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俗世奇人读后感[精品]

俗世奇人读后感[精品]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7W 次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俗世奇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俗世奇人读后感[精品]

俗世奇人读后感1

寒假里,我看了冯骥才的小说《俗世奇人》,书中讲述了旧时天津卫的奇人的故事。之所以被称为“奇人”,是因为他们有奇特技艺或做出怪异举动的人,作者用滑稽幽默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六亲不认的苏七块、力大无比的张大力,刷墙不沾衣的刷子李等人物。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酒婆》这一篇,主要讲述了酒婆一直喝小酒馆里掺了水的酒,乐在其中。可是,有一天,她喝了良心发现的老板不兑水的真酒后,丢掉了性命。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这篇文章没有直接描写酒婆的外表,而是使用了侧面描写,写了她酒后的身姿和步伐,一个醉了酒的.老太太就跃然纸上。

酒婆人是醉醺醺的,但心里却跟明镜似的,她明知道这酒里掺了水,但对于酒婆而言,她要的只是片刻的麻醉与酒劲,但这是自我麻醉与自欺欺人的表现。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想了想,我也像酒婆一样干过这种事情。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有事,要出去一趟,出去很长时间,叫我一个人在家里好好做数学卷,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爸爸妈妈一走,我就开始玩起了游戏,心想:“打完一局再做功课,时间肯定还绰绰有余。”游戏真精彩,当楼道上的脚步声响起时,我立刻慌了手脚,最后就完犊子了……从此,我们家又多了一条规矩,玩游戏一定要在爸爸妈妈的监视下才能玩。

俗世奇人读后感2

真正能深入人心的书其实很少,但冯骥才老师的《俗世奇人》却做到了。

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

泥人张,有着独特技艺和鲜明性格的民间奇人,捏泥人时的精湛熟练,变幻莫测,成型泥人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手法堪称一绝。仅仅是技艺的精湛也不足以表现泥人张的“奇”,面对海张五这样猖狂蛮横的.权势,没有溜须拍马,没有阿讷奉承,而是抬起头,挺着胸,勇敢地面对恶势力。他显露出的是来自民间艺人的傲骨,默默无言却出奇制胜,凭借过人的智慧回应了海张五的挑衅,值得我们钦佩。

刷子李,在粉刷这普普通通的行业里竟干出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刷墙时的悠然,似乎在完成一件美妙绝伦的艺术品,绝妙的粉刷技艺好似艺术之海中磅礴的浪尖,令人啧啧称赞。标新立异中,他却对自己严格要求,如此的自谦,如此的决心确实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

在平凡的生活中,这些有绝技的奇人,生活会平淡吗?

没有真本事,岂止平凡、平淡,还会更加糟糕,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我们要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淡,就得靠那份独一无二的才艺。奇人的技艺并不是上天赐给他们的,而是他们后天不屈不挠的努力与磨练。最重要的,是贵在坚持,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必追求样样精通,完美无瑕,唯有在一方面,做到精细,才能做出最优秀的自己。

俗世奇人读后感3

假期,我随手拿起一本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翻开就被其中一篇《苏七块》的标题吸引住了。

苏七块的原名叫苏金散,是一位外科名医。他在给人做手术时,操作的动作像闪电一样快,当你还没感到疼的瞬间骨头就接好了。但是他有一个习惯,所有人找他治病,无论情况多么紧急,病情多么严重,都要先付七块大洋。你说,这是嘛习惯?我看到这儿时,心理觉得这样不好,认为他没有善心。作为一名医生万一遇到一个病重病急的人,难道真见死不救?

