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5篇大纲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5篇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9W 次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5篇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

《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它是由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著。这是李镇西老师多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念。

我在李老师的教育观念中,我不断发现问题,在其中慢慢去体会、理解。从中我从很多的教育实例中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来谈谈我的感受。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对李老师的这些话语我又很深的体会,并且值得我们的深思! 人们都说“幼儿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良心的职业。在这份职业中,‘责任心’是躯体,‘爱心’是灵魂”。每天进入幼儿园的大门面对班级里一大群可爱单纯、性格迥异的孩子,我努力地用自己的责任心和爱心去“教好书”、“育好人”,尽量地从繁琐忙乱的工作中去领悟别样的充实和快乐。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将认真准备每个教育活动,悉心准备每个生活环节,平等的有责任的去对待每个幼儿,重视并保障每个幼儿的安全问题。

比如我们班幼儿各方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孩子说话口齿清晰、语句完整连贯,有的孩子只能断断续续地说出大概意思;有的孩子个性活泼开朗、喜欢与人交流,有的则内向胆小、默默无语;有的长得可爱穿着整洁,有的则灰头土脸邋里邋遢……本着对每位孩子负责的心和爱心我没有厚此薄彼,而是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让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幼儿感觉身边充满了爱,便融入到了这个爱的大家庭。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将爱心和责任心交织在一起,朝着“抬头是天、俯首是地,中间是课堂和幼儿”的意境而努力!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2

暑假中有幸读了李镇西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深有体会。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思考,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而想下自己,有时候为了学生的问题而大声地训斥他们,难道这是爱孩子的表现吗?

李老师对爱的执着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李镇西老师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回首自己曾经的往事,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觉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取让明天更好!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3

教育需要民主

——读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教师》有感

李镇西老师的《在平等中培养平等》一文中写到老师向学生借红笔和学生向老师借喝水的纸杯的细节对比,感受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不民主。回顾教育的过程,许多都是假民主,教育教学中的诸多细节让我们看到自己司空见惯的行为中没有民主,独立、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总习惯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无论学生原有的水平,教师总习惯高高在上,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情感;教师总习惯为人师表,而从未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真正蹲下来,心灵才能得到彼此的感应,蹲下来,教师就能真正理解孩子,教育教学才会真正民主。其实,平等的氛围需要心灵深处的唤醒,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平等来唤醒孩子内心的民主,让这些孩子体会到做一个有尊严的学生,只有这样,平等才会真正深入师生心灵,成为理性的认识,成为一种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育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为了学生的教育;民主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感受到心灵的丰盈和精神的愉悦,感受教育的真、善、美,这样的教育让孩子拥有正直,学会了生存,真正让学生拥有美好的童年,引领学生有尊严的学习和生活。

真正的民主是学生自信的表达,是学生平等的对话,是学生智慧的思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同在蓝天下,引领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4

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第三章“育人之道”。

文章《我们与他们不一样!》里,李老师开学第一天给每位学生的一封信里,把一句话作为礼物送给了所有的孩子:“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我煞是感动。

李老师教育他的学生们,要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他在向学生们撒播着精神,传递着真情。而这何尝不是对教师的一种唤醒呢?做一个“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教师,不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敦促吗?

学生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了吗?会有有多少学生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呢?是否有过让一个学生长大后能以一个成人的智力明白我曾经的用意和苦衷呢?

年前有一段时间嗓子疼,几乎说不出话。有一天早上,在教室门口,一贯可爱的禹辰羞涩地叫住我:“老师,这是妈妈让我送给您的润喉片,请您润润嗓子吧。”目送孩子走进教室,看到曾经因为不做作业被我狠狠批评过的卓来到我的跟前,悄悄问:“老师,您今天嗓子好点了么?”我努力清清嗓子:“还不好。但老师会争取尽快恢复。”他急急从口袋里掏出装在透明袋里的几颗胖大海,递给我,“老师,您泡茶喝吧!”一再地感谢着充满着爱与同情的孩子,看着他笑吟吟离去,也是快乐的。

如果不是读到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文中这一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或许我也只是感动和感谢。在批好作业的间隙,翻阅案头的《做最好的老师》,赫然看到这一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似乎将我一下子唤醒!为什么不用我的感动去给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幸福呢?为什么不让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呢?给禹辰的妈妈发了个短信,除了谢意之外还有孩子在校的表现!没有想到就这一小小的举动竟换来了禹辰妈妈长达四页的回信,让我甚是幸福了好久。

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老师!

