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峰爆》观后感

《峰爆》观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1W 次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峰爆》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峰爆》观后感

《峰爆》观后感1

不久前,电影《峰爆》开启第一轮全国点映,从各个平台的口碑反馈来看,这部电影成了最近新片里唯一的一部“五星收割机”。

好评太多了,皮哥数都数不过来。购票平台淘票票的评分达到9.4,想看人数多达25万,在今年有点映环节的电影中,口碑是最好的。

猫眼电影的评分更是高达9.5分,在同档期的电影中也是第一。除了两个平台呈现的“五颗星星”外,网友们的评论同样也值得一看。有人觉得电影太燃,自己哭了一整场!不仅被片中的中国式救援感动到了,还要在9月17日电影正式上映后二刷。有人表示电影出乎意料地好看,之前没想到国产灾难电影能做到这种程度。尤其电影中的情感很细腻,不矫情,很朴实很感动。也有观众表示这是部极其难得的超高品质国产大作,满分强烈推荐!

《峰爆》能取得这样一致的好口碑很不容易。要知道,国产灾难片本来就不好拍。“灾难”这个类型电影在国外已经很成熟,基本我们能想象到的自然灾害,已经被好莱坞拍了个遍。冰川融化、洪水滔天有《后天》,海啸有《末日崩塌》,风雨雷电有《全球风暴》,陨石撞击有《天地大冲撞》,火山喷发有《活火熔城》……要拍好灾难电影,尤其还是一部国产灾难电影,让观众发自心底的满意,既要有新颖的构思和选材,还要能从情感层面真正打动观众。面对这么多难题,《峰爆》的主创最终还是“爆炸性”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影片做了很多突破性的尝试,这些尝试在国产灾难电影中是极其罕见的,但从看过点映观众的评价来看,效果是出乎意料地好。比如在灾难场面的观感上,网友提及最多的就是真实、震撼、紧张、冲击力强。这样的评价很少在国产灾难片中见到,很难得。

皮哥也第一时间看了点映,不得不说,《峰爆》中所呈现出的真实感,在国产灾难片中是数一数二的。这种真实感的营造,得益于电影主创在拍摄过程中两个大胆尝试。第一个是角度的新颖。皮哥举一个例子,因为片中涉及大量天然“浓烟”的环境,为了呈现最真实的效果,剧组翻山越岭,历经三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因为山中湿冷,又下起了毛毛雨,起雾之后能见度不足5米,给拍摄造成了巨大困难,但剧组还是坚持了下来。

再比如主演朱一龙在片中有一个徒手攀爬90度岩壁的动作让人印象深刻,这场戏同样也是实拍,你能想象演员面对真实的悬崖峭壁,是承受着怎样的心理压力,所以朱一龙这场戏直接演到青筋暴出,你能感觉到他是真的在拿命搏。正是由于这份职业精神,最后我们才能在片中欣赏到诸多震撼的大场面。一部好的灾难电影,不仅要有震撼的观感,更要有饱满的情感。而在大多数观众看来,《峰爆》中将这种浓浓的情感,都注入到了灾难面前的每个凡人身上。有观众看完感叹: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也有观众被电影中的中国式英雄感动,认为这样的英雄才是最触动人心的,大家互帮互助,舍小家为大家。更有观众表示,片中的平凡救援者都是“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在电影《峰爆》中,也确实如此。