带着困惑我读了下去,读到最后,我明白了个道理:规矩就是规矩,规矩是永远不能随意改变的。他在行医过程中确实遇到我担心的情况,他坚持收钱,最后还是他的牌友捐的钱让他医治病人,但是在病人治好后,他悄悄地把钱还给了牌友。我发现他是善良的`,是有爱心的,只是立下的规矩不能改。

想一想在我的生活中也是这么一个道理,老师说过的法律法规、校规、班规,这些都是不能违反。上学期学校开展过安全交通规则的学习,然而我有一次因为上学快要迟到了,焦急的在十字路口等红灯过马路,当时看到左右没有车,就心存侥幸地跑过马路。现在想起来,我知道自己错了,规章制度是不可以因为各原因而置若罔闻,苏七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本书里有许多奇人奇事,我会一一和大家分享我读书的乐趣和学到的道理。

俗世奇人读后感4

《俗世奇人》里面的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讲得都是发生在码头上的。

动作干净麻利的苏七块;力大无边的张大力;手巧灵活的泥人张……读了《俗世奇人》这本书后,书中觉得让我最佩服的人是——张大力。一听到这个就觉得他很有力气。他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赴赴武功,身强力蛮,力大无边,所以那里的人都故称他大力。天津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之所以力气大这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的原因就是:侯家后有一家石材店,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做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两百。旁观的人不停地嘀咕着,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而猜出它有多重吗?

一天,张大力到侯家后,看到这把锁,也看到了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竹篮子,人们看到了,都赶紧围上来看。只见张大力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遍布笑容老板上来笑嘻嘻的'说:“张老师,您没看锁下还有一行字吗?”张大力怔了一下,石锁下写着:唯张大力不算!

张大力扔了石锁,扬长而去!

我最后的感受是: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出生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 ,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

俗世奇人读后感5

借着暑假的闲暇时间,我重新翻阅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尽管初中时有所阅读,但有点记不清了,所以我决定重新阅读这本书。

这是一本小说,讲的是旧时天津卫里那些十分有名的人,这些人大都是平民出生,但个个都身怀绝技,为世人所惊叹,书中有十多个篇幅,讲的是不同职业,不同身世,不同绝活的人,作者把这些人写的活灵活现,有趣极了。

书中难免有些奇人会吸引我们读者的兴趣,泥人张在我眼中就是一个特立独行,有骨气的人。他怀有一身好绝活,捏泥人是他吃饭的.手艺,他捏的泥人活灵活现,生动传神,招人喜爱,天津界排第一。有一天,海张五在天庆馆侮辱泥人张,海张五是个有钱人,横行霸道,当官的也让他三分,但泥人张不把海天五放在眼里,他只管喝酒吃菜,忍无可忍后抓了把泥,在袖子里捏出个海张五,啪的一下放在桌上,走了。之后,摊子上就整了一出“贱卖海张五”,引来了重人说笑。不久,海张五花了大价钱买下了所有的泥人,据说连模子也买走了,这事在天津卫闹的沸沸扬扬,好一阵子才停呢。

有趣的故事情节是我阅读这本书的动力,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很多突出的文笔,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写人物时该怎么写更生动,这本书就是很好的教材,或者事情首尾串联,需要做怎样的手法,怎样更好地作好前后呼应等等,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很多。也许我第一次看时是看书故事和人,再一次看时就会留意书中的有趣写法。

我也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也许你早早看过了,不过再看一遍这本书时,一定会像我一样另有所获。

俗世奇人读后感6

一本好书,如冷冬中的一壶暖茶,让人们觉得一股暖流从始至终浸透心灵;一本好书,如一盏清晰的明灯,时时刻刻照亮我们心中正确的道路;一本好书,如一只渺小的小船,引领我们在广阔无痕的知识海洋里傲游。而这本好书――《俗世奇人》让我懂得了怎么样去对待他人。

冯骥才,是当代著名的作家、画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珍珠鸟》、《神鞭》。

《俗世奇人》这本书是尤三十六个故事组成,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分别是《小杨月楼结义李金鏊》和《龙袍郑》。

《小杨月楼结义李金鏊》主要讲的是:小杨月楼在困难时去找了李金鏊,李金鏊很大方的就帮助了小杨月楼,两人结义后,小杨月楼又帮助李金鏊。

《龙袍郑》主要讲了:皇上吃郑老汉的面鱼,喝了郑老汉的`茶后,赐给了他一件龙袍。

这两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以后一定要大方待人,不要小气。要向李金鏊、小杨月楼和皇上一样大方,乐于帮助其他人。这两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有一次,我带来了三支钢笔来到了英语班,突然前桌向我借钢笔,我脱口而出说了一句:“对不起,没带!”现在想起真是羞愧。