另外,在感动之余,我也学并模仿着李镇西老师的方法给我自己的71个孩子也写了一封信,准备本周五装在信封里一一交给孩子,不知道有没有效果,期待之中!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5

刚开始工作时,我对学生充满了热情,觉得他们就像天使般可爱,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这群天使有时会变身成捣蛋鬼,扰乱课堂秩序,让我暴跳如雷。于是很自然的我就学会了急风暴雨的批评和面若冰霜的严厉表情,但是过后我又总是觉得很后悔,有时我想如果我是坐在下面的学生的话,我会喜欢这样一个老师么?我会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去学习么?还是会因为怕被老师骂而只顾的战战兢兢?还是会在高压政策下做一个叛逆者?这些问题一直缠绕着我,我也一直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和学生保持令人愉悦的关系又能保证教学的效果。

当我拿着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时,我觉得就像得到了一本宝典一般,一直困扰我的问题的答案不就在这本书中么!以前一直以为教师是一个重复性的职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教的都是那几本书,等时间长了,闭着眼睛都能倒背如流了。现在才知道当初的想法简直是大错特错,首先是知识上,即使是相同的知识在不断更新的课程标准下也要求教师采用不同的教授方法,教师如果一成不变只能被时代淘汰。另外就是学生,学生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天和他们打交道都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因此教育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天都充满了新的挑战的行业。

书中第一章中的两个小节对我启发非常之大,一个是“童心是师爱的源泉”,一个是“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李镇西老师说“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试想如果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就不会出现“猫鼠”的师生关系了,有的只能是朋友之间的推心置腹和坦诚相待。如果在教师在自己火冒三丈之前,能先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去听也许结果会截然不同,事情也会处理的更好。书中还讲了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教师的尊严不是通过教师的“高深莫测”和“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来获取的,而是他的学生对他道德的一种肯定、知识的折服和情感上的依赖。在这方面我就走过很多弯路,原来我生怕在学生面前失去尊严,所以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往往是把自己的尊严放在头一位,正是这样的想法导致了有的事情处理的有点不分青红皂白,有时也损害了一些同学的尊严,虽然我也能感觉到这些不妥,但却不肯也不敢在学生面前认错,只会在心理暗暗告诫自己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其实现在想想,就在这些想法和做法下,我一直想要维持教师的尊严其实已经在大打折扣了。

李镇西老师还在书中的第四章“走出教育的误区”中讲了很多他和学生相处的真实实例,有成功的教育典范也有李老师总结的经验教训,这些对我来讲都是非常宝贵的,能帮我检查从前自己是否犯过类似的错误或者在将来自己遇到类似事件的时候提供一个依据。

总之,《做最好的老师》为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指明了方向,帮我解决了很多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虽然离做最好的老师这个目标还很远,但我今后的每一天都会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老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6

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一教育专著,收获极大,书中的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本书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点燃了一盏明灯,也为我能走出“教育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信心。

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更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老师想做到最好,对孩子、对教育事业的爱便是那深深的基石。

 一、纯真的爱心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爱的力量是无穷”。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

  二、真挚的情感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曾经班里有个同学,骂人、恶作剧、作业经常不做,上课经常迟到和做小动作,批评教育他当耳边风,嘴上说改,事后还是屡屡犯错,真让人头疼。在一次劳动中,我发现这个学生劳动起来竟那么积极,不怕脏不怕累。我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还让他当了个劳动委员,负责卫生区的清洁。回家后他把我表扬他和当卫生委员这件事告诉他妈妈,说老师多信任他,让他做了卫生委员,这是他从来没有当过的。不过我私下里又把他叫到一边,指出他的许多不足之处,最后我还充满信心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的。”采取先扬后抑的办法教育他,这样在表场之后批评,他进步了很多,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其实就是给学生最大的鼓励。后来他变了许多,纪律明显好转,作业也完成了,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向同学请教,再后来他以可喜的成绩考上了中学。