电影中,投入救援的一共有三类人,代表着每次中国有灾难发生都会义无反顾冲在一线的那群中国人。

他们传递出的这种力量,汇集成了灾难发生时候只有中国才有的“中国式救援”。第一类是原本与救援毫不相关的普通大众。比如影片中的普通工程师、退伍老兵以及工人兄弟,他们身上没有任何救援义务,单凭勇气和一颗赤子之心参与救援。影片中黄志忠和朱一龙饰演的'一对平凡父子,就是这类人的代表。父亲洪赟兵是一名老铁道兵,他去工地看儿子,却恰好碰到地质灾害发生。他在黄金救援时间不顾自己安危第一个冲进了塌陷坑,并爬到地底敲碎了公车的玻璃,救出了不少被困的群众。在被消防员从地陷坑拉出以后,他想起了公车行李舱还有个小孩,于是毅然决然又钻了下去。儿子洪翼舟也是这类普通人的代表。他原本是基建项目的爆破研究室主任,灾难发生后,他不顾个人安危,开车冲向地下河的终点拯救被困者。山洞里透水的时候,也是他和女友卢小靳(焦俊艳饰)临危不乱相互配合,最后将水排进了溶洞,避免了更大灾害的发生。

作为一名基建工作者,他或许没有拯救别人的义务,但他具备爆破的专业知识,也有登山攀岩的本领,这个时候内心的责任感驱使着他必须挺身而出。再者,从小接受父亲“军人式”教育的他,更有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当然像洪翼舟这样的铁建人形象并不是电影创作,在现实中就有这样的蓝本。比如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十七局太原队的胡东坡,在河南洪灾时,带领救援队27名指战员、救援设备,赶赴水灾现场。带领队伍坚持24小时战斗,连续奋战12天,总计抽排积水18.7万方,为抗洪救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像胡东坡、洪赟兵、洪翼舟、卢小靳这样的普通人,总能带给身边人安全感,也总能在灾难发生的第一现场,上演平凡人的无畏。第二类,是消防员,是解放军。作为肩负使命的救援人员,他们永远身处最危险地带,只能向前,不能退后。因为身后是国家,是百姓。他们是灾难发生时守护生命的主要屏障,也是保护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钢铁长城。无论是98洪水灾害还是“512”大地震,无论是武汉疫情还是河南水灾,用最短的时间赶赴现场,发挥主力救援作用的,永远是这群人。他们以血肉之躯抵挡灾害,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所以每一次灾害发生,中国人都能团结一心,共渡难关。跟许多观众说的一样,我们的子弟兵就是英雄的子弟兵,我们的人民就是英雄的人民,他们是最无畏的逆行者,也是我们中国的脊梁。第三类,是政府及现场指挥部的坚决。观众评价里一句“以人为本”,说到了整个“中国式救援”的燃点和精髓。因为只有我们中国,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救所有被困的人。对于这种坚决,其实电影《峰爆》是有伏笔和铺陈的。

贵州这一条隧道,铁建一共修建了10年,可以说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如果因为山体滑坡塌方,不仅让铁建十年里的付出毁于一旦,更是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可是之后,岩层异动方向突然改变,当得知岩体崩塌是向着有16万人口的县城而不是隧道时,且仅有两个小时就会滑坡时,所有人的心绷得更紧了。16万人,在两个小时内不可能撤出。面对这种突发状况,指挥部依法迅速启动国家级响应,而隧道项目部也陷入了争议。因为最佳的方案,是将炸药埋在隧道中,炸掉隧道所在的山体形成滑坡障碍,阻挡滑坡的山石流向县城。老工程师痛心道:现在炸了它,就像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孩子。可陈数扮演的项目经理丁雅珺没有犹豫,她那句“多放一倍炸药,炸!”看得皮哥热血澎湃,泪水在眼眶打转。我想,看到如此场景的所有中国人,都会感动吧。隧道和家都可以重建,人必须活着!这就是“中国式救援”最伟大的原则和底线。

以人民的生命至上,才是“人类高质量救援”,也只有中国式救援,才能创造一个个关于生命的奇迹。中国式救援代表着中国速度,会在危难时刻第一时间救灾抢险;中国式救援代表着中国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全国之力护一方平安;中国式救援代表中国担当,不论发生什么,你永远可以相信祖国。而《峰爆》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故事上,无疑都是一部优秀的灾难巨制。9月17日,电影《峰爆》就将和我们见面。皮哥相信《峰爆》的口碑会口口相传,吸引更多人走进影院。

