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电影午餐盒观后感范文欣赏:文明的拷问

电影午餐盒观后感范文欣赏:文明的拷问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41K 次

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午餐盒观后感范文欣赏:文明的拷问,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午餐盒观后感范文欣赏:文明的拷问

印象中,传统印度电影少不了舞蹈、爱情、民俗等元素,热辣、奔放,又不失质朴。而这部电影《午餐盒》却与之大相径庭,风格迥异。

男主费尔南德斯是一个即将退休的部门经理,三十几年的财会生涯里,养成了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职业品质。他,性格孤僻,不苟言笑,令人敬而生畏。或许是快离开了,他对自己的岗位还是有些留恋。此时,一份阴差阳错的午餐盒,突然改变他的境况,让这个孤独的人有了一份期待与柔情。

女主伊拉,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家庭主妇。每日忙于家务,并照料女儿与丈夫的饮食起居,生活单调而乏味。唯一的朋友,就是楼上的大婶,偶尔的玩笑成了她不可多得的生活调剂。

看起来,她的婚姻并不快乐。丈夫整日早出晚归,与她形如陌路。最基本的夫妻间的情感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冷漠与疏离,使看似完整的家庭濒临瓦解与崩溃。因此,伊拉想用精心调配的午餐,挽回丈夫的心与爱。但事与愿违,送餐员错把丈夫的餐盒给了男主。

于是,一封封餐盒传书,牵扯出一段穿越时空的.神奇的爱情故事。

由最初的陌生,试探,到后来的敞开心扉,相互慰藉,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午餐盒成了他们倾诉衷肠的媒介,更是这段看似离奇却充满温情的虚幻之爱的见证。

事实上,现代文明之印记,在印度无处不在,尤其在信息技术方面,可谓人才济济,引领时代风骚。

但,高额的房价,生活的重压,工薪阶层仍捉襟见肘,只能把家安在孟买偏远的郊区。于是,衍生了一个新的职业——达巴瓦拉(午餐快递)。从接收,传递,到送达,形成一套严密而高效的流水作业。这里,能看到职业人的训练有素,更检验他们的细心与敬业。可以说,如果不是偶尔的疏忽,也演绎不了影片中一段触不可及的恋情。

回到影片,纵观这段感情的走势,男女主人公也曾为对方的柔情难以自持,终于下定决心冲破藩篱欲求一见。

伊拉特意打扮一番早早来到餐馆等侯,内心的焦灼、急切、渴望可想而知。

男主一改往日的邋遢随意,衣冠整洁地坐在远远的角落,不安地遥望着女主,却不敢接触。年龄的差异,经济的困窘,使他猛然从情感的冲动中清醒过来,最终,他选择了离开。

故事的结局,依然扑朔迷离,像这段感情,纠结痛楚,欲说还休。

伊拉终归等不到爱的人,带着孩子去了据说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不丹。而男人控制不住内心情感的煎熬,仍回到原来的地方,痴痴守候。

或许,哪一天,他们有缘再相逢;抑或,哪一天,他们魂归异乡,不再相见……

看这部影片,不禁让人想起《廊桥遗梦》,同样的已婚男女,同样的不期而遇,几乎一样的结局。

不同的是,生活的境遇,迥异的时代。如果说,前者展现给人的是工业文明早期,一幅浓淡相宜的田园风光。而后者,则是现代文明裹挟下,喧嚣嘈杂的城市风情。

很显然,观者的心情也截然不同。前者像一首轻音乐,舒缓、轻松,浪漫抒情,后者则更像一支打击乐,跳跃、紧张,扣人心弦。

虽然,有人对《廊桥遗梦》的爱情观不能苟同,但男女主之间毕竟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并向对方展露真实的自己,彼此爱得缠绵悱恻,浓情蜜意。其结局也未打破传统,女主仍维持原有家庭的和谐。这样的结局,观者似乎也能认可。

后者即使两人情意相投,却始终未能走近对方,反而远走他乡,相见遥遥无期,女主原有的家庭也随之土崩瓦解。这种爱,类似今天的网恋,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只可远观,不可靠近。一旦接近,便消失无踪。缺少现实基础的情感,迟早会烟消云散。这样的结局,观众只能报以沉重的叹息。

绕开爱情,看这部电影的主旋律,反映了现代文明之下,给婚姻家庭带来的冲击及生活的种种重压。

整个电影,反复出现这样的场景:拥挤的火车,往返的餐盒,忙碌的身影。

画面中的人,却呆板,机械,缺少活力。即将退休的男主,继妻子离世后,始终孤苦无依,孑然一身。原本开朗活泼的伊拉,在得知丈夫外遇后,郁郁寡欢,心灰意冷。甚至伊拉的女儿,小小的年龄,也失去了该有的天真与烂漫。

影片中压抑与窒息的气息,令人不得不对现代文明重新审视与拷问:高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是否感觉真正快乐与幸福?物质的充盈,能否等同精神的富足与安乐?影片中,女主心心念念不丹的幸福,是否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批判与嘲讽呢?

或许,小小的午餐盒,带给观众思考的,远不止这些。有人说,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但愿,我们都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