三、尊重学生

最好的教师要给学生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读书笔记 )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爱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实践中的许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

做最好的老师,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班主任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热爱你这位老师,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才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关心了解学生

做最好的老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学生生病,轻轻关心几句,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开水,学生是不会忘记你的。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爱,我想没有的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

做最好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还要深入了解,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要细致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接触到学生情感的“点子”上,这种接触点就好像是“心窍”,是个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师传授爱的门路。借助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去了解、接近和吸引学生,在平等、和谐中了解学生,获得与学生的共同语言,这是沟通和传递情感的渠道。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往往是通向他们心灵的“捷径”,老师“投其所好”也是爱学生的一种方法。教师要教育学生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要经常深入班级,走访家庭,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面向大多数

教师生活在学生中间,深知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怀与爱护。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个或几个孩子,而是所教的全部学生。但教师只有一个,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这就必须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关心使学生感到温暖,相互影响、帮助、扩大和深化师爱的作用。做最好的教师,爱不是偏爱,要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做最好的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对优秀学生偏爱,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教师对优秀生要严格要求,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十几年的教育经验使我懂得,教师爱学生,不是一个纯粹主观的过程,如果学生从来不向他们信任、爱戴的老师敞开心扉,学生的心灵之门打不开,那么教育就无法进行。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学生向他的老师敞开心扉,是一个彼此促进思想和感情高尚起来的过程。学生只有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灵窗口,才能让班主任更清楚地了解他们奇妙的世界,沟通心灵,教育工作必然会事半功倍的。

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我们的工作也一定会开展的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爱,是启动班主任自身内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道路;爱,是创设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对学生热爱、理解、尊重、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

做最好的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当老师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个学生时,学生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

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7

做最好的老师是我的心愿,于是我选择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虽然与李镇西老师不曾谋面,也没有过交流,但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仅对李镇西老师有了一些了解,更从中获得很多宝贵的财富。

一、要有童心思维

某校初中班有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有几天课堂上神情忧郁,无精打采,原来是她家里的一只小猫死了,因此她非常难过,班主任没有批评她,而是买了一个精美的瓷器小猫送给她,并温和的对她说:“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在你的生活中,还有比死去的小花猫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你的学习。振作起来吧!”这位老师对学生思想开导的很成功,他的秘密就在于他首先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够站在儿童的心态与学生有心灵的碰撞。

二、教师应博爱

有一次,有一个高年级的学生欺负李镇西老师班里的学生,而且那个学生挺不讲理,气急之下,李老师动手打了他。李镇西老师班里的学生大多数是支持李老师的,但有少数同学对他说“您说您不是他老师,可是在所有看见您打人的学生中,您当然还是老师。”是啊,对外班学生的轻视,敌视以及任何不负责任的粗暴,同样会在本班学生中损害自己的形象,降低自己的威望,更为严重的是,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周围所有的儿童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对他们都负有同样的爱和教育的义务。

三、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李镇西老师一直提倡师生之间要平等,教育界流行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对于过去教师伟岸的站在讲台上俯视学生无疑是一个进步,但这句话中“蹲下来”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我赞同李老师的说法,教师走进课堂,学生齐声说“老师好”教师应给真诚的回应“同学们好”,需要被帮助的学生被叫到办公室,教师首先请他坐下,课余,教师不妨与学生一起嬉戏娱乐……这都自然而然的体现出师生尊严上的平等。

李镇西老师对工作认真,对学生用心,并不是以一种敷衍的态度对待教育,他的细心、用心、童心、爱心都是值得我学习,愿我真的像所想的那样做最好的老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8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9

最近,我们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朴实而自然的观点我让我深受启发,读《做最好的老师》的书就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对话,是那样的真实而心动。

“做最好的老师”,是任何一个做教师的理想,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老师》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 《做最好的老师》的话使我备受启发,信心增强,只要自己肯付出,认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把简单平凡的事做好,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那每天就都会有新的快乐。

通过读书,我感受到了《做最好的老师》对教育工作的无比赤诚,要对学生的无比热爱,我也希望自己能以这样的一颗教育者的心,用这种爱心成就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作为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作为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作为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我们每一个人或许不可能成名师成专家,不能名垂青史,但我们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尽我所能做得最好的那一个——做最好的老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0