最后祝《峰爆》大爆!这样的一部让人感动的好电影完全值得。

《峰爆》观后感2

上一波疫情褪去,各方的情绪都在表明,今年中秋档正在被市场寄予厚望,有望点燃十一档前秋冬影市的第一把火。

《峰爆》或是烧起这把火的重要助燃剂,这部大体量国产灾难片在定档时就曾令市场为之一振。而在有幸提前观影后,犀牛君认为它有望成为一部被市场热议的佳作。

《峰爆》台词说,“西方人救世传说是诺亚方舟,我们的传说是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点明了“好莱坞式灾难片”不是打开该类型片的唯一方式。东方文明里众志成城的大团结精神,也能构建起一套“中国式救援”的新灾难片叙事。

“这部影片完美复刻了真实的中国式救援”、“燃哭我,看到了我和爸爸相处的影子”…… 《峰爆》在9月11日首轮点映后口碑不俗,淘票票、猫眼分别达到9.4和9.5,这部包裹东方普世情感、适合全家人观看的影片非常适合中秋档的观影氛围,它的表现也将提振行业制作“中国式救援片”的信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东方灾难叙事胜在“万众一心”

整体而论,《峰爆》的基本盘是一部很标准格式的灾难片。

一方面,它纪实性地全景展现了一些较为震撼的灾难场景,在视听上能够满足观众期待。另一方面,很多情境会让观众生出“身临其境”的沉浸感、真实感,观者情绪会持久被剧情牵引。

再者,因故事背景发生在国内某县城,都是大家可能会遇到的场景,观众的视角和心理很容易带入进突然被卷入灾难里的主角们。影片科普了很多山区遇险、求生的硬核知识,观众跟随情境游走的同时,亦有一定的获得感。

如果说灾难叙事的A面是灾难带给我们的冲击感,那它的B面则是绝境之中的人物群像,他们是如何选择、如何施救的。这个方面,也是西式灾难片和我们的差异化之处。

西式灾难片的核心多为个人英雄主义,叙事框架里常有“救世主被神明护佑,单枪匹马救众生”的桥段。东方式灾难叙事则几乎与之相反,它讲求集体主义,倡导万众一心地团结各方力量去抗灾,更易引发国内观众共鸣。

《峰爆》在灾难片基本盘之外,最大的突破是它创造了新的灾难叙事。影片后段设置了一场2小时内即将吞没云江县16万民众的山体滑坡,生死攸关之际,基建工作者、消防队、退伍铁道兵、飞行员等各方力量合力救援,非常“东方式”。

为推动集体救援叙事,影片主要人物皆是各岗位的普通工作者。朱一龙塑造的爆破研究室主任,黄志忠扮演的退伍铁道兵,陈数饰演的项目经理,焦俊艳演绎的物探技术员,每个人物都真实可触。这些演员大都突破了自己过往的表演范式,相信会给观众带来不少新鲜感。

而作为朱一龙首部挑大梁的大银幕作品,这件事本身就看点十足。朱一龙是近年很受关注的演员,业内认可度和观众好感度兼备,这次他又用硬汉式表演颠覆了过往屏幕形象。但《峰爆》并没有只着重渲染这一个人物,对救援群像的塑造是主创们的坚守。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影片因此谱写出一幅生动有力的`“凡人救援英雄群像”。“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句宣传语揭示出主创对东方式灾难片价值内核的深刻理解:即便救援不是各岗位的天职,但这些凡人英雄们万众一心,共同建筑起了抵御灾难的坚固堡垒。

一谈家国,二说家庭

救援故事的“情感密码”

