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工作总结 > 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4W 次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1

近两年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严峻形势,加上企业内部矛盾的日益凸现,国有企业面临着企业生存的重大挑战,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十分突出。为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增强公司竞争力,只有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本文以某大型国有企业为例,就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作如下探讨。

一、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

以转换用人用工机制和分配制度为核心,以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和聘用制度为重点,通过劳动合同管理与动态聘用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全员聘用制度、公开招聘和择优上岗制度,通过建立与效益、价值创造相联动、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相联动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形成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与市场规律相适应的、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二、具体举措与规定

1.用人用工制度

(1)改革用人用工形式。灵活实行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实习等三种用人用工形式。针对关键岗位的核心人才(如公司引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职业管理人才;

985或211院校理工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直接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针对临时性、辅助性和可替代性岗位的人员实行劳务派遣,劳务派遣达到一定条件可择优录用为劳动合同用工;部分辅助性的操作类岗位可以实习的形式招聘在校的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生毕业后择优转为劳务派遣用工。

(3)实行岗位准入制度。明确公司各类岗位人员的聘用条件,把好人员入口关。如工程技术类岗位要求全日制二本以上学历,相应专业的理工科毕业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能熟练使用设计软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公司职能部室岗位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或全日制重点本科以上学历,专业知识扎实,有三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有较强的写作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基层单位职能管理岗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专业知识扎实,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写作分析能力;技能操作类要求高职院校大专以上学历,具备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中级以上技能等级。

(4)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员工劳动合同与聘用上岗相分离的用人用工机制。签订《劳动合同》表明与用人用工建立了劳动关系,但是否上岗工作,仍须与用人用工单位签订《上岗合同》。凡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试用期合格且具备应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的员工,可申请应聘到相应岗位工作。员工聘用实行逐级聘用、职数控制、聘用公开、双向选择、平等竞争、约定管理的原则。公司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上与员工签订《上岗合同》,中、高层管理人员按任期聘任,一般员工原则上一年一聘。用人单位对聘期内员工的绩效实施年度考核,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决定员工的续聘和解聘。

(5)建立员工退出制度。一是对聘期内绩效考核结果为待提高的人员,将留岗考察或退出原岗位。二是对留岗考察不合格、不服从转岗分配或经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公司可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三是对劳动合同到期的绩效考核为待提高员工,不再续签劳动合同。

(6)加强敏感岗位管理。建议公司将财务、营销、人事、供应、投资、工程建设、招投标等相关岗位确定为敏感岗位,逐步建立此类岗位的回避制和轮换制。实施敏感岗位人员亲属回避制度,公司该类岗位的负责人和相关核心业务人员,原则上不得聘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近亲属。建立敏感岗位轮换制度,对从事该类岗位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必要的岗位轮换,原则上负责人三年一轮换,核心业务人员一年一轮换。

(7)建立内部人力资源统一调配制度。一是因负荷不足、有相对富余人员的单位,在其他单位有相应人员需求时,经与单位沟通和单位富余人员本人同意后,人力资源部门有权直接调配,相关单位必须积极配合;

二是因公司某项重点专业工作需要,经与单位沟通和单位人员本人同意后,人力资源部门有权直接调动所需人员;三是参加公司内部的公开招聘,经单位同意参加和考、面试考核合格的人员,可直接调入需求单位。

(8)健全全员绩效管理。建立健全以目标管理为重点,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员工的业绩档案。通过实施设定绩效目标,进行绩效沟通,实施绩效考核和运用绩效结果的完整绩效考核循环,实现绩效考核的闭环管理。将绩效考核与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岗位调整、薪酬分配和职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收入分配与绩效考核挂钩实现工资能增能减。重点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新进人员的绩效管理。其中,中层管理人员采用目标管理和关键业绩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绩效管理,专业管理人员以岗位职责为依据着重对其履职情况进行绩效管理,新进人员通过360度评价法进行绩效管理。

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2

三项制度改革事关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制度流程、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突显其艰难性和复杂性。但从我公司内部改革方面看,要立足于公司经营环境和管理现状,充分认识和考虑内部管理水平和发展不平衡及管理基础、企业文化差异等因素,系统思考、统筹谋划、分步推进,把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作为推动企业发展和改革的必要路径,更是实现创新和融合的重要手段。以着眼发展,正向激励,解决问题,建机立制,有序实施。