韩兴梅读本好书,像是给心灵洗澡。《做最好的老师》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这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李镇西老师走进。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给我了一些启示。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

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

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相信我们的真诚和良苦用心会换来学生的进步的。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西巫拉岶有这样的名句:既然我们不是樱,那就不要抱怨别的什么,只要美丽就行,富士山啊,只有一座,并非其它的山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也许你永远也不能成名、成“家”,但是通过自己与自己相比,反思、坚持、

不断提升自己,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你。一位老师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句朴实的话中,蕴涵着极不普通的哲理: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

“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老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1

当我读完《做最好的老师》时,让我感受到了李镇西老师的与众不同,里面容纳了他的教学事例,从他自己的身边的故事讲起,句句诚恳,实实在在,每一节都让我很感动。最让我震撼的是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毫不保留的全部奉献给学生。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名为《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从事教学工作近十年了,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今后我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正像我说过的那样,师生之间的情谊绝非一两个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读完《最好的老师》我发现在这本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是 “爱”,围绕“爱”来展开的,其中谈到的很多经验,很多的理论无非就是要求教师要有爱、感恩、希望、信仰、探索、合作。而自由与自主的“爱”要放在首位,因为没有爱就是没有教育。看到这让我想起来了我们今年九月份的培训,在培训当中张校长和其他老师也多次重点讲到要“爱”学生,并且这种爱要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没有附加值的爱。让他们在我们的关爱当中快乐的学习,成长,让他们享受到快乐。 通过读《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才认识到:要做到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很难,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中氛围。合理运用,会把自己的爱很自然的贯穿在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感染。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2

假期里有幸读了李镇西所着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颇有感受。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思考,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学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而想下自己,有时候为了学生的问题而大声地训斥他们,难道这是爱孩子的表现吗?

李老师对爱的执着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李镇西老师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3

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 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 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 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 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 为同事的好评吗 为校长的表扬吗 为奖金吗 为职称吗 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4

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曾读过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一书,不禁为他的教育机智而折服。万老师在书中叙述了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的成功事例。在实践方面,作者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老师要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书中生动曲折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节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不禁会像孟老夫子一样,发出"教亦多术矣"的感慨。在理论方面,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与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探究了兵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上作出了独特的阐述。

我从事幼教工作已经第十年了,这期间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态问题"——究竟应与学生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面对学生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极大。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5

基于学校的安排,工作之余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其中李镇西老师的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对于作为班主任的我来说影响颇深。

文中李镇西老师说的这样的一句话使我身同感受。李镇西老师说到,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读到这,我不禁想到我们学校的许黎老师,以及还有道口镇二初中的韩长庚老师,她们用爱谱写着自己的教育事业,正是她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爱,才有了置自己身体于不顾,拖着病体继续奋战在教学一线的韩长庚老师,正是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爱才有了许黎老师撇开自己的孩子不管,一心守护着班里他人孩子的身边的感人事迹。

当然他们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和孩子的喜爱,也因为她们对工作的喜爱,使他们乐于奉献,当一个有心人,把每节课都上成优质课,使每节课都能成为高效课堂,最终才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但是我也进入到一个误区,对孩子一味的表扬和激励就是有爱心,而不应该有批评和职责。再次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有时我也在怀疑,对于我们班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包容迁就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在李老师从教之初,他也曾经讽刺过学生,曾经辱骂过学生,曾经体罚过学生。

但是后来他将这一切都变成了教育财富,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误最终将他磨练成名师。给我印象最深还有第八章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后进生的转化。我们班有69个同学,两级分化很厉害,问题学生很多。李老师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采用 0种有效的具体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对手竞赛;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读了他的后进生转化手记——我和万同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为了不失去教育万同的机会,李老师不断鼓励万同,让万同连写三稿,最后抓住“班级的爱就是祖国的爱”这一句闪光的话写的演讲稿,还利用自习课和下午放学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最后终于让万同信心十足地进行了演讲,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掌声。李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

读完他怎样对待“后进生”,我开始反思,作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班,问题学生很多,有了李老师经验,我想在新学期里再面对尚春彪,刘帅鑫,张艺轩等孩子时,我一定活学活用李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到更适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