好书,能使你畅游魅力多姿的知识海洋;好书,能带你去探索古今中外的趣事奇谈;好书,能使你明辨是非,分清美丑,为你指出生活方向,教给你做人的道理。

俗世奇人读后感7

很多外国朋友都说中国卧虎藏龙,一听这些话,我就想起《俗世奇人》,一想起《俗世奇人》,就想起刷子李,一想起刷子李,我就想起另一个人——“积木赵”。

“积木赵”可不在《俗世奇人》里,他只是我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伙伴,不过再普通的人也有自己的'长处,而他的长处就是搭积木。他对自己的能力感到非常骄傲呦。就说那次吧,那天我们三四个小伙伴一起玩乐高积木,拿材料时我们几个串通好,把有用的都拿走,给他剩一点基本不用的,看他怎么搭。

没想到他却一点也不慌张,还用眼睛瞟了我们几眼,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我拼到一半,想回头看看他没有材料怎么搭,并准备趁机好好嘲笑嘲笑他!但一回头,我简直不敢信自己的眼睛了,那几个零零散散的材料被他的“魔术手”一装后,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快要完成的小汽车,而且是一辆老爷车,十分精致帅气,跟真的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能开一个不能开。我的眼睛都看直了,哇,他真神了!用这么一点零件都搭出了一辆豪华的车,那如果给他多一些零件,是不是就能搭成房子了!我的大脑开始无限幻想。从那时起,我就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且再也没有人敢嘲笑他了,他“积木王”、“乐高王”的地位也没有人可动摇了!

说到现在你应该很好奇他几岁吧,告诉你们,他只比我大两岁,长得还没我高。当然,“积木赵”的传奇仍在续写,今天搭车,明天搭房,那后天呢……

俗世奇人读后感8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天津卫是天津的古称,当年,它既是水陆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瞩目的开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他们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他们中间既有凭着一把钓竿把鱼钓绝的大回,也有只认牙不认人的牙医华大夫;既有专会溜须拍马的“死鸟”贺道台,也有抠团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泥人张”。这些“俗世奇人”,在作家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个个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从《俗世奇人》这本书中我学到许多的知识,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我们应该去发现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他们是好还是坏,因为他们总有一个优点,不要只看见别人的缺点,我们要去仔细观察发现,优点每个人都会有,但就要看你有没有发现他们的优点。我们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俗世奇人读后感9

《俗世奇人》这本书十分好看,里面介绍了36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本书作者冯骥才将他们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吸引人的眼球。

《俗世奇人》这本书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有从来没笑过的“冷脸”,有卖糖药的`“四十八样”,还有以假乱真的马二。但是最让我难忘的仍是好嘴“杨八”。杨七和杨巴是搭档,他们一起开了一家茶馆,生意十分兴隆。我从“杨七自有高招,他先盛半碗秫米面,便撒上一次芝麻,再盛半碗秫米面,沏好后又撒一次芝麻。这样一直喝到碗底都有香味。”“芝麻必得炒得焦黄不糊,不黄不香,太糊便苦;压碎的芝麻还得粗细正好,太粗费嚼,太细没嚼头。”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杨七手艺很好,但光手艺高也没有用。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

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杨巴好嘴名不虚传,我从“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计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这句话看出来。

《俗世奇人》这本书十分好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的绝活,推荐你们也去看看。

指导老师点评:推荐一本书,作者能抓住印象最深的一点进行说明,小作者对杨巴的能说会道作了描写,很有趣,这本书还有几个人个性特异,可以稍作介绍,吸引作者的眼球,使读者迫不及待地看这本书。

俗世奇人读后感10

《俗世奇人》这本书写的是老天津的奇人异士,这些人都有一技之长如正骨的、卖药糖的,看牙的……又热又辣又爽又嘎又不好惹。这本书幽默有趣,运用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文章内容引人入胜。

