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春》读书心得10篇

《春》读书心得10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9W 次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读书心得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读书心得10篇

《春》读书心得10篇1

我曾经去哈萨克牧民的毡房做客,但是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只记得缤纷的花毡、满桌子的糕点和因为语言不通只能面对面微笑示意的毡房主人了。直到最近,听迪玛希唱的《Daididau》,读李娟的《羊道·春牧场》,文学和音乐施展神奇的魔力,唤醒了我记忆深处的往事,我虽然记不清当年的经历,但是当时的感受却像几分钟前刚刚体会过一般。只不过我对哈萨克牧民的认知是浅薄的,李娟的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民族,他们与大自然共生,生活更加不易。城镇已经借由机器和社会分工,将个人的生活工作最大程度地简化了,而游牧民族的男女老少,无一不参与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几乎自给自足,他们周而复始的放牧迁徙,每一次都是挑战和冒险。也许正是因为生产方式原始、物质相对贫乏,游牧民族将可利用的资源都工具化了,骆驼之于迁徙,羊群之于生计,狗之于牧羊。反观作为城镇居民的我们,就特别有闲情逸致去感叹骆驼的调皮和羊羔的可爱,更有无尽的爱和关怀给予作为家庭成员的狗(读完《春牧场》的同一天,我正好看了电影《A Dog’s Purpose》),所以我心疼摔个大劈叉、鼻子受伤流血的骆驼,《精绝古城》的安力满大叔对骆驼多好,所以我无法忍受怀特斑因为缺乏勇气过河而惨遭遗弃的命运,亦不能理解哈萨克牧民对狗的嫌弃和虐待,哪怕表现出一丝丝亲昵都如此的吝啬。

李娟说自己的怜悯派不上用场,在野性的旷野中生存,没有力量,不够坚毅,就只能陷入丰富而无用的情绪里,寸步难行,所以扎克拜妈妈他们很少表露情绪。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情绪起伏最明显的时候就是搬家的时候了,除了务实的李娟,其他人个个都盛装打扮,穿最贵重最好看的新衣服,把值最钱的家当放在最显眼的地方,骑着骆驼,赶着羊,浩浩荡荡,一路上骄傲地炫耀富裕和体面。他们值得这样的快乐和骄傲。

《春牧场》描写游牧生活和往来的牧民,而《城里的姑娘阿娜尔罕》这一章我觉着有些许微妙。在这儿,李娟猜想沙阿爸爸和扎克拜妈妈对这个独自生活在城里的女儿阿娜尔罕是“稍带敬意的”,“毕竟自己放了一辈子羊,从来不敢设想离开羊群后的生活。但这个女儿却能”。“大家都暗地里钦佩她,信任她,并且微妙地依赖着她”。而我作为读者,则明显感觉到,对来自城市的李娟,扎克拜妈妈他们有时候爱理不理,特别是在劳动的时候。一个是生于牧区,去城市发展,另一个是生于城市,选择在牧区生活,为什么要差别对待呢?除了亲疏以外,这也许和扎克拜妈妈他们对游牧了如指掌,对游牧之外的世界并不熟悉有关吧。

“羊道”系列的书我会继续看,哈萨克牧民生活……我倾向于远远地遥望和祝福,他们的游牧生活和我们的城镇生活无需相交。

《春》读书心得10篇2

《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

《春》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春》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作品起始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描绘春境,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接着,作者推出五个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

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春草。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作者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摄下了它对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第二个特写镜头是花木争荣。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第三个特写镜头是春风。

相比春花来说,春风是不容易描写的。朱自清写春风,主要抓住了两点,春风的柔和和它具有传声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他犹恐读者不易领会,马上来了一句人人能领会的摹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传味角度写春风,不仅强化了春的氛围,也将此段与上两段关于草、花的描写自然地连接起来。春风还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

我从朱自清写的《春》中,看到了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人们在努力地工作着、奋斗着,从希望的春天开始,为我们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请大家就从现在做起,憧憬着我们的未来,一起来为明天而努力吧

《春》读书心得10篇3

《春》这篇文章看完之后,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感觉。

每次读都有一种神游其中的感觉,这种感觉很轻柔,每一次读课文时,我似乎可以感受到那些景物,这种感觉很好玩,每次读课文时,我似乎可以看到春天的风筝,那些可爱的风筝在天上飞,飞得很高。

《春》描写的景物很真实,有花,有草,有雨,有风,也有风筝,小孩子。春没有夏的烈,秋的愁,冬的无情。春只有可爱温柔,春雨沙沙,春风习习,轻柔而可爱。春,不冬不夏,春天的雨细而密,春天的风,草,花,也是如此。风,温而凉;花,多而美;草,嫩而绿,春天就是一颗流星,那么美丽,又那么短暂,春天是最美的。

面对如此美丽的春天,我何尝不与朱自清先生一样也心旷神怡的陶醉其中,让我不由得想起古人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让我身临其境,仿佛处在真实自然界中!

