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精品】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

【精品】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5K 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水果切面的形态。

2、通过观察,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水果的表面和里面

2、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水果

1.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水果,小朋友看看有哪些水果呀?

(苹果、猕猴桃、梨……)

2.小朋友仔细看看水果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观察各种水果)

3.如果我们把水果切成两半,会是什么样子呢?

(幼儿讨论发言)

二、课件演示:感知水果的切面

1.观察梨的竖切面。

(1)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种子。)

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说出梨核,并观察梨核的形状。)

(2)小结:我们看到切开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种子,这个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2.通过图片,分别观察水果的切面。

西瓜

葡萄

西红柿

桃子

猕猴桃

草莓

苹果

梨子

柿子

桔子

三、探索不同水果的切面形态。

1.组织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1)猕猴桃的讲种子排列

(2)苹果核的形状。

(3)葡萄的果肉

(4)桔子瓣的`排列

如,香蕉组重点讲外形变化和种子退化,,

2.游戏:找朋友。

请小朋友每人小筐里选一张图片,看看是什么水果的切面,

然后找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和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把图片拼贴成一个水果

3.讲评

今天小朋友发现了很多水果的秘密,还有很多水果有更多的秘密呢,小朋友发现后,可以告诉大家,好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玩变色游戏,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2.能正确进行三原色分类并大胆尝试两种色彩的混合,感受色彩的变化;3.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积极参与交流。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三色纸粘土、透明饮料瓶若干个、塑料筐数个、瓶盖数个、油画棒、记录卡、抹布、水粉颜料

活动重点:

能正确进行三原色分类并大胆尝试两种色彩的混合,感受色彩的变化。

活动难点:能清楚的表述实验结果,并能在记录卡上记录。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三个好朋友也来我们教室了,他们就藏在你们的椅子下面,请你们把好朋友找出来吧。(红黄蓝三色纸粘土)他们也喜欢抱一抱,教师示范:红色和黄色纸粘土抱在一起变成橙色。现在请你给他们找好朋友抱一抱吧。

儿歌:小红和小黄,抱在一起,拧呀拧呀拧,变成橙色画橘子。

二、展开:神奇的`魔法瓶

1.老师今天给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神奇的魔法瓶,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和幼儿拿矿泉水瓶(瓶盖上有颜料),晃动,出现颜色。

2.教师偷换放有其他颜色颜料的瓶盖,再次晃动,变色。

师:谁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的魔法瓶里的水怎么变颜色了呢?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刚才老师换了一个瓶盖,瓶子里水的颜色就又变了,那么,秘密到底在哪儿呢?

(1)观察瓶盖秘密

(2)谈论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之间的关系(教师示范在记录卡上记录实验结果:红色+?==橙色,给幼儿留一个疑问。)讨论: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不同,会怎么样?

3.幼儿玩变色游戏,并记录。

师:请小朋友们选一个和自己瓶子里的水颜色不一样的瓶盖,再次晃动,看一看水变成什么颜色了,并记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总结:色彩真神奇。教师请幼儿完成大的记录卡,并选取个别幼儿的记录卡进行展示,总结变色的秘密,再次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三、结束教师提供一幅简笔画和红、黄、蓝三原色的画笔,请幼儿想办法按教师的要求给正确涂色。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2.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展幼儿大小肌肉动作。

3.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一瓶黄颜色的水。

2)每组三个透明的小玻璃杯,分别装有红、黄、蓝色三种颜料及棉签等。

3)记录材料每组一份,涂色纸若干。

4)水果篮样图人手一张。

2.经验准备:认识颜色、熟悉叶子、橘子、茄子的颜色和气球的画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咱班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猜他是谁?

魔术师扮演者:大家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想不想看啊?

二、基本部分

(一)魔术展示。

魔术师:“我这有瓶什么颜色的`水?”(黄色)

“接下来,请你们跟我一起喊一二三,它的颜色就会改变,好不好?”“一、二、三”“变成什么颜色?”(绿色)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教师揭开谜底,将蓝色和黄色的颜料混合就会变成绿色。

(二)幼儿动手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看看你们用这些颜色都能变出什么新颜色?然后把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当魔术师有个小小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3.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三)总结结论。

1.师: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红和蓝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啦?

2.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

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黄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3.幼儿用变出的颜色给水果上色。

三、结束部分

1.总结收获,评价幼儿的表现。

2.展示幼儿作品。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想认识各种各样的蔬菜并不难。因为在超市中随时都可以买到一年四季的新鲜蔬菜。但是,如果你问孩子“蔬菜是从哪里来的?”恐怕孩子们很难给你正确答案,就更不用说认识蔬菜植株,了解它们的生长方式了。针对孩子们这一经验的不足,我设计了《蔬菜从哪里来》这一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对蔬菜进行简单非分类。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记录能力。

【活动准备】

蔬菜图片若干、疏菜整株与部分的课件、蔬菜分类统计表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蔬菜从哪里来?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吃的蔬菜是从哪里来的?”

