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5W 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简单的磁场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了解指南针的作用,学会制作简易的指南针。

活动准备

1.电视机、实物投影器、彩色图片、录音机、故事磁带、小舞台一个、磁性教具、跳舞的小人。

2.每个幼儿两块条形磁铁(其中一块系有毛线绳)和两块环形磁铁、指南针若干、大头针若干、系有细线绳的缝衣针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1.以大头针移动,向后引出磁铁,激发孩子玩磁铁的欲望。

2.幼儿自由玩磁铁。

教师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玩:手拿一块环形磁铁推着另一块环形磁铁跑,一手提起带绳的条形磁铁和另一手拿的条形磁铁相接近着玩,桌子上放一块环形磁铁和桌下紧隔桌板的磁 铁相吸着玩。

3.请不同玩法的幼儿为大家演示,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教师总结:

每块磁铁都有两个极:一个北极(N),一个南极(S)。北极常常涂红色,南极涂蓝色。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玩指南针。

在玩中让孩子发现指南针的指针具有磁性,会和磁铁相互作用;并让幼儿自己说出指南针的本领。

6、利用实物投影器看图片、听故事录音《小红帽找外婆》,了解指南针的`作用。

7、教师指导幼儿制作指南针。

材料:一块标有南、北两极的磁铁、一根缝衣针、一根细线。

制作指南针,首先要把缝衣针磁化。磁化过程是:将缝衣针的针尖在磁铁的北极(N)沿同一方向磨擦二十次左右,然后用一根细线系在缝衣针中间,使它保持水平,针尖指向就是南方。

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缝衣针的是尖的,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扎着自己,也不要扎着别人了。

8.幼儿手持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出教室,请其它班的小朋友欣赏自己制作的指南针。

9.活动结束。

附故事:小红帽找外婆

小红帽的外婆住在很远很远的南山。一天,妈妈让小红帽带着礼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经过一片沙漠。小红帽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认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只骆驼走过来说:“你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左边是北方,右边是南方。”小红帽按照骆驼说的方法,顺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红帽走进树林,又认不清方向了。一只长颈鹿告诉她:“树桩上有一圈圈的年轮,宽的年轮朝向南方。”小红帽按照长颈鹿的方法走,走出了树林。

小红帽来到山脚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这时,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给小红帽一枚指南针,并告诉她:“你按照指南针的指向走,就能找到外婆。”

小红帽有了指南针,再也不迷路。在指南针的指引下,小红帽很快地找到了外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长过程,知道豆芽是蔬菜,有营养。

2、学习给两种豆芽进行分类并品尝豆芽,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3、通过幼儿自己亲自种植豆芽,掌握一些基本的种植方法,培养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黄豆芽,绿豆芽若干,小脸盆,每人一个,人手一把小铲子,黄豆种,绿豆种若干。

2、多媒体课件。

3、烧熟的豆芽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 演示画面“豆芽宝宝在跳舞”,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了解豆芽的特征

1、洗豆芽。

请小朋友帮豆芽宝宝洗澡,提醒幼儿一边洗一边仔细观察豆芽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提问:“你洗的豆芽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讲述,老师出示电脑画面,帮助幼儿了解黄豆芽和绿豆芽的特征。

2、分豆芽。

请幼儿把脸盆里的黄豆芽和绿豆芽分在两个点心盆里,然后送它们回家,边送边说:“黄(绿)豆芽,我送你回家。”

三、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提问:“你知道豆芽宝宝是怎样长出来的吗?“幼儿自由回答 演示电脑画面,让幼儿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四、了解豆芽的作用

“你们知道豆芽有什么作用?”

五、出示烧好的豆芽,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让幼儿知道豆芽是有营养的,要多吃豆芽

六、师幼合作种豆芽

教师带领幼儿到自然角种豆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活动过程】

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

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

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

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活动拓展】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活动反思:

该活动我能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让幼儿带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活动中,我也发现幼儿对于土壤的作用,了解的不是太多,这说明,在课前我还应让幼儿做好这方面的知识准备,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以利于幼儿在活动中展开热烈讨论,让幼儿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学会自己找答案,而不是教师的灌注式,以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发现身边的科学。

小百科: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对“溶解”和“饱和”现象产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2、幼儿能够大胆动手实验并会记录实验中的发现。

3、让幼儿在实验中观察、记录,理解“溶解”和“饱和”现象。

活动重点:理解溶解和饱和现象

活动难点:幼儿亲手做实验和做记录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品:白砂糖、记号笔、搅棒(一次性筷子)、教师用记录纸、一次性透明杯若干。

