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大学生观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大学生观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75K 次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观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观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大学生观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1

2021年12月8日晚上20时,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榜样6》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首播。广州市白云区鹤龙街道组织辖内各党组织党员观看。

《榜样6》节目通过典型事迹再现、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向广大观众展现了一批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坚守岗位、无私奉献、顽强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崇高使命和为民宗旨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中有扎根边防与侵犯之敌拼死搏斗的团长;有扎根牧区,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新路子的将军之子;有用全部生命教书育人的校长......

通过收看《榜样6》专题节目,大家思想和灵魂受到了深刻洗礼。观看结束后,广大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标先进事迹,细谈观后感想。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见贤思齐,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始终以榜样为引领,对党忠诚、坚定信念,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鲜明的群众立场、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新的贡献。

  大学生观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2

12月8日,商河国投集团综合党支部组织观看《榜样6》专题节目,让集团党员在收看过程中体验感悟榜样的力量,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本期节目重点宣传“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的典型事迹,通过典型事迹再现、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

观看结束后,全体党员交流了观后感和心得体会,纷纷表示应不忘初心,坚定入党时那份理想和信念,以专题片中的榜样为标杆,从自身做起,以正能量影响身边人,以饱满的热情扎实工作,尽职履责,做一名有进取、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基层工作者,更好地推动集团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

  大学生观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3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榜样6》中,一个个平凡的灵魂,却带给了我们不平凡的感受,他们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在为人民服务的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与担当、理想与信念、敬业与奉献,他们身上的“牛”力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立起了标杆,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谱写干事创业新篇章。“不求回报、甘于奉献”,他们都是“孺子牛”,让我们汲取执着如“牛”无私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大学生观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4

在学习了“榜样6”后,有一个人,他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他的坚持,他的无畏,他的执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予我极大的震撼,他的名字就叫,黄大发。

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但是黄大发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不忘初心,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从一个“吃百家饭”的村支书,到为山村打开脱贫致富之门的“引路人”,他的精神,使我明白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学习黄大发执着拼搏的精神。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有的人一遇到逆境,就怨天尤人,或者得过且过,要么上班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么是不思进取,整日昏昏沉沉。作为共产党员,在宣读入党誓词时就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我想,黄大发正是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最终开辟出了那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为了让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为大家。为了给村里建小学,他卖掉自家新打的谷子和养了大半年的年猪,他省吃俭用,过年吃的还是包谷沙。黄大发说“能够带领村民走上一条致富路,我感到很幸福。

  大学生观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5

时代榜样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生活在充满梦想的时代,没有理由不去投入更高的工作热情,付出更大的精力,做出更优异的业绩。

我们要以榜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敬业爱岗,践行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做好党的政策、路线、方针的宣传者、倡导者、执行者,以更大的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尽力而为,成就无悔人生。

  大学生观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6

2009年,女高创办一学期后,首批招来的17名老师走了9个。张红琼是留下的老师之一,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走的人大多是因为吃不了苦。”

张桂梅一开始就很明确,山里的孩子基础差,要想出成绩,学生必须要“苦学”,老师更要“苦教”。她面试张红琼时,反复对她强调,去女高一定要能吃苦。和张红琼同去的还有另外两个女生,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张桂梅看她们瘦弱,摇摇头。

女高老师流失超过一半,学校面临崩溃。最艰难的时候,张桂梅发现,剩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都是党员,于是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说:“如果是在抗战年代,这个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我们剩6个党员,我们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党丢掉?”会后,老师们在教学楼二层墙上画了一面很大的党旗,然后面向党旗,宣誓。所有党员都哭了。

在张桂梅事后的多次叙述中,这件事被视为女高办学的转折点。从这一刻起,红色教育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此前,她虽然在教学中有一些红色教育,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老师的流失让她意识到,面对女高的艰苦办学条件和诸多客观局限,要想留住老师,就必须激发她们内心的理想信念,培育奉献精神。与其说这是女高办学的转折点,毋宁说,这是张桂梅在办学逆境中找到了坚持下去的锚点。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张桂梅:“在女高采取红色教育的模式,是和个人的坚定信仰有关,还是这是最适合女高的一种培养模式?”