——幼儿讨论:(从超市买来的,从菜市场买来的,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从地里种出来的)

分析与反思:从这一环节幼儿的表现来看,幼儿对于“蔬菜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只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即便是能说出“从地里长出来的”也只是从大人那里听说,很少有人亲眼见过蔬菜的生长,这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探知兴趣。

二、蔬菜是怎样长出来的?

——教师出示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如:西红柿、白菜、土豆、藕请小朋友辨别一下是哪种蔬菜, 并找出我们吃的部分。

——教师出示蔬菜的整体余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茎叶;有的吃底下的茎)

分析与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图片,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来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土豆原来长在土里,土豆树还开白色的花呢”“原来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随着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声,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图片呈现”的方式总感觉遥远不真实,如果活动当时能带孩子参过一下菜园,相信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也会更透彻。

三、蔬菜分类。

——出示多种整株蔬菜,请幼儿根据我们吃的部分进行分类。大体分为(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

——幼儿分组讨论确定记录的方法,完成常见蔬菜分类统计表。

【分析与反思】

在幼儿分组完成蔬菜种类统计表这个环节,我给孩子们留下了充分发挥自主性的空间,每组幼儿可以共同讨论并确定本组的记录方法(有的绘画、有的用符号代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了他们相互合作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幼儿在小班认识过母鸡,知道母鸡会生蛋孵小鸡,但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幼儿吃过鸡蛋、鸭蛋和鹌鹑蛋,有的小朋友也亲手摸过蛋,但蛋的中间是什么样的呢?各种蛋有什么不同?蛋里面有什么?孩子心里充满了疑问和好奇。本活动通过多媒体、实物、故事,让幼儿知道许多动物都会生蛋。通过动手操作,摸一摸、推一推、敲开看一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获得知识,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和好奇心,并且在活动后仍有浓厚的兴趣继续探索。

活动内容:

1、通过观察几种蛋,知道除了鸡、鸭、鹅会生蛋外,蛇、乌龟等动物也会生蛋。了解蛋有颜色、大小、轻重各不同。

2、认识蛋的外形特征及组成。学习词语:滚动、蛋清、蛋黄、蛋壳。

3、知道蛋很有营养,小朋友要爱吃。

层次目标:

高 能说出5种以上会生蛋的动物,有深厚的观察兴趣,能准确地说出蛋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轻重。

中 能说出3种以上会生蛋的动物,对观察有兴趣,基本能说出蛋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轻重。

低 能说出3 种会生蛋的动物,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会跟着大家说出蛋的形状、大小。

活动重点:

1、知道除了鸡、鸭、鹅会生蛋外,还有许多动物也会生蛋。

2、了解蛋颜色、大小轻重各不同。认识蛋的外形特征及组成。

活动难点:如何敲破蛋壳。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鸡蛋30个、鹌鹑蛋30个、鸭蛋、鹅蛋、鸽蛋各1个、碗30个。

3、母鸡头饰一个,小鸡头饰30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鸡妈妈找小鸡”(师扮母鸡、幼扮小鸡)

今天我带鸡宝宝到草地上做游戏,可淘气的宝宝们不知哪里去了,我得快快找一找。“小鸡、小鸡你们哪去了,快回来呀!咕咕哒、咕咕哒”。“叽叽叽、叽叽叽,妈妈我们在这里”。歌曲《老母鸡》,然后提问:“鸡妈妈有什么本领?”(幼:生蛋孵小鸡)宝宝们想不想知道母鸡是怎样孵小鸡的?小鸡又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多媒体课件“世界多美呀”。

二、哪些家禽会生蛋

1、鸡妈妈生的蛋叫什么?(鸡蛋)除了鸡妈妈会生蛋,还有哪些家禽妈妈会生蛋?

2、播放鹅、鸭、鸽子的图片和蛋一一对应,并说出谁生的是什么蛋。

三、比较蛋的颜色、大小、轻重。

“请小鸡仔细看一看,这些蛋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1、蛋的大小不同。

2、蛋的颜色不同。

3、蛋的轻重不同。

4、教师小结。

四、幼儿动手摸一摸、滚一滚,感知蛋的形状和特点。

1、“摸一摸蛋壳是怎样的”(光滑)“蛋是什么形状的?”“两头是不是一样的`?”(一头大一头小)。

2、“用手轻轻推一推,蛋会怎么样?”(滚动)。

3、教师小结。

五、由表及里,进一步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1、“蛋的外面是什么?”(蛋壳)“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看到里面?”(敲敲蛋壳)。

2、“请宝宝们看‘妈妈’是怎样敲蛋的,然后大家也像‘妈妈’一样敲蛋,把蛋打在碗里,观察黄的叫什么?蛋黄周围粘糊糊、透明的东西叫什么!”(认识蛋清和蛋黄)。

3、小结:蛋的颜色不同,蛋黄的大小也不同;蛋很有营养,大家要爱吃;不同的蛋可以孵出不同的“宝宝”,多有趣呀。

六、教师讲述故事:谁丢的蛋

提问:“鸡妈妈拾到的蛋是谁生的?除了鸡、鸭、鹅和鹌鹑会生蛋外,还有谁会生蛋?”(蛇、乌龟)“还有很多小动物也会生蛋的,你们以后知道了,告诉大家好不好?”