2、幼儿对溶解现象有初步的接触。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桌面上都有什么东西。

幼儿:有杯子、白砂糖。(让幼儿猜白砂糖)

师:对,我们的桌面上有水杯、白砂糖和筷子。那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要当小小科学家来做一个实验游戏。一会小朋友们拿到杯子后排队接水,接水的时候接这么多就可以了(老师示范接水的过程),接完水后轻轻地晃一晃,注意晃动的时候不要把水洒在地上了,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1、幼儿操作并充分感受溶解的现象

师: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糖化了

师:对,这些一粒一粒的白砂糖都化到水里了,白砂糖被水吃掉了。就像小朋友吃掉米粒一样, 水也把白砂糖吃掉了。

2、幼儿继续操作并感受饱和

师:如果我们继续往水里加糖,小朋友们看会怎样呢?

幼儿:会化掉。

师:老师继续往杯子里放白砂糖,小朋友们又会看到什么呢?(老师继续往孩子里的被子里放白砂糖,并让幼儿继续操作)

幼儿:化掉了。

师:白砂糖都化到水里了吗?

幼儿:还剩下一点点。

师:大家觉得白砂糖还能够完全化到水里吗?请小朋友们继续晃动,亲手试一试。我们可以用小棒搅拌一下,搅拌可以让白砂糖化得更快。(请另一位老师帮忙发搅棒)

幼儿:白砂糖无法继续化在水里了

师:为什么化不了了呢?请小朋友举手回答

幼儿:糖太多了

师:就像小朋友的胃吃饱了以后就再也吃不下东西了,所以,水吃饱以后就再也无法吃下更多的白砂糖了。

小结:白砂糖放到水里化掉,水把白砂糖吃掉的现象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溶解,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说一遍,“溶解”。

3.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了一个关于溶解的实验,老师感到非常高兴,知道了白砂糖会溶解到水里,如果继续往水里加白砂糖的话,水呢就会饱和。但是,科学家做实验的时候对于实验的结果需要记录下来,以便让其他人也知道这个实验结果,所以老师想把我们的'发现白砂糖会溶解的现象记录下来。谁能够帮助老师想个办法,用一个符号表示白砂糖呢?

幼儿:用点点,用圆圈,用方块

师:谢谢你们的想法,老师觉得白砂糖是白色的,所以用小白圆圈来表示白砂糖。(老师在白板上画小的圆圈)当然,小朋友们可以用其他方式记录。

师:老师还有一个困难需要小朋友们帮忙,那就是,老师用什么符号表示溶解呢

幼儿:用对号、用笑脸……

师: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对号来表示吧。(老师在黑板上演示记录过程)

4.小游戏

师:在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呢

幼儿:糖、药粉、果维

师:石头和沙子会溶解吗

幼儿:不会。

师:小朋友们的知识真丰富,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当老师说道一个溶解的东西时,例如老师说道白砂糖的时候,小朋友们回答“溶解”并趴到自己的椅子上装作化掉了。当老师说到一个不溶解在水里的东西时,例如沙子,小朋友们说“不溶解”,然后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5.结束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做了溶解和饱和的科学实验,颗粒跑到水里不见了的现象叫做什么呢?(幼儿回答)当继续往水里加东西,水吃不掉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跑到水外面去的现象叫什么呢?(幼儿回到)请小朋友们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今天学到的溶解和饱和的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思路】 春天来了,幼儿园里的柳树慢慢发芽,一个个粉色的桃花也渐渐的开了花。每次到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总是围着那株桃树议论个不停。有的问老师:"这是什么花?"有的问:"它怎么这么造就开花了,别的花怎么还没开?""春天还有什么花?"……因此结合季节和幼儿的好奇,我们开展了这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各式各样春天的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2、能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春天常见花的特征(颜色、花瓣形状、气味等),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花的用途。

3、在茶艺展示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茶艺文化。

【活动准备】 PPT图片、托盘、已经完成的关于《我认识的花朵》亲子调查表花朵拼图茶具花茶《好一朵茉莉花》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上周小朋友已经同丁丁老师一起了解关于春天的知识,并且宝贝与家长一起完成了《我认识的花朵》亲子调查表,现在丁丁老师要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关于春天的英语律动)

2、展示ppt,分享亲子调查表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亲子调查表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了解常见花的特征用途)