她说:“两者都有。”

从效果看,这种策略是成功的。在张红琼的回忆中,这次会议之后,张桂梅开始带领老师们唱红歌。每天下午五点半,学生们在吃饭,老师们在党旗下集体唱《红梅赞》,这是张桂梅最喜欢的歌剧《江姐》的主题曲。她一句一句教给老师,“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最初,张红琼觉得很尴尬,心想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唱这么老掉牙的歌曲,后来慢慢进入到角色中,大家都在唱,也不觉得奇怪了。“学生一开始都在围观,后来甚至会跟着唱。我们老师学生随口哼出来的都是红歌。”她说。

张桂梅在日常的每个环节渗透红色元素,力图在女高构建出一片红色净土。她不允许老师学生听流行歌曲,学生去食堂吃饭时,她把手机放在小喇叭旁放红歌。音乐课上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唱红歌,课间操时间则是红歌会。

2020年11月4日上午九点半,记者在现场看到,女高学生列队集合后,先集体朗诵《卜算子·咏梅》,然后大声喊出口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学习、学习、再学习”“奋斗、奋斗、再奋斗”。热身环节结束后开始跳操,第一首是《英雄赞歌》,这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第二首是《红色娘子军》。此前还曾跳过《南泥湾》和《红梅赞》。这些歌曲都由张桂梅精心挑选,旋律由专人改编后节奏感很强,既有年代感也有时代感,再请专人以此设计出系列动作。今年,为了让学生和大山外的世界有更多接轨,在跳第三套操时,张桂梅特意选择了抖音上很火的鬼步舞,配乐是近几年的广场舞金曲《山里红》。这种舞蹈节奏感很强,整个场景看起来大型蹦迪秀,有一种穿越回到1980年代的魔幻感。

从2010年开始,每周一的课间操新增了宣誓环节。党员老师要宣读入党誓词,学生们则重温入团誓词,然后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学期开学时,全体师生要抄党章。每周六上午有一节思政课,由张桂梅亲自执教,最长时可能持续2~3小时。课上,她会讲自己最爱的江姐、赵一蔓和红军长征故事,不断强调要学习红军的..吃苦耐劳精神。每周日晚上七点半,高一学生要去阶梯教室看红色电影,既有经典老片《孔繁森》《焦裕禄》,也有新片如《我和我的祖国》。除电影外,还会每周追剧,让2009级女高学生陈法羽印象最深的是《雪豹突击队》,“当时每周看一集,我们都边看边哭。”

红色信仰还以一种更具象化的方式体现于整个校园。最初,教学楼里有一面手绘党旗,后来在新建的足球场上新增了一面“巨无霸”党旗,旁边立着“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几个红色大字。“非常壮观,站在这里你会很震撼,这么大一面党旗,你站在下面,想说句脏话都不可能了。”张红琼这样感慨。

和学生的作息接近,女高老师的一天也从早晨五点半开始。地理老师张红琼是班主任,如果有早自习,她要五点多起床,脸来不及洗就骑车赶往学校,中午11点下班后,吃个饭,12点就要回来,下午课从2点开始,五点半结束,老师可以吃饭半小时,6点继续上晚自习,直到11点半,天天如此。张桂梅要求,无论有课没课,老师都得全天在女高,这样学生有问题就可以及时找老师解答。

在女高,老师结婚、怀孕都不是偷懒“摸鱼”的理由,想请长假很难,建校至今,没有一个老师成功请过长假。2014年,张红琼怀孕了,但还要管全校卫生,早晚和学生一起扫地。为躲避扫地,她故意在宿舍不出门,张桂梅就批评了她。对此她回忆说:“当时,我们的关系就有点冷淡了。后来孩子一岁多,我就主动和张老师申请当班主任,她说,你是一个老师,不能为了家庭就这样松懈,还是要把自己的价值能力体现出来。”

有人问张桂梅,为何女高学生基础差,老师年轻,高考成绩还那么好?她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我们能吃苦,因为我们有理想信念教育。”

2011年,女高第一届学生高考成绩出来后,震惊了整个县城,县委和县教育局在华坪县各中学组织了一轮又一轮“学习女高精神”,在全县推广女高党建工作的经验,要求其他学校校长每学期都去女高听张桂梅讲思政课,向女高学习教学管理经验。