附故事:谁丢的蛋

有一天,鸡妈妈在草地上拾到一个蛋,她想:是哪一个粗心的妈妈生了蛋忘了拿回家,让我去找找吧!鸡妈妈走呀走,见到驼鸟妈妈就问:“驼鸟妈妈,这个蛋是你丢的吗?”驼鸟妈妈看了看说:“谢谢你,这个蛋不是我丢的,我生的蛋挺大挺的。”鸡妈妈又走呀走,看见鹌鹑妈妈又问:“鹌鹑妈妈,这个蛋是你丢的吗?”鹌鹑妈妈看了看说:“谢谢你,这个蛋不是我丢的,我生的蛋是花花的壳。”站在一旁的乌龟妈妈说:“让我看看这个蛋是不是我生的。”鸡妈妈睁圆眼睛奇怪地问:“什么,你们乌龟也会生蛋?”乌龟妈妈说:“你可别小看我们,乌龟也是会生蛋的,可是这个蛋不是我生的。”这到底是谁生的蛋呢?鸡妈妈想:过几天我就孵小鸡了,把这个蛋放在一起孵吧。鸡妈妈孵呀孵,孵了20多天,一个个鸡蛋裂开了,钻出一条长长的、细细的小虫。鸡妈妈和鸡宝宝吓得逃走了!(小朋友,这是什么呀?对啦,这是一条小蛇,小蛇游呀游,游去找妈妈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受火山爆发的现象。

2、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每人一份:粘土做的小火山模型、操作盘、小苏打粉、一个塑料杯、红色颜料、白醋、小勺子;火山爆发的录像资料、操作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小火山爆发。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神奇的魔术。

二、播放“火山爆发”的录像,观察火山爆发时的景象。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上面发生了一件事,请仔细看一看。你看到什么了?为什么山会喷出红色的液体?从哪里喷出来的`?像这样喷出红色液体的山我们通常叫什么?

三、鼓励幼儿做“火山爆发”的实验。

1、看一看。

教师演示

2、问一问

教师提问幼儿教师的操作步骤。

3、做一做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活动情况

个别不成功幼儿的情况。

活动延伸:

了解一些真的火山爆发的情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测并做记录。

2.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重点难点:

1.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船儿向前行》,学习单《浮沉实验记录表》,盆(或透明保鲜盒)、油泥、弹珠、小碗、小石头、纸片、泡沫等物品,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了解实验内容和过程。

1.我们要来做实验,看看手上的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到水里,哪些会浮在水面上。

2.在进行实验前,你需要猜测这个物体沉浮情况,并且记录到学习单上。

3.进行实验后,再将实验结果记录到学习单上,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二、为每一组提供一套材料,让幼儿自由进行实验,教师从旁观察、指导。

三、请幼儿试着讨论物体浮沉的'原因。

1.为什么弹珠、石头、油泥会沉下去?纸片、泡沫却是浮在水面上的?

2.碗怎样放会浮在水面上?怎样放会沉下去?

3.油泥可以捏成什么样子就不会沉下去呢?

四、请幼儿将油泥捏成某种造型,使其可以浮出水面。教师请成功的幼儿和大家分享他(她)的方法,再请幼儿将这个方法记录在学习单上。

五、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内容,看看书上的方法是什么。

六、请幼儿都将油泥捏成油泥船的样子,然后试着在其中放弹珠、石头等物品,看看各自的油泥船能承载多少物品。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熊猫的外形特点,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

2、了解动物、兽类、野兽、熊猫的关系,学习归类,并学习用比喻、形容词来描述熊猫的形态。

3、知道熊猫是我国独有的野生动物,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幻灯片—熊猫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熊猫,引发幼儿对熊猫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谜语: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里安家。

二、观看幻灯片,感知像猫的外形特征。

1。提问:你知道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熊猫长的是什么样子?他们喜欢吃什么?

让幼儿和同伴自由交谈。

2。教师讲解熊猫生活的相应区域“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知道熊猫是杂食动物。

三、感知讲述熊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1。讲述熊猫的外形特征。

2。提问:熊猫的头上有什么?身体是怎样的?身上有什么?熊猫的.身上和身下有什么?

3。引导幼儿自然的表述自己的观看感受,有序的梳理熊猫的形态。

表达自己对熊猫的喜爱,讲述熊猫性情温和、憨厚、胖嘟嘟的样子,十分逗人喜爱,

以及熊猫走路、爬树慢悠悠的姿态。

教师:你知道熊猫喜欢生活在哪些地方?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四、知道熊猫是我们珍爱的国宝。

1。教师:熊猫为什么是我们中国的动物宝贝?

(熊猫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动物,熊猫的数量很少,熊猫生出来的宝宝很小,只有150克,

妈妈每次只生1—2只,两年后离开妈妈生活,寿命只有20—30年等。)

2。教师:熊猫被全世界人们喜爱,是我们国家珍贵的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除了在各地的动物园有熊猫展览馆外,还把它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一些有好国家,

你知道我们送给哪些国家的朋友观赏吗?

五、欣赏教师朗诵儿歌《大熊猫》,感知可爱的大熊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