(3)教师总结

3、展示PPT,幼儿观察常见花,加深幼儿的对花特征以及用途的了解。

教师提问:

(1)花的名称

(2)花的形状(花朵是由一片一片的小花瓣组成)

(3)花的用途(幼儿自由回答)

(4)教师总结花的`特征以及用途

4、花朵拼图游戏教师:今天早上小花朵悄悄的告诉丁丁老师,它们的小伙伴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希望我们KB班的小朋友来帮忙。(规则:看编号找身体的一部分,拼完后要及时收整)

5、茶艺展示,幼儿同家人品茶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花能泡茶,现在李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展示一下我们传统的茶艺文化。

(1)茶艺展示

(2)品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目标:

1、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准备:

1、韭菜 。大蒜 。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过程:

一 、谈话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 。大蒜 。吗?那认识它们吗?

二 、拣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 摆放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 、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要把这三种蔬菜分开,那谁能来说说这三种蔬菜,它们有什么特征。如果它们是一家人的话,你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又像妹妹呢?

5 、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 、种植韭菜、大蒜(有根的)、葱(有根的)。

1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 、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4 、幼儿种植蔬菜

5 、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2、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3、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木块、塑料玩具、钉子、夹子、瓶盖、曲别针、磁铁、纸板、沙子

活动过程:

1、引题(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但是去那个地方玩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进去,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

幼:磁铁

师: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幼:好

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

幼:因为它是木头的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

幼:因为它是塑料的

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

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曲别针

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

幼:他们都是铁做的

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做它的朋友

2、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

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

幼:好

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

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

师:真聪明!老师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教师可拿一本厚书操作一下)

3、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

师: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想怎么能让它们出来呢!

幼:把他们捡起来

师:但是这样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

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别针也是用铁做的,那我们来试试看能不能用磁铁把别针吸出来!

幼:可以

师: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师:小朋友,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

活动结束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教室找一找磁铁还能吸住哪些东西好不好?

幼: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洞洞是随处可见的,家里、幼儿园、马路上、自己身上都有,对孩子来说一点不陌生,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们用眼睛多观察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和现象,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起幼儿对周围现象的兴趣,提升幼儿对洞洞的认识。同时,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尝试用身体变出洞洞,并体验玩洞洞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上一些洞洞的名称和功能,知道需要保护它们。

2.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变出洞洞,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3.感受洞洞的有趣,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会唱歌曲《网小鱼》。

2.材料准备:白纸、彩纸、剪刀、皮球、羊角球各一,照相机、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魔术激趣,发现洞洞

1.用实物引出洞洞。(硬币钻进储蓄罐里)

2.面具上变出洞洞。(教师在面具上快速剪出眼睛嘴巴)

3.彩纸卷成洞洞。(彩纸卷起来变成望远镜)

(评析:魔术充满神秘与期待,以游戏"变魔术"导入活动,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投入到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出示三类具有洞洞的典型实物:可以放东西的洞洞、可以钻进钻出的洞洞、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能把生活中有关洞洞的现象和事物与"洞洞"这个概念链接起来,帮助孩子建立起"洞洞"粗略的概念。)

关注自我,寻找洞洞

1.你在生活中见过洞洞吗?在哪里看到过什么洞洞?(帮助孩子打开思维,把孩子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引发出来)

2.找找身体上的洞洞,也可以相互找一找。(自由寻找后,教师引导幼儿从头往脚处寻找)

3.说说洞洞的用处。(关注鼻孔、耳洞、嘴巴、肚脐眼等)

(评析:中班孩子对自我和他人的身体还有很大的兴趣,探索后会发现身体上有许多洞洞,知道其名称,了解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给我们带来了健康,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

创造洞洞,体验有趣

1.身体变洞洞:我们的身体也能变出各种洞洞,谁来试一试。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创造洞洞。①小手(一只手、双手):请小朋友伸出小手,小手能变洞洞吗?(变大洞洞和小洞洞)②双脚;③身体;④小手碰碰身体某个部位;⑤不同方位变洞洞。

(评析:给每个幼儿提供参与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身体解决问题,大胆探索、想象、创造、展示。既锻炼了幼儿的探究能力,又发展了发散性思维。)

2.球儿钻洞洞。

①出示皮球:你平时是怎么玩皮球的?现在皮球宝宝想玩一个钻洞洞的游戏,谁能用身体变洞洞让球儿钻一钻?(两个幼儿合作,一个变洞洞,另一个将球投入洞洞)

