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维多利亚一号》观后感

《维多利亚一号》观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9W 次

彭浩翔太有才,他不是正统的学院派,却总能够打出没有套路的好拳法。叙事的强烈个人风格和对于编剧剧本的潜心研究,使得他向一个好导演方向在不断前行。到了这部电影,他在摄影上的优势更加明显,这部电影溶恐怖、亲情、社会于一炉,彻底的将彭浩翔的创作理念完美的展示了出来。同时,一路磨练走到这部电影创作上的彭浩翔已经放下了所有包袱,编剧是他,导演是他,他能以最大的能量主观的处理影片。让暴力和深刻的社会探讨蔓延开来,这不是一部普通的商业片,它一直在尝试着探讨着问题。

《维多利亚一号》观后感

楼市,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并且热点的话题,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买楼买不起,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本来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一个点。彭浩翔用极度的镜头,血腥与暴力,去解释着这难以逾越现实的无情,命运的残酷的艰难“房奴”面目。现实或者说正统一点的拍法,将这个点纵深进去讲,或许也不过成为另一部《岁月神偷》。当然,小人物疯狂和暴力也可以成为另一部《天水围的夜与雾》。但彭浩翔不是,他的暴力被支离破碎的散落在他那无序的叙事之中,他的目光徘徊在人性与金钱,外遇与健康,现实与批判现实之间。他用血淋淋的视觉去散播思想,这让人更加记得。而电影用主人公嫦姐的遭遇完成了最出彩的叙事。

先让我们从何超仪扮演的嫦姐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吧。用一个字,就能概括她的所有,那就是“钱!”。嫦姐和无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一样,她住的地方很小很窄,很没有安全感,她小时候的生活是用小纸杯自制成对话桶和对面楼房的小男孩“打电话”。这一处细节,想必传递着彭浩翔对于旧香港人文的关怀和对嫦姐心路历程的铺垫。当然,她也经常目睹着街道上的小混混屠戮。于是,她小小年纪就开始很独立,这使得她对母亲说,不想考大学,想快点赚钱,然后买可以看到海的房子。从这一点来分析,她对于金钱的疯狂追逐,她做情妇的原因是有着这样一个解释的。她母亲的死,让嫦姐开始有了新的思考,一方面她依旧爱着自己的父亲与弟弟,另一方面她打着好几份工,有光彩的,有阴暗的。她可以不停的遭受着每天不断被讥笑嘲讽的服务电话。所有的这一切为了实现小时候买房的愿望。所以,她走投无路之际,她变得很疯狂,她为什么杀人?电影没有告诉我们,但笔者认为在这大厦的人死在她的刀下,只因他们住在嫦姐无法住的豪宅。或许这样的解释,比较能和彭浩翔的创作思路吻合。而杀死父亲的,她用的是冷静,心理的扭曲让她为了拿到保险金去杀害自己的父亲。钱,房子出卖了她的身体,代替了她的亲情。但她最后拿到钱,可以买维多利亚一号的时刻,她就甩掉了那个一直将自己的青春与身体奉献给他的男人。

彭浩翔不断的插叙,倒叙,将故事无序化和段落化,外套裹着极度的血腥与暴力。感官的刺激,让我们一开始就很郁闷。开场不久,熟睡中的大厦管理员痛苦的垂死挣扎只是一个小热身。嫦姐在大厦不断的屠戮才是高潮,她没有任何道理的去杀害不相干的人。用很暴力的演,用很写实的喷血,甚至切腹流肠,来丰富细节。没有情理的表现,感官视觉的刺激,越是现实的问题越是暴力的镜头。彭浩翔不停的揪住我们的心脏,不让我们停止。没有理,没有情,践踏了亲情与家庭,藐视着社会与伦理道德。

何超仪在这部电影中的演技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不妨先把这部电影看做《人肉叉烧包之八仙饭店》的升级版。何超仪与黄秋生演技可以进行一番比较,同样是屠戮,却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心态。嫦姐的动机更加复杂,而且十几年后的今天,拍摄手法更加直接,镜头更家触目惊心。更为令人拍案的莫过她的角色本身的女性本色,女人发狂时候的屠戮,更让人揪心。

《维多利亚一号》是一部很用心的电影,或许它的尺度,某些镜头对于一些观众难以接受。但不能否认,彭浩翔用吃人的现实,用楼市换生命,外加情色与外遇,相当巧妙的溶进来。宿命的饽论依旧,可怕的真相依旧,这还是我们记忆中的彭浩翔,不要因为喜欢他的场面而进入对细节的津津乐道;也不要因为讨厌他的镜头而进入对细节的喋喋不休。当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现实依旧,只是情理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