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教案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94K 次

(执教者:王爱霞)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清故乡、母亲和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准确概括母亲的个性特征。

3.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理清故乡、母亲和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关注情感,探讨情感问题,从而学会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散文的鉴赏方法。结合散文的文体特点,一般从形与神,情与境的角度去鉴赏。今天,我们介绍一种散文的鉴赏方法,那就是以文题为切入口去鉴赏散文。(板书:鉴赏散文的方法:形与神 情与境 以文题为切入口)

(二)整体感知

1.通读文本,理解文题的含义。

(1)请大家看文章的题目,看到题目,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思考,什么时候故乡代替了母亲,为什么故乡可以代替母亲,故乡代替母亲能干什么,文题中“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2)学生通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语段作答。

(3)明确文题的含义:①爱母亲,所以爱故乡②爱故乡,因为怀念母亲③故乡代替母亲给人以力量和慰藉。(板书)

2.把握文章的主旨。

由此可以明确本文是一篇写母亲的回忆散文。

(三)鉴赏品味

1.感知母亲的形象美

(1)要求学生再读文本,在文本中尽情搜寻,勾画出能够揭示母亲品质的语段,并且进行概括,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2)两人一组,一生读勾画出的语段,一生用“母亲是……的人”的句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3)小结:母亲是一个爱子如命、有远见卓识、勤劳简朴、坚忍不屈、宽厚仁慈、眷恋故乡的人。

2.体味作者的情感美

文中写母亲对儿子的舐犊之情处处可见,那么作家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情感呢,请从文中找出来,并加以概括。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小结:爱母亲;敬母亲;感激母亲;报答母亲;对母亲的付出充满愧疚;忽略了母亲对故乡的依赖,感到懊悔;母亲去世,充满悲伤;怀念母亲。

(四)比较阅读

将朱自清的《背影》与本文比较阅读,让学生探讨两文的异同,并且互相交流。

明确:两篇文章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而本文却是截取几个片段来表现人物。

(五)活动体验

1.说一说

如果让你讲一句你对母亲最要说的话,你说什么。

如果让你为母亲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说一说。

2.写一写

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六)课堂小结

有一种爱无与伦比,那就是母爱;有一个人无法忘记,那就是母亲。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当他索要完母亲的一切之后,母亲问:孩子,你还要什么?孩子说:我要你的心。于是,母亲把心挖出来给了这个孩子,于是孩子就高高兴兴的跑出了门,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母亲的心啪的一声就掉在地上,然而母亲的心说出的话却是: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爱,一个愿意永远付出而不求回报的一种爱!母爱是温馨的,母亲的形象在我们的心目中举足轻重、独一无二,歌颂母亲的语言可以是华丽的,可以是平实的,可以是深沉的,也可以是稚嫩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语言都是发自我们内心的,其中都蕴含着我们对母亲浓浓的深情,让我们理解母亲并学会爱自己的母亲吧!(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在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4. 理清故乡、母亲和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5. 准确概括母亲的个性特征。

6.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3. 理清故乡、母亲和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4.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关注情感,探讨情感问题,从而学会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介绍散文的一般鉴赏方法

(二)整体感知

1.通读文本,理解文题的含义。

2.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鉴赏品味

1.感知母亲的形象美

2.体味作者的情感美

(四)比较阅读

将朱自清的《背影》与本文比较阅读,让学生探讨两文的异同,并且互相交流。

(五)活动体验

体验亲情,诉说母爱。

(六)课堂小结

附:板书设计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

鉴赏散文的方法: 含义①爱母亲,所以爱故乡

形与神 母亲 形象美:爱子如命 远见卓识 勤劳简朴 ②爱故乡,因为怀念母亲

情与境 (拳拳之心) 坚忍不屈 宽厚仁慈 眷恋故乡 ③故乡代替母亲给人以力量和慰藉

以文题为切入口

儿子 情感美:爱 敬 感激 报答 愧疚

(眷眷之情) 懊悔 悲恸 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