《春》读书心得10篇4

读《羊道 春牧场》是因为女儿游了新疆,在她旅程中与她的互动、从她的朋友圈、到后来看了她的游记,都提及了一个名字:李娟。于是我去了趟图书馆,一口气借了李娟的四本书。(这里还有个题外话:以前找书都是在图书馆借阅厅的公共电脑查询的。这一次居然找不到电脑,原来放电脑的那个位置空空如也。倒回前台询问管理人员,答曰,微信扫码关注,自助服务! 哈!与时俱进!)

读《羊道 春牧场》字里行间非常亲切,犹如自己就处身于荒野中、毡房里、马背上!如若在以前,坐惯办公室格子间朝九晚五,主要作息不外是工作 - 家庭,家庭-工作的我更多的喜爱是家长里短,应该不会喜爱这随性从容,自由奔放的文字的。而在完全退下来,一心一意只顾小家的今天,我爱上了这份逍遥自在的乡野日子(请原谅我忽略了游牧民族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迁徙过程中的各种艰辛)。哈萨克牧民,逐水草牧羊的游牧族的艰辛是南方小镇住了大半辈子的我无法想象的。难得的是他们的那份无论到了哪里都能随遇而安的情怀。每一次的迁徙、每一次的长途跋涉都充满了艰辛。

牧民们不会因为天气恶劣、路途险恶而抱怨,大家默默无语,有条不紊地照管着驼队,并不因为寒冷和大雨而烦躁,或贸然加快行进速度。春天,积雪从南往北渐次融化,牧人们追逐这融化的进程,追逐着水的痕迹,从干涸的荒原赶往湿润的深山。秋天,大雪又从北往南一路铺洒,牧人们被大雪追赶着,一路南下,从雪厚之处去往南方的戈壁、沙漠地带的雪薄之处。恭敬地遵循着自然的安排,驯服地穿梭在这片大地上。或许,久居于天大地大间的牧民,心也是大的吧。读《羊道 春牧场》有数也数不完的感动点,最为感动的是这一篇:每天一次的激烈相会。大羊和小羊是分开牧放的。

每天早上,牧民先把大羊赶远,一直远到一时半刻回不了家为止。然后才把小羊放出来往相反方向驱赶。到了中午时分,母羊们惦记着哺乳的孩子,急急忙忙往家赶;小羊们开始馋奶水了,也不知不觉扭头向来时的路。就这样,母亲们和孩子们会在驻地下方汇合。那一刻!群山震动,咩叫轰天!每一个奔跑的身影都有准确的,毫不迟疑的目标,每一双眼睛都笔直地看到孩子或母亲。不顾一切!那惊狂的喜悦如同已经离别了一百年。两支羊群猛地撞合到一起后,母亲疾步跑向孩子,孩子奔向属于自己的乳房。遍野的呼喊声慢慢沉淀下去。多么的激烈,又是多么的温馨!更多的感动在心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读这本书,好似在童话的仙境里,却又觉十分的日常;好似离我很遥远,却又有近在身边的亲切!如果有机会,我也要去北疆走走,去牧场住住,用我弱小的双手捧起掉落在草地上的云。

《春》读书心得10篇5

读了巴金先生写的《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春》,让我清楚地看见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女子的轻视。

《春》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高公馆里,高觉慧走了之后,他的妹妹高淑英又要被迫嫁给陈克家的第二个儿子。这个人又吃又喝又嫖又赌又抽,坑蒙拐骗偷一应俱全。淑英本来就不愿意,再加上她亲眼看见婢女婉儿嫁给冯乐山后,天天被打被骂,还要伺候冯老太太。蕙嫁给郑国光后,被他们折磨致死,死后还不能入土的惨状。于是,淑英下定决心,到了上海投奔三哥觉慧去了。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那个时候简直不把女子当人!就说蕙吧:蕙生病了,郑国光就知道请中医,而且三四天后才告诉蕙的家人。觉新已经提出需要请西医,而蕙的父亲周伯涛居然说我看请西医不大妥当,西医治内病不行!最后蕙死了,她的父亲居然还向着郑家,说郑国光是当代奇才,是蕙自己无福消受,还说蕙是被西医治死的!这种人根本不配当父亲!淑英就不同,她虽然消沉过,但是他听从了三表哥的话,不能听天由命,要站起来追求自己的幸福!于是她走了,也为那个时代创造了又一个新女性。

《春》读书心得10篇6

《春》,这篇文章是出自朱自清的散文。

学了《春》之后让我对春又增加了一种说不出的喜爱文章一开始就用一组排比句把春天来到大地,带来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展现无余。而结尾,又用三句连续的比喻句分别写出了春天崭新、美丽和充满活力这三个特点,完美地结束了全文。让人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使人又不禁捧起书再读几遍。

《春》运用了很多的写作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又用了很多的优美词语,并且用到恰处,有一种锦上添花的美感。把这两者都结合起来,那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十分吸引人的,但如果像朱自清一样,把这两者发挥到极点,那么,就不只是吸引人了,而是给人一种无限享受,不由自主地爱上这篇文章。

就像《春》,这篇文章的题材可以说是很普通,就是我们经常在写的春天,可是,他就写得比别人更胜一筹,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两大点。《春》让我得到了享受,还使我明白了一个写作之路上的闪光点,那就是要在平时多注意积累一些优美的好词佳句,有时候也要多去外面观察观察事物,积累一些写作素材。

《春》里面有许多句子是脱口而出的语言,既如口语,读起来很顺口,朴素中透着活力。就如同陈孝全和刘泰隆所说的一样: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使描写对象飞腾而起,于奇思妙想中,创造了气象万千风格个别的画面,把读者引入如诗似画的境界,获得无穷的美的享受。我爱《春》,更爱春!