②出示羊角球:有什么好办法能变出大球钻进去的洞洞呢?(幼儿合作变.教师持球钻洞洞。既拓展"洞洞"的概念,又体验洞洞的有趣)

3.观看视频,记录结果。

观看拍摄的三个、四个、五个幼儿手拉手变洞洞的照片,数一数、记一记:3~5个小朋友分别围成了几个可以让大球钻的洞洞。

(评析:个体自己变--两人互动--多人变大洞是活动的重点,不断提高变化的难度,使幼儿一步步去解决问题,充满探索的趣味,是一个跳一跳的发展过程。孩子创造洞洞,老师拿着大小球钻洞洞,这种有效的师生合作,渗透了大小、数的逻辑、社会性发展等,非常有挑战性。多媒体的适时介入解决了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让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人越多,变的洞洞就越多,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对他们的知识经验又是一次提升。)

游戏体验,拓展经验

1.游戏:网小鱼。

请小朋友想办法.一起变出一个大的洞洞(手拉手围成一个洞洞网),少数幼儿扮小鱼,在洞洞网里面游来游去,跟着音乐一起游戏。

2.游戏:钻山洞。

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老师钻过"洞洞",搭洞洞的幼儿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评析:创设让孩子亲身感受和探究的情境,既体验一起合作变洞洞的有趣、好玩,又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戏的乐趣。)

延伸活动

小朋友变出了可以让小球钻来钻去的小洞洞,又合作变出了可以让大球钻来钻去的大洞洞。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如果手碰碰椅子、桌子、墙壁有洞洞吗?小朋友去试一试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9

一、研讨思路:

该活动内容是幼儿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现象,然而其中却蕴涵着许多科学的奥秘以及教育和研究的价值。我们选择这一内容,在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开展教学研讨,旨在探讨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幼儿科学探究和表达的特点与水平,增进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和水平的认识与把握,提高师幼互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根据三个年龄班幼儿认知的不同特点,以及各班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各班教师做了充分的预备性实验,在亲历体验活动中分析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并研究如何将难度较大的内容分解为难度适宜的几个步骤,使实验探究的每一步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战性,既能引发思考,又有成功的感受。小班活动的重点在于感受物体是否会下落,物体是怎样落下来的,在此基础上尝试做简单的记录,体验观察与表达的乐趣;中班幼儿探索比较两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降落伞下降的速度有何不同并记录;大班的切入点放在猜测并探索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并能按下落速度的顺序作记录和分析。以此探讨同一内容在各年龄班开展活动时,所应把握的层次性。

二、活动计划与反思

活动一:落下来啦活动要求: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尝试记录。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1、小故事引发幼儿猜测:物体是否会落下来?以激发兴趣。

2、观察材料,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体验: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3、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所玩的物体,观察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现自己的发现。

4、学习记录:观察记录表上贴的物体,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下落的样子画下来。

5、延伸活动: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本园教师观察反思:

适宜性行为

1、本活动目标定位较好,能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教师在活动中能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

4、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适宜性行为:

1、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结果的倾向。原因: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仍然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对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对幼儿临时出现的一些状况作出及时和适宜的回应,要更加尊重过程,从幼儿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实。

2、问题:幼儿积累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原因:小班幼儿还不善于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

3、对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索。

三、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名称:

科学:胖胖的小肥猪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上到下地观察猪,了解猪的外形特征。

2、了解猪与人民的关系,知道猪的用途。

3、能按要求与同伴一起有序地进行参观活动。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猪叫声磁带。

2、联系参观养猪场。

活动过程:

1、放录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这是谁在叫?原来是猪宝宝,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猪宝宝好吗?

2、交代参观养猪场的要求,引导幼儿有序地进行参观活动。

3、参观猪场,引导幼儿观察小猪的`外形特征。建议教师这样引导:

(1) 小猪头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2)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猪扇扇大耳朵、翘翘大鼻子。

(3) 小猪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有什么?

(4) 身体后面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

4、了解猪与人们的关系。

提问:

(1) 猪肉可以干什么?

(2) 猪皮可以做什么?

(3) 猪粪可以干什么?

(4) 猪毛可以做什么?猪毛有什么用?

5、师生共同进行喂猪。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猪喜欢吃什么?你想喂猪吃什么?

结束参观活动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观察猪的外形特征,学习猪的谜语,感知阅读汉字“猪”,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是用猪身上东西制作的?并在方块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