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2W 次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大家!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1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说明文的教学目的,概括地说就是指导学生学习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写作说明文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较系统地学习说明文,所以我在教学之初先对学生进行了说明文基本知识的系统介绍。

本节课所教授的是第一课时,以分析中国石拱桥的典型代表——赵州桥的结构特点为教学重点。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概念由大到小、说明对象从概括到具体的方式,由“桥”引到“中国石拱桥”,使学生界定了课文说明对象的范围。字词和作者简介等,在课前我都布置学生进行预习,通过课件检查情况来看,学生们完成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然后要求学生速读课文,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接下来便进入了本课的学习重点——赵州桥。

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赵州桥,所以为了增强直观形象性,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是为学生范读这部分课文内容,然后用几段生动形象的卡通视频把赵州桥的特点介绍清楚,设计了6个探究题目,逐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实际效果来看,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本人水平有限,这堂公开课也留下了些遗憾。比如,开始时认为课的容量较大,因此有意无意的加快了速度,并且还删减了最后一道习题,可实际在最后有了些许富余时间,使整堂课感觉起来前紧后松,不够流畅,这在以后的实践中是要努力避免的。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2

通过讲《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我最大的体会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预设与生成还有一定距离,而且由于个人对王敏勤教授新理念的理解也有偏差,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另外教学中切忌贪大求全,否则会顾此失彼,收效甚微。尤其是听了王敏勤教授和成浩主任的点评和各位老师的批评建议,我深刻认识到我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要深刻地反思,扬长避短,争取不断地完善日后的教学。

课堂按照最初的设定,平稳地进行着。 可课后我却发现我讲得太多,没有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展示学生的思想,并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我们的课堂,应该说教师都在课前备好,然后再处心积虑地让学生往我们事先设好的圈套中钻,如果他们都在课上被拉进来了,就如同跟着导游游了一遍景点,那么教者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教学任务完成了。这其实说穿了还是一种伪课堂。

真正的课堂,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展示学生的思想,并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现将不足分析如下:

一、 贪大求全,内容过多,尤其是设计的问题多而碎,让人感觉结构不清晰,使学生容易产生混乱。而且每个问题都浅尝辄止,因为我贪大求全,既想把单元主题理清,又想把《中国石拱桥》这一课说透,结果造成两项都涉入不深,挖掘不透,学生对有些问题理解的不够深刻。在以后的问题设计上,我“要做问得巧的智者”,用灵活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深入学习。

二、粗心毛糙,不注意细节。“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方法决定效果。”我自认为我态度认真,积极备课,但是忽略了细节,问题设计、总结、练习中都有重复现象,这样,不但没有突出重点,反而显得内容过多,时间紧张。我自认为我设计的两个延伸迁移题是一个亮点,应该能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也更能检验出学生完成目标情况,但由于自身对主题式教学还有一定理解的误区,所以出现了虎头蛇尾的问题。

三、作为一名教师,忽略了最重要的课堂常规,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有时还受课件的限制和牵引,有些知识点没有让学生记下,这样也会造成学生只热心地参与活动,掌握知识却如过眼云烟。

四、导入语设计不够精彩,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精彩的导入语是每一堂课的提神之笔,我要更加重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目标明确,问题设计精巧,结构清晰,合理安排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如当 “你还知道哪些建筑园林,名胜古迹?”这个答案出现时,我能够相机引导:“根据你的游览经验和见闻来谈谈?”那么学生的思路将会更清晰地打开;当学生提出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而教者又不懂的问题时,我能先请教其它学生有没有人懂这个问题的,如果还没有,我能够引导他们:大千世界奇妙无比,世间的知识无止无境,它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只要我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我们就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样将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上随时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们教者应该因势利导,抓住闪光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知识的火花,从中生成能力、方法、习惯。我们不能死守教案,照本宣科,应顺学而导,注重生成,以求最大限度地将我们的`课堂成为一种有生命的、有质量的、鲜活的真课堂。

今天的语文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各种观点、各种思路如雨后春笋,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的转换。但不管怎么转化,老师毕竟还是老师。我以为今天的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应该和旅行团的导游一样,而学生则象是游客,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语文知识的百花

园里游览,因此老师既不应该象过去那样满堂灌,也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放任自流,既有读书声也有写字声,能让学生思考、表达、动手、做结论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不做包办替代的保姆老师。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3

回顾这节课,我认为自己有以下优点值得肯定:

一、 教学目标明确、度量安排合理,重难点突出。

我为本课指定的学习目标是:

1.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理清作者的思路,了解赵州桥、卢沟桥的特征。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感受桥之美,体会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韵味。

这三个目标符合新课标的“三维标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其中重点是抓特征、明方法和品语言,难点是理顺序。而感受桥之美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二、 教法运用恰当

1. 以石拱桥图片和民歌创设情境,营造出浓厚的文化韵味

2. 明确学习目标。这是符合初中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实际能力的做法。后面的讲授与探究都要以此为坐标。

3、进行课外链接在完成各个环节的基础上,展示图片,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感悟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韵味。

三、 讲授与探究结合,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知识点主要由老师讲授完成,训练部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提取重要信息、分析句段关系、学会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并基本上熟悉答题语言表述的标准。

不足之处——

1教态不够从容

2.板书不够美观

3. 调动学生不够

4. 一些地方处理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