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练习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练习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6K 次

导语:下面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练习,欢迎大家的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有关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练习

 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五言诗,完成1~2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 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本诗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起坐弹琴、孤鸿哀鸣、飞鸟盘旋、忧思徘徊是动写,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静描。这些动景集中反衬出了夜的死寂与深重,映衬了诗人不寐而弹琴的孤影,突出内心的焦躁与悲凉。

2.这首诗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忧思独伤心”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将内心忧愤、悲凉等感情寄托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盘旋的飞鸟、深夜不眠的弹琴者中,月明风清,衬托了诗人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而鸿雁哀号、翔鸟徘徊正是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愤、苦闷的形象写照。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

3.这首诗的前六句使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的前六句写了“山”、“日”、“月”、“风”、“夜”这些意象,它们富有意味,一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二是写天气的变化四时的更替,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作者“不眠”的凄寒心境

4.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总结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