一、围绕抓管理,建机制。不断完善和健全与新的管控要求相适应的制度和标准体系,使人力资源体制机制与人才发展要求相适应,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全面提升员工素质,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服务和提供支撑保障。

一是着力加快规范基层组织机构设置,推进“三定”实施工作;

二是做好用工接续计划和人才建设规划,不断调整和优化用工策略,完善新、老厂之间人员合理流动和配置机制,新建电厂项目优先内部调剂和优化内部人力资源结构、老电厂输出人才和自然减员适量补充大学生调整人才素质结构、相关超编超员单位从严控制,确保“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步骤、有依据

三是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创新激励机制、深化约束机制、加强总部机关能力建设,推进管理、技术、技能三条职业通道,使各级员工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有定位,有方向,有奔头。

二、围绕抓队伍,促发展。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在人才优先发展、人才服务发展方面进行有效的开发。使人力资源能力素质与公司发展要求相适应,使员工职业发展意愿和公司发展需求相匹配,促进人才建设,全面推开“模块化”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以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为中心,着力建设“双师型”人才队伍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顺畅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一是重点提升领导干部和后备人才的责任意识和能力素质,设计专题培养方案和计划;二是提升专家及技术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引领作用,采取课题攻关、导师制等方式,促进技术人才的成长和充分发挥影响力和带动力;

三是提升技能人才的一岗多能和应用能力,通过模块化培训、持证上岗、师徒结对、岗位练兵等有效方式强化培养。

三、围绕推转型,促提升。立足公司发展目标,协同专项管理提升,不断丰富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和方法,推进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促进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优势转化,人力资源管理具备较强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重点创新人才选拔任用形式,鼓励和支持基层缺员岗位和管理人员竞争性选拔;二是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推进各单位之间、总部和基层单位之间的人员交流,鼓励优秀人才到偏远地区挂职锻炼。同时加强技术、技能人才的内部流动和优化配置,以老带新,以高促低;

三是创新人才薪酬激励手段,完善工资总额、经营者年薪、员工绩效三者有机结合的管控机制,优化安全生产、发电量等单项奖分配办法,优化各层级员工收入比例关系。四、围绕抓基础,求实效。在加强公司管理、文化、思想、政策、制度、流程等多个层面融合过程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并加快融入各项业务和体系建设中,重视员工队伍的思想、观念建设,增强管理有效性和提升管控能力。

一是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基层征集意见中提出的人力资源专题问题,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和专业制度建设; 二是规范公司人力资源各项业务工作,满足公司人力资源管控需要和业务工作。三是以抓实人力资源日常基础工作和人力资源自身队伍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建设,提升人力资源部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3

“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中最根本的制度,也是出版单位内部微观管理的基本内容。在这种体制背景下,以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根本制度为突破口,对整个内部运行机制进行改革,这既是经济体制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出版单位的现实选择。三项制度改革的难点与症结集中体现为旧有体制束缚与企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在于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劳动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在出版企业内部,只有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以岗位管理为核心内容的、面向全体员工的统一的劳动用工机制和收入调节机制,因身份不同而产生的劳动特权和分配特权将不再存在,竞争将在更加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展开。我社通过讨论,总结意见如下:

一、“员工能进能出”

伴随国企转型,国企中的人员也经历着转型。国企中的优秀人才接受新观念、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不单适应转型后企业的需要,也保持了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力,有能力有机会自主选择企业和工作。另外一部分员工,由于企业计划安置多、培养机制少,加上自身的观念与能力问题,导致市场适应性差、生存能力低,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保护”。因此,国企内部劳动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也牵扯到很多社会问题,如何在保证平稳、安定的前提下,使国

企内部劳动制度改革得以落实,需要考虑“增加投入”的策略。

我社亦存在部分人员需要分流的问题,资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国家需要为员工过去几十年为国企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作出认可和补偿,也需要为员工过去没有得到足够的职业培训和培养予以补偿。希望集团能为各出版社向政府争取政策及资金以解决人员分流问题。

二、解决员工身份障碍

由于过去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复杂,涉及“干部、集体工人、自聘人员”等各种成分,现在在企业机制下人员成分的弊端逐步显露出来。因部分集体工人和自聘人员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但鉴于其身份在竞聘、职务安排等过程中始终无法给予合适的安排。故希望集团能针对该情况,打破身份问题,制定合理政策,为一些优秀的工人争取工作利益,也为我社培养优秀人员提供更好的平台。