但胥国华也坦言,女高的模式复制不了,能学的只有女高精神。“像女高老师一样奉献得那么彻底,其他学校老师很难做到。”

现任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乡长的潘兴陈曾在华坪一中任教,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华坪一中学习女高,要求老师在晚自习前、后一小时内都不得离校,要给学生义务答疑。虽然不算作课时工作量,但和上课一样严格考勤,不出席就算旷课,进行处罚,“结果收效很明显,老师对学生的成绩、心理状况都能更准确地掌握,便于采取更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学。”他说。但这只是复制了女高的一个具体措施。更多学校只是短暂地尝试过女高做法,便很快放弃。

在9名老师陆续走后,张红琼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一天晚上,她准备向张桂梅辞职。走到她的办公室门口,看到她的桌上堆满了药瓶,她正费力地往身上贴药膏,很受触动,也很羞愧。“张老师自己身患那么多种疾病,仍在为大山里的孩子坚持,我们年轻人怎么还不如她,我于是想跟着张老师再坚持一下。”她这样说道。

实际上,女高人的精神支柱就是她们的校长。张桂梅丈夫早逝、没有子女、没有房和车,也没有任何个人财产,每个月的5423元退休金,也被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或给老师发奖金。她事必躬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亲身实践自己的理想。

张桂梅只有一个,从这个角度而言,女高模式是不可能复制的。作为旁观者,华坪一中的老师对此看得很清醒。多位一中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女高成功的核心并不是军事化管理,而是找到了一条红色教育的模式来统领全校,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贯穿高中三年学习的全过程。而能够将这套教育模式有效推行下去的灵魂人物,就是张桂梅。

一个因此产生的问题是,张桂梅之后,谁来执掌女高?63岁的张桂梅早已过了退休年龄,身体状况也不佳,身患骨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23种疾病,2019年初,就被下过一次病危通知书。今年春节,她再次病危入院。但记者在询问华坪县教育局、县政府领导后发现,对于女高接班人,大家目前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

  大学生观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7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使全体师生学习领悟榜样高尚的品德以及奋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奋斗航向,根据学校党委组织部要求,12月8日,财经学院组织师生党员和各班学生观看了《榜样6》的直播。

节目中我问看到了50多年来,为祖国为党守好每一寸沙无私奉献的魏德友;有一心为民,为民众做好每一件事的孙金娣……建党一百周年以来,无数党员为民奉献,为国牺牲,他们身上的爱国精神与爱民精神早已深深地植入我们心中。时代更替中,始终不变的是他们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他们的步伐。

信仰是激发千万颗红心向党的强大引力波,信仰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强大动力。我们不仅要把榜样的精神写进生活,更要把他们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同样都是新时代的接棒人!

通过这次观看学习,更加坚定了全体师生心中的信仰,激起了大家心中的崇高敬意和澎湃激情。大家随后也进行了学习交流、撰写观后感和学习体会,并表示节目从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中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愿以他们为榜样,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财经学院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观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8

建党百年,怀着激动的心观看特别节目——《榜样6》。主持人的阵阵演讲词,振奋人心,也让我向这一位位默默无闻的英雄提起了敬畏之心。

节目介绍了“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延·巴特尔为祖国得到建设奉献自己一生的长辈。魏德友爷爷,戍守边境几十年,一家人为了支持他,都相继前来投入这份神圣富有担当的工作中,魏德友老人说:“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我们说要有一批转业军人去边境,坚守边境安全,我就靠着这句话这个信念在这片土地坚守了一辈子,这一生中一定要为党为祖国,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与我心中的党员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我愿意长期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我愿意听党指挥,党指向哪,我就走到哪里,再苦再难也要好好工作,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死而后已。”这一句句振奋人心的誓词,句句激励着我。正是有了这些伟大的榜样,才激发着我们一代代人去共同努力,使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今天如此强大。

李大钊先生曾经说过:“要想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代代青年人去传承。”如今中华民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着我们青年人去奋斗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也在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我们要扛起使命,不负众望,共同努力建设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计划,不断奉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