量也并不少,快乐与痛苦并存,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经历着的,我释然了。而且因为帕尔默,我发现了原来我的痛苦也是来自我对学生和教学的热爱,看来这也是种与幸福并存的痛苦了。我不必在恐惧中进行教学:我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诚实这些与我内心的恐惧一样真实的感受中教学。我可以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只要我愿意立足于我内心世界景观中的其他天地而教学。真诚对待存在的恐惧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恐惧本身为出发点,关注恐惧而不惧怕恐惧,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在书的第一章中,作者就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恰恰忽略了这点。平日,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人夸赞哪位老师课讲得好,总会说:“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答了出来。”“异口同声”不值得我们称赞,相反,应值得我们反思。教育,就是要教出个性卓然的不同的人,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生机勃勃、纷繁多彩。如果学生们一个个行事、考虑问题、表达看法甚至生活习惯都一模一样,如砖模子里倒出来的,社会的和谐、祖国的兴盛、未来的发展,就会成为一个个五彩的肥皂泡。教师,不应只讲技术,而应讲艺术。对待每一个学生,首先,应把他当人,应让他自由地、充满阳光地向前向上发展。我们仅仅是引导,以我们心中的完美和优秀来引导他们,而不是加上种种束缚来约束他们。

其次,作者认为,优秀教师的核心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讲的是榜样的力量,尤其时下,社会道德水平每况愈下,教师的品质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并不是仅仅需要情感与智慧就行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便有什么样的教学观,自然也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一万遍,不如自己做一遍。一个品德低下的教师,无论他技术怎样纯熟,我想,他也不会把学生教好。因为,学生在时时模仿着他的行为。

相反,一个好的教师,不需要繁多的话语,只要一个个动作示范,自会感染带动着学生。再次,作者强调了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做深层次的交流”,也就是我们说的,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孩子,他们有思想,有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和他们进行感情交流,时刻地关心着他们。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相对的,感情不能对立。”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快乐、健康地成长。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我们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

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我们教学中的唯一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应树立新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要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就是不断宽容他人,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倾听和发现他们真的心声,鼓励学生能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在全班面前大大方方地回答。要备课前先备他们,能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教学中有创造性地改变学生比较单一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立、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多彩的世界。

感谢帕克·帕尔默,感谢《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让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到教师需要的不仅是对教育的热情,对教育的执着,更需要时常倾听自己内灵深处的真实声音,积极感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不断提升和调整自身的状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教学勇气》这本书犹如一瓶陈酿,越读越香醇。任何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1

寒假里,我拜读了李先生的《做的老师》这本书。它是由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著,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日常工作方方面面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在这里,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读了这本书,让人不禁为之赞叹、折服!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

在《做的老师》这本书中,李老师对教育的那份执着,对学生的挚爱让人感动。他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如此,他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童心、爱心和耐心。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也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但当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让学生觉得你亲近。童心决定着童心,我们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也是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李老师告诉我们,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本书让我对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只要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像李老师那样真心爱学生,把爱融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只要我们的心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对那些让自己头疼的学生像李老师那样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后进生”的称谓)都当作研究对象。这就需要我们还要有耐心,耐心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特别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没有耐心根本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李老师教育学生非常有耐心,他从来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问题诸多的学生,更应该有耐心,教育是需要过程的,欲速则不达。像李老师那样有了耐心再加上科学的方法,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做的老师》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表达了李老师的育人思想,他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使我们的心态变得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

在读《做的教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这么优秀的习惯真的让我们欣赏和佩服。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可是他却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我们精心备课,就可以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水平,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是要有顽强毅力的。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如果我们每天挤时间争取多读些书,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像李老师那样努力“做的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如果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们就会向“的教师”靠拢。这样我们就可以越来越好,成为自己心中的教师。许多年以后,我们虽然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读了《做的教师》这本书,我的耳边时时回荡着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读这本书会让我们寻找到做教师的幸福感,会让我们学会如何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们都可以说:教师,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成功的班主任,任何一个著名的班主任,都经历由失败到成功,由普通到卓越的过程。

——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

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这本书的第一章,我就刷新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惯性思维。这一章作者列举出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28招,每一招都紧贴我们的实际,每一招都值得我们去品读,去回味,在对比中找差距,在正确面前不断反思自己。

书中第16页谈到《学生上课不带书,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都常常遇到,在我的课堂上也经常会有学生忘记带书本或带作业的现象。比如,我要讲试卷了,总是有个别孩子说试卷丢在家里或忘在寝室等,这种情况下,我通常的做法就是批评他们粗心大意。虽然也常常告诫他们——卷子就是打仗用的枪,枪在人在,现在人在,枪却不在了,这像话吗?但是,我发现不管怎么强调,还是会有孩子忘记带这个忘记带那个。

在这个话题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智慧,他没有一味地责备学生,而是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充分分析了孩子们为什么会忘记带的各种原因,并建议我们自己准备几本备用教材,以备急需。这个注意倒是提醒了我,比如我们每次发的试卷都有剩余,我为什么不多带几张到教室,如果有学生丢失或遗忘,我就可以拿出来给他们用,为什么非要责备他们呢?理解,原谅,同情和帮助,是我们班主任要做的事情,这十分简单,可是就我们只重视了责备和提醒,却往往忘记了帮助。给孩子多想个补救措施吧,不比责备他们更有效吗?