《春》读书心得10篇7

在图书馆找书时无意中看见了巴金的《春》。没有看见《家》就只有《春》和《秋》。我没有认真完整的读过这三本书,只是知道大概讲了什么故事。

没有读过《家》,但也没有影响到我读《春》。这部小说很好读,完全没有像读有的作品那样读的无趣或读的费劲而读不下去,相反我读的'很顺畅,完全吸引了我投入了书中,随着书中主人公们的情绪或喜或悲。

虽说之前也读过像旧社会,旧礼教,旧道德残骸人民特别是青年男女的书,却在当时完全不能理解那时青年的做法,想法和结局。只有当我读《春》的时候,在某一刻,就好像是顿悟一样,我的不理解完全消失了,我能够体会到他们的无可奈何,他们的身不由己和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我读完这部小说最大的收获就是理解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旧的,落后思想对于人民的思想、行为禁锢是极其可怕的,而想要反抗想要突破那个禁锢是很困难的。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依然在某些思想方面仍旧受着禁锢而没有冲破逃离出来,等待着我们去打破。

《春》读书心得10篇8

《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

《春》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作品起始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描绘春境,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接着,作者推出五个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

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春草。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作者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摄下了它对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第二个特写镜头是花木争荣。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第三个特写镜头是春风。

相比春花来说,春风是不容易描写的。朱自清写春风,主要抓住了两点,

一是春风的柔和。

二是它具有传声送味的作用。

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他犹恐读者不易领会,马上来了一句人人能领会的摹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传味角度写春风,不仅强化了春的氛围,也将此段与上两段关于草、花的描写自然地连接起来。春风还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

《春》读书心得10篇9

读了巴金《春》后,其中的体会是:春天是给那些懂得开拓进取的人,能够冲破一切陈腐的思想和障碍,战胜困难,战胜自己生活中的强者。

我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巴金的《春》。没有看到《家》只有《春》和《秋》。我没有读完这三本书,但我知道大致的情况。

没有过读《家》,但没有影响我读《春》。这本小说很容易读,它不像其他作品那样枯燥难懂。相反,我读得很流畅,书中的内容完全吸引了我。

《春》是一本关于高里。高觉慧离开后,他的妹妹高淑英被迫嫁给陈克家的二儿子。

这个人喝酒赌钱抽烟,坑蒙拐骗偷一一俱全。淑英不愿意,再加上她亲眼看到婢女婉儿嫁给冯乐山后,每天都挨打挨骂,还不得不伺候冯老夫人。

惠嫁给郑国光后,被他们折磨致死。淑英打定了主意,到上海去投靠三哥觉慧。

虽然我读过关于旧社会、旧伦理、旧道德的书籍,特别是关于青年男女的书,但我完全无法理解当时青年的做法、想法和结局。当我读到《春》的那一刻,就像顿悟一样,我的不理解完全消失了,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无奈,他们的不由自主,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读了这本小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落后思想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极其可怕的,是难以抗拒和冲破的枷锁。

即使在今天,我们的思想仍然有某些方面是被锁住的,没有被打破,等待着被打破。

《春》读书心得10篇10

看到《新京报》刊载的20___年获奖热销书评,就在网上买了排名第一的《羊道——春牧场》,网上确实买一套书,我只是想先买一本看看。谁知这本小书很快就吸引了我。她带你到了遥远荒漠的新疆北部的游牧地区,看到了世上少有的一支较为村正的游牧民族。正如李娟所说,他们一年之中的迁徙距离之长,搬迁次数频繁,令人惊叹。

李娟自述中说,“关于描写哈萨克游牧民族的文字堆聚如山,....所有这些文字都是描写他们与我们的不同,这些文字在制造距离,而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春牧场是描写作者在扎克拜妈妈家生活,从吉尔阿特居住地到塔门尔图草原,不断迁徙.....最后看到冬库儿的一段生活经历。作者以羊道为主线,是因为游牧民族是以养羊为生,随着四季变化,他们追逐太阳、牧草、溪水....,顺从自然界,与羊为一体、为自己创造安宁富裕生活。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草原、戈壁滩生活非常艰苦,他们没有怨言地承受着,当阳光洒下,大地苏醒时,他们只有短暂的欢愉,就又投入到劳作中,年复一年。

李娟文字细腻,有人评论说,“她让日常生活童话,也让童话变得日常,多少奇观和平淡,成了她送给你的万花筒”。

向往那我们永远去不了的地方,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