作者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他是中国当代画家、作家,我们学的《珍珠鸟》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三十六个故事中我最喜欢泥人张这个小故事。泥人张原名张明山,他最喜欢去两个地方:一个是东北角的戏院大观楼,另一个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在那他就为一件事:看角色。一日下雨他去天庆馆里饮酒,忽然走进来三个人,其中一位是贩盐赚下金山的“海张五”。这位“海张五”嘲笑泥人张并拿他找乐子。泥人张不急不恼,从鞋底抠了一块泥,左手飞快地捏了起来,捏完后他将捏好的泥团放在桌子上并转身离去。那泥团让人叫绝:好似把张五海的`头割下来放在桌子上一样。张五爷不服气,过了几天泥人张就生产了一二百个张五爷的泥像,上面还贴着一个白纸条:贱卖张五爷,后来海张五没办法只好花下大价钱买了这些泥人。这个故事十分生动,让我了解了天津人不一样的生活和奇特的手艺。

在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很平凡但不平庸,他们工作专注,富于创新,也非常敬业。每个人都把拿手好戏做的更精湛,而这些拿手好戏都是他们多年练习所积累而成的,这就是“匠人精神”。记得秋山利辉在所写的《匠人精神》这本书中提到过:“无论在哪个行业,想要成为一流的人才,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一边挥洒汗水,一边锻炼积累自己的实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是啊,勤奋不懈是匠人的基本,不忘初心是匠人的明灯,拥有这两件法宝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俗世奇人读后感11

今年学校发的《寒假特刊》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有《西游记》、《俗世奇人》、《班长下台》、《王子与贫儿》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俗世奇人》这本书。

《俗世奇人》特别有意思,里面说: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于是,冯骥才先生亲自把这些来自民间的故事一一生动地写了下来。

这本书里,有苏七块、张大力、蓝眼、刷子李、背头杨、黄金指、狗不理、泥人张等等,我喜欢的'人就是泥人张。故事里,泥人张经常去北关口的饭馆,有一天他一个人在天庆馆里饮酒,这时张五爷进来了,大家都停住了筷子,唯独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没把张五爷当人物。张五爷便在边上取笑泥人张,泥人张便用鞋底下的泥巴捏出个张五爷,结账走人。张五爷说这破手艺贱卖也没人要。泥人张便用模子成批生产了泥人“海张五”,并写上“贱卖海张五”,最后张五爷不得不花大价钱把模具和泥人都买回家了。看得我心里直乐呵,脑袋里全是张五爷灰溜溜的样子,不停为泥人张叫好。

《俗世奇人》里讲的都是小人物,读的时候,我就感觉冯骥才先生正陪着我,在我的对面和我聊天,讲讲这个能人,说说那个人物,听起来都是稀松平常的人和事,但这简简单单的故事中却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乐趣。这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而且都是看家本领,这让我想到,想要在世界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就得有自己的本事,并且与众不同。如果天天混日子的话,连这样的小人物都当不上。

俗世奇人读后感12

今天我看了小说《俗世奇人》,听过一句话”平凡的人过着不平凡的生活“在我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会想,”这里面的人是天生的有超能力的吗?“可当我看完了第一个故事《苏七快》的时候我就不那么认为了,应为我发现里面没有一个人是天生有超人的能力的,他们都失去勤学苦练使得他们有了惊人的能力,就像有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们也一样,只有勤学苦练我们才会有好的成绩但是在当中最让我有感受的就是《刘道远活出殡》。

里面讲了:刘道远是社会上的小混混,但混混分为两种,一种是武混混,用武力来抢钱,第二种是文混混用手中一支毛笔提吃官司的买卖家代理讼事,刘道远是文混混,他是一个好人,谁家缺钱他义不容辞的发银子,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如果我死了,大家是什么反应呢?“于是,他假装死了,在棺材里,结果,那些不认识的`都来拜他,对他十分恭敬,反而那些他的好兄弟却来捣乱,甚至有人让他家的狗把”遗照“前面的包子吃了后来他被运到灵车上是,好的武混混来拦住他的灵车,要求把遗物搬走,刘道远真的忍不住了,从灵车上跳下来,把那些围观的人都吓跑了,连前面的混混也跑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有些你的朋友不一定是真心想帮你的,有可能他只是装模作样好像很帮你,可是你没看到的时候他有可能在害你,而你无意间帮助的的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也会帮你。