我们的班上总是会有学生不写作业,但作业学校是要不定期检查的,怎么办?唯有罚了!很多老师都会采用罚写多遍的方式来强制学生完成,这在一定时候是有效的,可是罚抄多遍的方式却是作者最不提倡的,一来处罚次数过多学生无法保证质量,二来对学生的思维也毫无益处。

我也深有同感,其实处罚是最无奈也最无助的管理方法。我很佩服作者的做法,他说罚作业的最高限额是两遍,我们的目的不是罚学生,而是让学生纠正不做作业的坏习惯,而纠正这个坏习惯,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比如协调各科老师的作业量,如果作业量超过了一个半小时,学生可以找班主任申请“罢工“。这些听起来会让我们决定不可思议,但是我却从中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和智慧。我们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替学生着想,然后才会有学生替老师着想。

对于学生自习课说话的问题我也一直苦恼,通常我们采用班长坐在讲桌上管理着全班学生,看谁表现不好,批评他或者记名字等老师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震慑作用,但长期效果却没有。从书中58页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

首先老师让大家讨论解决方案,然后很自然地抛出自己的观点:用笔谈的方式。他们把这个方案叫做纸上谈兵,对于纸条的处理也是一个智慧的点子,把纸条保留下来作为老师的写作素材或同学间的聊天记录。多么好的解决方案!我始终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不会严厉禁止他们,用智慧来解决,我们的班上也同样能做到讨论静而无声。

这本书虽然我只读了三分之一,但是,我却从中受益匪浅。这不仅仅是一本班级管理的智慧书,更是一本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指南大全。在班级管理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带着美好上路,用反思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们的心灵;我们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更是我们在教育之路上责任和担当。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2

前不久,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看了一篇《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正好我也在做个人课题研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掩卷沉思:教师搞课题研究是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坚持得不够好。当然,这个坚持得不够好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做,我们做了,但做的深度上不够好。当我们发自心底的想要做、必须要做的时候,我们才能品尝到她带给我们的快乐、幸福!为了更好的促自己成长,立足三尺讲台,研究课堂教学,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阵风,结题就了事,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了在实践中做出更多的成绩,我想对一学年来的几点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 缺乏坚持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个名字叫“坚持”,我们都能记住这醒目的话语。很多时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时间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学校教科室的倡议下我热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报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实效》个人研究课题。那个时候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但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努力的做着课题。每堂课都尽力做好与自己课题有关的工作,但是由于“忙”的借口,让我们逐渐激情勇退,这项工作的投入度与力度相对减弱。各种各样的借口成了“坚持”的绊脚石。我们都不会忘记奥运会上,我国体操男团在比赛场上完美的表现,我们都清楚在这成功瞬间的背后是他们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结果。

二 缺乏深度

其一,造成课题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它的思考。再往下细追究还是我们处于被动研究状态,只浮于表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在问题面前我们选择的是什么?回避还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举例而言,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与个人课题有关的环节确确实实做了,心里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准备,可是时间却一天天过去,总以“忙”“没时间”而懈耽搪塞,常常这样自我安慰 ,甚至有时候是任务迫在眉睫了,灵感也才随压力而来。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过程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只有把它时时放在心上,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践行。把在做课题过程中的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好多时候,我觉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把上一节个人课题汇报课也当作一种负担甚至是烦恼,总觉得耽误了我手头的很多实质性的工作,其实,细细想来,这不正是在研究、在学习、在提高吗? 我们在践行点滴的同时,也是在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读了这篇文章,我真想告诉自己:多一点现实,少一点虚拟;多一点勤勉,少一些埋怨!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

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4

所谓“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教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本事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能够和自我比呀!也就是用今日的李镇西与昨日的李镇西相比——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今日我组织班团体活动是不是比昨日更趣味我今日帮忙“后进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细心我今日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丰富我今日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今日我应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提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日更虚心我今日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静……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当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

李教师的话说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5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在学校的读书活动中使我受益匪浅。现个人体会总结如下:首先,敢于正确面对自己,认识自己,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其次,做一个有丰富业余爱好的人第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

总之,读书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建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今后我还会不断地学习、充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