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之经部 > 周礼 > 通过《燕燕》看周礼

通过《燕燕》看周礼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5W 次

离别之辞是诗歌永恒的旋律。在数千年的文学史上,佳作层出不穷。本文着重解析先秦时代离别之辞的经典之作《邶风·燕燕》。并通过此诗,进一步探究孔子与周礼

通过《燕燕》看周礼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通过诗中最后一句“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可知。作者是一位诸侯国君,并且是即位不久的新君。

诗中“之子于归”则是安定国家的方法之一,即与邻近诸侯结为婚姻之国。这在东周时期十分普遍。也是先王遗命,先君之思。

至此,诗中内容大体明晰。此诗是言国君送妹妹出嫁。依据周礼,诸侯之女或姊妹出嫁之后,除非亡国或被废,终生不得回国。就算父母去世,女儿亦不得回国奔丧。即使国君至该国聘问,亦不得见与亲人相见。这在《左传》中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左传·庄公二十七年》经文记载:二十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杞伯姬是鲁庄公之女,两年前出嫁至杞国。两年未见父母,女儿便回国与父母见上一面。骨肉至亲,血浓于水。本无可厚非。但此举被儒家严厉斥责——天子非展义不巡守,诸侯非民事不举,大夫非君命不越境。

鄙人不禁感叹,与法家将人民的自由全部扼杀形成鲜明对比。儒家将天子、诸侯和卿大夫的自由扼杀殆尽。这更进一步证明了儒家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把君王关进牢笼;法家代表君主的利益,而把人民关进牢笼。

今日一别,永世不得相见。正因如此,国君送妹妹出嫁,宛如生离死别。此诗可谓千古离别之祖!

诗中将兄妹至亲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侧面上体现了孔子所提倡的周礼。儒家以森严的礼法扼杀贵族的自由。但人民却拥有广泛的自由——礼不下庶人。

行文至此,我们在回顾儒家提倡的这一思想。是否太过无情,即便是为人民利益计。即便是把权利关进牢笼。就没有一丝通融与权变的余地吗?且看两则事例。

一是许穆公夫人与《载驰》。《左传·闵公二年》记载:由于卫懿公好鹤,使鹤享受卿大夫待遇。狄人侵卫,在萤泽之战中,仙鹤们不能抵御狄人,卫国被灭。在宋襄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卫在曹地重新建国。

许穆公夫人闻得故国被灭后,星夜兼程赶赴曹地,以吊唁亡国,慰问遗民。但在途中,被许国大夫拦截。夫人愤而作《载驰》之诗。孔子将此诗选入儒家教科书,无疑是赞颂许穆公夫人对故国之情。侧面也批判了许国大夫死守周礼,而不知权变。

二是出姜大归于齐。《左传·文公十八年》经文记载:夫人姜氏归于齐。

传文曰:出姜生太子恶与视。文公薨。襄仲发动政变,杀出姜二子,立宣公。

二子被杀后,出姜大归于齐。将行,哭而过市:“天乎!襄仲无道,杀嫡立庶。”市人皆哭,鲁人谓之哀姜。

出姜贵为齐侯之女,鲁君之妻。但在晚年,丈夫去世,二子被诛。尊贵无比的出姜在此时,与《苛政猛于虎》中,那位丈夫、儿子皆被猛虎所食的泣妇无异: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孔子乘车,扶轼而听之。表达了对妇人的敬意和关怀。

再看《左传》之经文:夫人姜氏归于齐。结合传文之言。可知孔子书之,绝非批之非礼。而是如同轼而听之。表达了对出姜的敬意和怜悯。

由上可知,孔子遵守周礼,又不死守周礼;即有绝情的一面,亦有重情的一面。孔子既是圣人,亦是凡夫俗子。