三、分配制度改革——效率与公平的双重挑战

在三项制度改革中,分配制度的改革涉及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它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是整个改革中最敏感的地方,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为三项制度改革的落脚点,改革实践中着力较多的也往往是这一部分。但综观整个行业的改革进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仍未能充分体现,体制性弊端依然突出。

一是职工收入的很大部分未能和企业效益挂钩,固定收入在职工收入总体构成中所占比例仍然偏大,未能充分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的变化。现行的工资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行政色彩十分浓厚,工

资确定的主要依据是职工的身份背景,如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等,核心因素是资历的积累。

二是新旧体制下的员工存在差别待遇,同工不同酬。目前出版单位聘用员工的待遇千差万别,大部分是通过劳动合同约定,领取固定报酬。相对于正式职工的工资性收入来说,聘用职工的报酬标准本身就不算高,加之其收入与工作业绩不能挂钩,势必影响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分配形式单一也是目前分配制度改革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尽管改革已经历十余年,但分配制度的总体格局仍未有大的改变,工资加奖金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该模式形式单一,办法不多,机制不活,导致在分配中生产经营一线人员和辅助工作人员拉不开差距,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拉不开差距,总体上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色彩依然相当浓重。

四、干部能上能下

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通过改革,出版单位内部干部选拔任用的操作程序及规范有了一定改革,公开化、透明化的用人机制打破了以往干部人事管理中的诸多积弊,通过竞争上岗等操作方式,调动了积极性,培养了竞争意识,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干部任用中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等陈规旧习,干部人事管理观念得到更新。从实际效果看,由于劳动用工制度方面的改革不彻底,出版单位职工队伍缺乏必要的流动性,不需要的人出不去,需要的人进不来,造成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干部的选拔任用必然受到限制,缺乏竞争。

综上所述,我社支持集团关于各出版社三项制度改革的倡议,但也对目前改革的历史性局限保持清醒的认识。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旧有体制安排的过多让步,改革的思维和举措更多地定位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原有制度框架更多的是变通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改革对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或许远远大于实际的制度性结果。我们希望集团尽早出台三项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尽快开始三项制度改革的进展,以进一步激发各单位的积极性,推动集团整体的快速发展。

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4

新年伊始,工厂进行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新起点、新希望”,一年来,车间在厂领导班子、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生产为中心,克服人员紧张、管理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不断强化车间基础管理工作,狠抓落实,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车间的综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轨。车间在上级职能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车间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一年的生产任务,现将20xx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升工作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是学习,提升工作能力的源泉还是学习。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在过年的一年中,由于工作经验的欠缺,我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了这些不可或缺的经验,现在的我工作起来明显会感觉较之以往更加的顺手,其实所谓事倍功半,所谓厚积薄发,就是每天都要尽可能地累积进步,哪怕只是几处“微不足道”的细节,天长日久下来也是一笔可以极大助力工作的财富。

我坚持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质不断提高,更好地适应工作任务需要。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提高觉悟,认真学习集团与分公司各项工作会议精神,以一位党员的标准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保证工作任务和思想与党总支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牢记“知识就是生产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吸取高质量的管理模式、高效率的工作思想,并将其应用在实际工作之中。在开拓了眼界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认真学习集团和公司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贯彻公司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在管理中总结经验,在工作中不断进步。牢固树立以党为核心,服从组织管理的正确思想意识。

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提升工作质量

继续发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地开展工作。努力熟悉车间的各项工作。经常组织并参加车间的各项培训。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提高车间员工的整体技能,便于更好的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完善加强车间的日常管理制度,行不定期的检查。我始终坚持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为工作宗旨,认真完成好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做到不辜负领导信任,不愧对同志们的支持尊重。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车间生产时,我经常在车间、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工作效率。设备出现故障时,放假期间,我带领值班人员认真做好工厂交给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与员工们同甘共苦,充分发挥了车间带头人的作用。

三、强化管理,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员工思想素质

群众是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而员工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完成情况。车间每月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教育大家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把个人的命运和工厂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把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奖惩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奖勤罚懒,让大家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进步才能与企业共同发展,从而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了车间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做好车间员工的思想工作,我们把员工的困难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在工作和生活上不断关心他们。