总而言之,这个故事让我十分难忘,并让我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

俗世奇人读后感13

苏七块,正骨拿环,只见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擦咔擦”,不等病人觉得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刷子李,刷墙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张大力,人如其名,力大无穷,听说有一块石锁上还写着:“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大回是垂钓能手,只凭一根竹竿子,一个针做的鱼钩,一根纳鞋底子的细线绳,还有一片鸽子的羽毛做鱼漂,蹲在坑边,顶多七天,能把坑里几千条鱼掉光了。

书里奇人还有很多,比如泥人张、蓝眼、狗不理、好嘴杨巴等等,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在天津卫名噪一时。

读着作家写的故事,我有时笑出了声音,有时也愁眉不展,有时竟然手舞足蹈。但更多的是思考,作家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它除了娱乐之外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我默默地思索着:我读懂了什么?难道作家是想告诉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奇人”?只要你能找到自己的长处,并持之以恒努力练习。

留意身边的同学,不也有那么多“奇人”吗?有同学画画,画什么像什么;有同学口算每次都最快,而且不错一题;有同学背课文超快,总是第一个会背,还一字不落;有同学短跑特别厉害,一不留神就到了终点;有同学乐感特别好,只听过几遍歌曲,就会哼唱了……究其原因,除了天赋以外,更重要的是浓厚的.兴趣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可见,每个人都可以是“奇人”,只要我们能找到自己的长处,严格要求自己并持之以恒,就能让自己的技能高于别人,就有可能成为三十六行里那一行的状元。

俗世奇人读后感14

上学期我读了一本好书——《俗世奇人》。《俗世奇人》这本书写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奇人们、发生的奇事。这些是我们生活中所见不到的,作者冯骥才就将他们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在众多奇人中,我最喜欢的还要数刷子李了。因为我觉得刷子李的刷墙技术真是太高超了。

你看这一句,“别不信,他还跟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刷子李对自己也太苛刻了,你说,这刷墙的人无论是蘸浆还是粉刷,总是会掉一两滴在身上,而且又没人规定刷子李必须保持衣服干净,他还给自己立下这样的规矩,实在难以理解。

曹小三,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上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曹小三惊得目瞪口呆,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哪是一个粉刷匠在粉刷呀!

可是事情好像并不如此,“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了一个白点,如黄豆大小,”难道刷子李的那手绝活是假的?他并不是那么神?枉我那么佩服他!可我总觉得事情还没完。

我继续往下,看着看着,我不禁笑出声来,真是让我松了口气,原来那个白点是一个破了的小洞,刷子李刚才点烟烧的一个小洞,里面的白衬裤映衬,看起来就像一个小白点。曹小三傻了,我也敬佩得哑口无言了!

《俗世奇人》里面没有一个人不奇,也没有一个故事不精彩,我推荐大家看这本书,实在是太精彩了!

俗世奇人读后感15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先生写的一部书,书中讲述了天津卫的一些平凡而又有才干的市井奇人。他们在冯骥才先生的笔下,个个都变的栩栩如生,看到书中所描述的他们,仿佛我现在就在天津卫,正在看他们展示各自的绝技呢!如力大无比的张大力,心灵手巧的泥人张等。在不可胜数的能人义士中,我最喜欢的是刷子李。

刷子李是专门干粉刷这一行的,当时天津卫经常爱把一个人的姓氏和他所精通的专业连着一起,如机器王,泥人张等,他们的外号在天津都是响当当的。

刷子李有一手刷浆的绝活,而且还给自己立下了个规矩:刷浆时必穿一身黑色的衣服,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可当时人们都不相信,直到后来刷子李收了徒弟曹小三后,才向大家证明了刷子李名不虚传的故事。刷子李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告诫徒弟:手艺人必须要有真本事,有本事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而真本事需要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的努力。正所谓的“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看到这里,我就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是半途而废,结果总是碌碌无为。看看刷子李,对照自己,使我意识到了做任何事情,任何工作,要想成为一个佼佼者,需要我们对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要严格的要求自我,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努力进取的行动。告诉我不仅要做“语言上的巨人”,更要做“行动上的巨人”。

读了《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我不仅被刷子李的`精湛的技艺所折服,更重要的让我明白了高超的背后是辛勤的耕耘,努力的拼搏,使我明白了做事要用心,要刻苦。作为一个学生,我也要有一个崇高的理想,我要努力的学习,持之以恒,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