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读《赏识教育》有感范文大纲

读《赏识教育》有感范文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6W 次

当周弘把赏识教育带给教育界一种新的力量时,全国上下到处是赏识风。在实践中有成功有失败,学习中还有困惑。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结合平时的班级工作。因为我发现这种教育下的学生是自信、大胆了,同时出现了受不了批评、不敢多批评的现象。当我困惑时我看了《反思教育习惯》一书,我明白:“一味地赏识我们的孩子会变得虚伪,时间一长我们的孩子就经受不起生活的挫折”。要使赏识教育能对我们的学生导致成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读《赏识教育》有感范文

  1、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相结合

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批评,而且还要大胆地批评。关健在于批评方式方法,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进行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哪怕一时不理解,长大后也一定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若把“表扬”简单地理解为“鼓励”,只重视正面的赏识教育的误区。如此就会助长学生傲慢无理,成为学生容忍错误的挡箭牌。实际上,赏识并不排斥批评,赏识是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弱点和错误。该指正的问题要及时指正,该批评的错误也决不能迁就。但运用批评要讲究艺术,要以不伤学生的自尊为前提,要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态接受这剂苦口的良药。

  2、赏识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实施赏识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赏识要正确客观分析,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要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了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学生,他们会感到一种虚伪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时赏识不能过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在适当赏识的同时还要多提新要求,使其改掉不良习惯。

  3、赏识教育与奖惩分明相结合

赏识教育包括表扬加鼓励,也包含有批评和惩罚。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鼓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做了好事要得到表扬,做错了事,就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取得心理平衡,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回忆他八岁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他的'评价是“糟糕透了”。他从母亲的“赏识”声中得到爱的力量,是他以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他从父亲的批评声中,得到警告的力量,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作为一个著名的作家。作为教育者,既要当“慈母”,也要当“严父”,对待学生既需要赏识教育,也需要惩罚教育。

  4、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相结合

赏识教育关键在于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提起来。也就是让孩子的无形生命升华的同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有人认为给孩子生命的赏识太多,就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一旦社会上得不到赏识就会适应不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把孩子的无形生命比作一棵树,在生长之初,它接受的赏识多,所得到的养份就充足,成长就快,等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就能经受任何的批评和挫折,那它再大的身躯也无法抵挡丝豪的风雨。其实赏识教育要把握好时机,突出适时渗透、巧妙结合,不牵强附后,不生般硬套,才能找准教育的切入点,才会收到真正意义的赏识教育的实效。

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就象隆隆开过的列车,顺着已有的轨道行驶;习惯会自发地引导我们的感觉、观念和行动。“从来就有的,就一定对吗?”,我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反思教育习惯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真诚的、敏感的心,它需要我们冲出自我禁锢,尝试改变“从来就有”的常规和说辞,哪怕是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