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再别康桥》教学简案【精品】

《再别康桥》教学简案【精品】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2W 次

  《再别康桥》教学简案

《再别康桥》教学简案【精品】

  ----- 徐志摩的“中国风”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字词来体会文章情感。

2、让学生了解诗歌怎么写的,感受徐志摩的中国风,明白此诗为什么深受喜爱,并能够试着分析欣赏其他诗歌。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徐志摩对传统诗歌的继承借鉴,感受诗歌蕴含的浓浓中国风。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本课主题

通过周杰伦的歌引出“中国风”一词,然后问学生喜不喜欢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为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首诗如果能引起人共鸣,被人们奉为经典传唱不衰,说明它一定蕴藏着些文化密码,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文化心理认同。

二、品读诗句,寻找文化密码

1、整体感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在诗歌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和康桥告别的?

明确:

文学”母题”—离别,既容易引起共鸣,更容易落入俗套,要写好不容易。

选取意象----立象尽意,选取了康河边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岸边金柳、河中水草、荫下清潭,通过表达对他们的热爱,来寄托自己对康桥的恋恋不舍之情。

2、荡漾是什么意思?金柳,换成松树行不行,换成牡丹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

字词间的搭配要符合汉语的联想机制。

3、甘心,什么意思?甘心做水草符不符合人的理性逻辑?

明确:

性命之珍贵与水草之低贱形成鲜明反差,显然不合理性逻辑,但是符合感情逻辑,因为水草不能离开康河,而作者却不得不离开,所以羡慕水草。由此可见,不合常理但合常情。

4、清潭,是不是虹?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虹和梦都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

显然不是。而说成虹,更是不合常理。虹分七彩,幻化美妙,这是作者强烈情感的主观映射。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虹和梦都美好而短暂,且用了“揉碎”一词,暗示美梦成空。由此可见,徐志摩痴人痴梦。

5、第五节作者的离情别绪达到高潮,想要放歌以解忧,但第六节作者接着说不能放歌,哪种选择更好?

明确:

不放歌好。第一不愿歌声打破宁静,惊醒康桥。第二,歌声可能也无法表达他此时的别情。正所谓情到深处转无声,可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回想“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6、无声之情就深情吗?如何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注意第一次用到了“悄悄”。

明确:

无声更深情。有声歌曲只能表达一种情感,而无声之曲却可表达千万种复杂交集的情感。

悄悄是悄无声息的意思,而笙箫是用来吹奏歌曲的,一无声,一有声,二者显然矛盾。但是我们发现者无声中能表达更丰富的情感。

再一个,此时已是深夜,作者不想惊醒康桥。这里又有一个矛盾,告别嘛?怎么不跟康桥说话而是悄悄?不合常理。联系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7、夏虫也为我沉默,夏虫真的那么乖,知道了我的心情而沉默?

明确:

当时夏虫可能真没叫,偶然而已。但多情的诗人非得当成是为自己而沉默,这是明显的 “无理而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己之情度彼之意”。

  三、链接诗词、品赏中国韵味

徐志摩的《偶然》,周杰伦的《青花瓷》

  四、课堂结语、学生总结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