当员工的家庭出现困难时,我总是带领大家,齐心合力,伸出援助之手,给困难的家庭带去集体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这种做法大大的增强了员工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5

财政部从1999年开始,推行以部门预算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国库支付司,选择国务院六个部门作为国库集中支付试点,标志着这项改革即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国现行的财政资金缴库和拨付方式,是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帐户分散进行的,这种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运作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主要弊端是:重复和分散设置帐户,导致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财政资金收支信息反馈迟缓,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经济提供准确依据;大量资金经常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使用效率;财政资金使用缺乏事前监督,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因此,必须对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建立起以部门预算为基础财政管理制度。

一、财政三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财政三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建立和完善以部门预算为基础,国库支付和政府采购为主要形式的财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其原则是:有利于规范操作,有利于管理监督,有利于方便用款,有利于分步实施。

二、财政三项制度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1、部门预算,是指将原来各类不同性质的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成为一个覆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实行部门预算以后,预算编制直接细化到单位和项目,公开透明,按照法定程序经过人大审议批准后执行,不得随意改变,增强了预算恶毒严肃性,有利于预算的执行和监督。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集中在财政收入方面,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相对滞后,预算管理制度基本上沿用旧的做法,采用“基数增长”的方法,预算编制较粗,支出额只能增不能减,预算分配透明度不高,脱离监督,预算约束软化,预算资金分散支付和储存,单位预算内、外资金不能统筹安排使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这些问题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制约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采用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已是势在必行。

对预算单位实行部门预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对规范部门预算管理,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2、国库支付,也称国库单一帐户制度。是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是: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

3、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订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国家财政三项制度改革是相辅相成的,部门预算是基础,国库支付、政府采购是手段。部门预算搞好了,可为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提供基础条件和依据;国库支付和政府采购是预算执行的保障,搞好了可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从而使财政

改革各个环节配套连贯,并不断深化完善,使财政资金发挥出最佳使用效益。

三、财政三项制度改革给事业单位带来的影响

实行部门预算以后,作为基层预算单位所有的收支都要在一本预算中体现出来,这有利于单位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使用各类资金集中解决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避免部门内部各管一块,造成家底不清。

实行部门预算以后,为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提供基础条件和依据,可使财政改革各个环节配套连贯,并不断深化完善,使财政资金发挥出最佳使用效益。

实行部门预算,使财政分配与部门和单位职能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财务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和财务监督职能。就必须:

1、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

2、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3、规范支出拨付程序;

4、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工资支出、购买支出、零星支出

由于流域机构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思想观念亟待更新。管理方式落后,资金使用上缺少经济效益和成本概念,一些无效投资和浪费现象都被社会效益所掩盖;历史形成的沉重负担,机构设置重叠,臃肿,部门职能交叉,人员超编;单位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收入少,并且不稳定,流域机构单位存在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部门预算改革与单位的实施。为使部门预算能够顺利实施,把预算改革与单位的体制改革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借实行部门预算之机把单位的改革推向深入,必须作好以下几项工作:

1、界定清楚单位应承担的各项职能,围绕单位职能编制预算

2、对基层单位进行认真清理

3、部门预算的重点要转向基层

4、加强收入管理

5、提高认识,搞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部门预算改革与国库集中支付配套实施,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帐户中封闭运行,预算单位基本上见不到实拨资金,有效的防止了财政资金被层层截留、挤占挪用,财政监督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部门预算一旦批复执行,不允许随意改变。

针对改革带来的新的变化和影响,作为这项改革的试点部门,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和政策,提高认识,尽快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研究制订相关的实施办法和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水平。

1、要认识到部门预算的严肃性,提高执行预算的自觉性,克服办事、花钱的随意性和长官意志、先斩后奏等,真正作到无预算不支出,无计划不办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2、按部门预算要求,水利基金、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必须实行项目管理。所以要抓好项目储备库建设,结合单位近期和长远规划,根据轻重缓急,筛选出单位的建设、发展项目,认真进行必要性、预期效果分析,在作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出高质量的项目预算。

3、要加强预算执行中的分析总结,特别是支出定额方面的问题,要结合实际提出修订建议,及时向上级反映,不断提高预算的编制水平。

4、建立和加强预算管理机构,配备较强的财务、工程专业人员负责单位的预算编制、上报、调整和监督执行。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和投入,缩短预算编制审批的时间,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