当东方式救援的叙事框架被确立后,《峰爆》在故事的情感广度和深度上的挖掘,也是犀牛君近来较少见到的。

首先,影片对家国情感的呈现较为立体、丰满,它的创作逻辑基于对当下真实故事素材的化用。近年来,在抗击新冠疫情、河南抗洪抢险等事件里,我们见证了太多“中国式救援”的动人故事,《峰爆》故事里融汇了众多此类现实元素。

中国式救援的内核是“生命至上”,灾难面前,只有中国会毫不犹豫救人,这是生在中国的安全感。而《峰爆》里,无论是张国立演绎的领导,还是张译塑造的云江县县长,抑或陈数扮演的项目经理,他们展露出的领导力和中国力量都让观众自然心生安全感。

其次,影片的Slogan和台词也很精准地传递了这种家国情绪。“灾难面前,生命至上”、“家可以重建,人必须活着”,这些令观众听到就能记住的句子极具记忆点,彰显出主创们对当下中国式救援精神内核的把握。

“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之外,对家庭关系的细腻刻画,也是《峰爆》能够打动人心的情感密码之一。

电影里的洪家父子是典型的“中国式父子”,彼此间疏于沟通,缺乏理解,直到救援危机时刻成为两人打开心结的契机,父子间彼此扶持、并肩作战,为紧张揪心的灾难戏里添上了一抹温情。这条亲情线贯穿全片感动无数观众,点映场更有观众感言“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这条线之所以动人,或与主创参照了真实故事有关。例如,与老洪一样同为“老铁道兵”的夏付华与儿子夏荔坚守8年,终于挖通了被列为“中国罕见、世界难题”的胡麻岭隧道。《峰爆》里洪家父子的“两代基建人传承佳话”有类似真实发生的父子情感加持,这使得它戳进了很多有相似情感体验的观者内心。

当提及国产灾难片之时,人们往往爱把焦点放在场面营造之上,但其实灾难片背后的故事完成度、情感浓度更是很多作品广受好评的主要因素。《峰爆》巧妙运用家国、家庭两大情感密码,解码了中国式灾难片的又一创新样态。

中秋档的“峰爆”猜想

国产灾难片究竟要怎么拍?

从灾难片赛道的拓新角度看,《峰爆》的最大意义是给了市场一记提醒,现实里常发生的“中国式救援故事”能够被影视作品所用,这些素材有着能被挖掘的广阔叙事空间,“中国式救援”有望成国产灾难片制作新公式。

“中国式救援”故事里亦能融入多元样态的东方情感,它可以是对老洪所代表的“铁道兵奉献精神”的代代传承,也可以是对勇赴一线运筹帷幄的丁雅珺、春风化雨拯救孩童的卢小靳等“女性救援力量”的细腻展现,亦可是诉诸身为中国人能被时刻保护的集体安全感。

从过往市场来看,国产灾难片因具备视听大场面和观影震撼感,本就很容易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此类影片票房成绩普遍可观。从《峰爆》的成片效果看,它的沉浸式灾难体验势必会吸引相当体量的观影受众。

在此基础上,《峰爆》故事的普世东方情感能引发各年龄层观众的情感共鸣。特别是在中秋这一最代表“合家团圆”意义的档期,《峰爆》是一部非常适合全家老少一起去观影过节的影片,这极大拉高了我们对它票房长线的期待。

《峰爆》与中秋节更在电影内外发生了深度联结。中秋阖家团圆之时,影片里的基建工作者们却常常因赶工无法在过节时回家,“他们选择不回家,只为更多人能更快回家”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为他们送上掌声。

从更宏观的影市状况来看,“大片紧缺”是今年电影市场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作为市场难得的灾难片、暑期档后首部国产大片,《峰爆》的到来满足了观众对大片久违的渴望,对吸引更多人进入影院更有着超乎档期的意义。

灾难频袭的2021,中国为什么打不倒,《峰爆》里所展现的一切就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我们期待在灾难片里看到更多丰富立体的“中国式救援故事”,去拓延市场对国产灾难片的广阔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